阅读784 返回首页    go iPhone_iPad_Mac_手机_平板_苹果apple


网络黑产市场规模超千亿 三类反欺诈公司浮出水面

在互联网等快速发展的同时,网络欺诈手段也越发多样,并逐渐形成规模庞大的网络黑产。《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网络黑产给金融业造成的损失最为直接,有互联网金融公司甚至被“羊毛党”薅到倒闭。

不过,本报记者梳理后发现,近年来,反欺诈行业迎来了发展机构,包括BAJ等互联网巨头、大型金融机构以及新兴科技公司均在发力金融反欺诈。“融合大数据+机器学习的反欺诈系统能够有效帮助互联网金融平台降低欺诈风险,因此互联网欺诈的泛滥会推动反欺诈行业的快速发展。”方正证券研报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诸多企业正借助人工智能发力金融反欺诈。比如目前百度的磐石反欺诈在人工智能方面有应用的主要是深度学习和图像技术中的文字识别和人脸识别技术。对此,零壹智库发布的《中国金融反欺诈技术应用报告》认为,“金融反欺诈技术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金融领域欺诈事件频发

来自相关机构的测算显示,仅中国“网络黑产”从业人员就已超过150万,市场规模也已高达千亿级别。

“目前黑灰产业体量很大,到今年底,这个数据还会更大,他们的发展确实很快。”蚂蚁金服集团安全管理部总经理邵晓东早前表示。

上述零壹智库的报告显示,数十亿对账号密码关系为地下黑色产业链所掌握,他们通过撞库、刷库造成的账号被盗,占到整体被盗账号的80%,而盗号所衍生的黑产业链年获利超百亿元。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猖獗的“网络黑产”给金融行业带来“雾霾”;近年来,金融领域的欺诈事件频频发生。比如2016年宜人贷遭遇的一桩有组织诈欺事件,损失了8130万元;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也曾披露遭受团伙欺诈事件,资产清查后预估损失超5000万元等。

“网络黑产给金融业造成的损失最为直接,甚至有互联网金融公司被‘羊毛党’薅到倒闭。”一业内人士坦言。

上述零壹智库的报告指出,金融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面临着欺诈风险。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信用卡欺诈损失排名前三的欺诈类型为伪卡、虚假身份和互联网欺诈。该报告还进一步表示,金融欺诈呈现出规模大、涉及业务环节多、手段多样、隐秘性强、移动化、组织化等诸多特点。

不得不提的是,由于征信的缺失,尤其是在消费金融领域,“欺诈”更是其头上悬着的“一把刀”。

“在中国做消费金融,其实很大的难点就是反欺诈。” 玖富集团副总裁、玖富万卡CEO金增笑曾坦言,由于中国法律并没有对欺诈设定太多的惩罚措施等原因,恶意骗贷集团在中国非常猖獗。

捷越联合创始人兼首席风控官王晓婷亦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从征信环境来看,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尚不完善,征信人群覆盖有限,信用信息难以有效整合;从消费金融机构来看,有些机构风险意识淡薄,缺乏科学严谨的风控机制;从借款人来看,借款人所在地域、收入不同,借款人的素质和层次也参差不齐,因此消费金融欺诈高发不止。

金融反欺诈技术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不过,这几年来,反欺诈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时机。

《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在目前的金融反欺诈市场上,大体上形成了三类反欺诈公司:一类是互联网巨头,包括百度金融推出的“磐石”反欺诈、蚂蚁金服“蚁盾”风险评分等;一类是大型金融机构,比如前海征信的“好信盔甲”反欺诈系统;一类是同盾科技这类的反欺诈创业公司。

有业内人士坦言,在金融与科技结合渐深,以及网络黑产问题的日益严峻的情况之下,金融反欺诈行业俨然成为新的风口,吸引了越发多的不同类型机构的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网络黑灰产业开始走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情况之下,诸多企业也借力人工智能发力金融反欺诈,可以说金融反欺诈技术俨然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

“我们的生物探针技术通过120多个指标,实现用户的身份判定。” 京东金融副总裁、技术研发部总经理曹鹏指出,并已将这项技术大量应用于该平台反欺诈和防盗刷场景之中。

蚂蚁金服也透露,未来蚂蚁安全的欺诈预警将会进一步引入风控策略的技术,结合AI人工智能,将更及时更精准地通过各种渠道做好欺诈风险预警及防范布控。

百度金融方面亦表示,磐石反欺诈覆盖银行以及互金公司贷前贷中贷后的全流程风控,解决逾期危险和资产损失。以贷前部分为例,磐石通过活体识别、OCR文字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防控伪冒申请、虚假资料,并能提升业务办理效率等等。

据悉,某互联网金融公司旗下小额现金贷款APP接入磐石后,通过磐石的活体及OCR识别单日大概拦截400个左右问题用户,也就是说以其产品平均借贷额度1万进行计算,每天能够有效拦截400万左右的问题借贷。

对此,上述报告认为,“金融反欺诈技术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致力于检测已知和未知模式的欺诈,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辅助人工做出对欺诈的响应和预防。

具体到消费金融领域,王晓婷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技术对消费金融反欺诈大有裨益,其在业内的应用将越来越深入和广泛。

“总体来看消费金融欺诈可以分为两方面:主观身份欺诈和相关行为欺诈,而这两方面人工智能都可以做出防范。”她最后亦进一步分析指出,首先从身份欺诈来说,可以利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技术判断借款人的真实身份,比如,借款人上传个人证件后,反欺诈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其身份信息,随后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引导用户进行活体识别,再与身份证上照片信息进行对比判断。从行为欺诈方面来说,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通过对借款人的消费数据、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分辨出借款人的特征和行为,进而对借款人的真实意图做出判断。

(原标题:网络黑产市场规模超千亿 三类反欺诈公司浮出水面)

最后更新:2017-09-23 06:02:44

  上一篇:go 多地首套房贷款利率上浮5%
  下一篇:go 离岸人民币(CNH)兑美元北京时间04:59报6.581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