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17 返回首页    go iPhone_iPad_Mac_手机_平板_苹果apple


流动性六月“迎考”无忧 机构捕捉债市阶段性交易机会

虽然5月底金融市场难得出现了超过一周的流动性宽松的局面,但是随着6月底银行MPA(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大考的逐渐逼近,机构仍在谨慎操作中。

6月初,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李奇霖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拉长时间来看,宽松只是暂时性的表象,长端资金利率的飙升已经有所体现。随着6月的到来,有利于短端宽松的因素都会减弱,短端资金利率可能会拉升。

从更长的时间来看,央行“不松不紧”的货币管理政策已经基本确定,部分机构人士认为债券市场已经迎来机会。

“短期来看,货币政策不是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现在对市场影响较大的因素在于监管和基本面的博弈。从基本面上看,如果在三季度及后期,经济基本面下行,那么机构对债券的配置和交易需求将会明显增加。”李奇霖认为。

关键的六月

上周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货币投放上频频出手。

5月以来,央行操作呈现“缩长放短”特征,7天逆回购操作频率和投放量明显增加。进入6月,央行逆回购操作更是不断加码,并在6月5日重启28天期逆回购。这是自5月11日以来停摆的28天期逆回购重启。不仅如此,随后的6月6日,央行开展了4980亿元MLF,当日有1510亿MLF到期,另有逆回购到期600亿元,单日净投放2870亿元。

大手笔投放一度让市场开始积极,不过更多机构人士表示,央行大手笔投放以对冲到期流动性为主,短期货币政策还是维持原有状态。

“整体来看,央行MLF的操作更多是加强前瞻性指引,释放稳定流动性的信号并补充基础货币缺口;但无论从量还是价来看,更多是‘削峰填谷’,而非‘放水’。”中金固定收益研究团队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指出。

从市场反馈看,短期流动性持续5月以来的宽松局面,隔夜利率上行相对缓慢,资金情绪平缓。

李奇霖表示:“短期市场上流动性宽松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来源于央行超额续作MLF并重启短期OMO净投放的举动,给市场注入一定的流动性以应急。另一方面是银行的自有资金,在监管打击同业套利、资金空转的重压下,银行赎回了一部分的公募定制基金与资管集合。因此在负债端没有到期之前,银行手里有一定的流动性。”

李奇霖同时指出,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备付流动性也为目前的流动性宽松提供了条件。“各家银行都在抓紧备付流动性,减少资产的购买量,手中存有多余的短期头寸,确实有足够的短期资金对外输送。”

不过随着6月底的MPA考核越来越近,市场对于流动性也越来越谨慎。一些资金交易员在6月12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能渡过6月底才能真正放心一段时间。”

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来看,Shibor一月期品种利率5月16日以来连续18个交易日上涨,6月2日以来更是日均上行超过8BP,7天乃至1年期品种近期利率都维持上行态势,跨季资金压力难以消除。

机构“债市”寻找机会

在6月3日至4日举办的“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论坛发言时重申了中国的货币政策取向。陈雨露表示,将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调节好货币闸门,维护流动性的基本稳定,努力做到货币既不松也不紧,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的总需求管理,为结构性改革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不松不紧”被解读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

“无论是不松不仅,还是紧平衡,都反映了监管层的态度,就是在不剧烈冲击市场的情况下慢慢收紧监管的绳索,通过拉长周期以时间换空间去杠杆。”一位大型券商的分析师6月12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认为长期货币政策仍然偏紧。

不过亦有多位机构人士对货币政策表示乐观。

“从监管来看,如果后期监管因素缓和,基本面也出现下行,货币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不会变紧,中长期的货币政策大概率会是稳的态势,不会过紧,维持市场流动性稳定平衡,甚至可能会松动。”李奇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团队也指出,“考虑银监会系列监管文件较为严格,且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影响较为深远,为避免政策叠加带来极端冲击,货币政策不会进一步收紧,而是进入到”不松不紧“、协调配合去杠杆的状态,其对市场的负面作用也将相对弱化。”

在货币政策基本确定的情况下,部分市场人士认为债券市场已经迎来机会。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表示,“在货币政策削峰填谷之下,金融机构也在积极准备6月份跨季资金,我们预计6月份资金面可能不会很紧张,或好于市场担忧。”

该团队继续指出,债券以及同业存单收益率在资金面担忧缓解、向上突破动力有限背景下,十年期国债3.7%、股份制银行AAA 3M期同业存单5%的安全边际在近期也相对确定。因此,目前的点位收益率存在一定的吸引力和配置价值,包括同业存单。在收益率磨顶的过程中,是较好的配置时点,吃票息的确定性变强,阶段性交易性机会也在酝酿之中。

(原标题:流动性六月“迎考”无忧 机构捕捉债市阶段性交易机会)

最后更新:2017-06-18 01:01:20

  上一篇:go 快递作帮凶 国产假货变海淘正品
  下一篇:go 量子信息和类脑智能纳入“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