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1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券商6月財報匯總:方正證券6月淨利環比增長近三倍
7月10日晚間,多家上市券商披露今年中期業績快報,業績表現多較平穩,但盈利能力分化明顯。
同時,多家券商還披露了6月財務數據,多家公司營收和淨利均實現了大幅增長。但也有部分券商業績低迷,負麵影響擴散至一、二級市場,例如國金證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批複因為到期而失效。
中期業績分化
國元證券10日晚間發布了2017年半年度業績快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5.7億元,同比增長12.03%;實現淨利潤5.1億元,同比增長0.62%。
國元證券分析說,上半年公司各項業務麵對不同的經營環境,表現各異。其中,經紀業務受到“量價雙降”的影響,收入同比出現較大幅度的持續下降,對公司整體經營效益影響較大。而其他業務方麵則抓住IPO發行較為順暢,證券市場走勢相對較為穩定,股票質押等融資需求較為旺盛的有利時機,加強項目管理,把握投資機會,重視資金運用,促使公司自營投資和資產管理以及投資銀行等業務獲得了較好業績,從而保證公司經營收入和效益同比有所上升。
但並非所有券商都能成功抵禦周期的襲擾。東北證券在2017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1.1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0.7%,主要是公司控股子公司渤海期貨開展現貨交易,收入和成本同時大幅增加;但公司實現淨利潤3.11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47.14%;每股收益0.13元,較上年同期減少51.85%。
東北證券表示,證券交易活躍度下降,傭金率水平持續下行;債券市場延續調整態勢,市場整體低迷。在此市場環境下,公司證券投資業務、投資銀行業務、經紀業務等收入同比減少,公司整體經營業績與上年同期相比出現較大幅度下降。
多家券商6月盈利逆襲
另外,今晚也成為上市券商集體披露6月主要財務數據的時間點。不少券商上月業績升幅較大,甚至實現“逆襲”。
“帶頭大哥”中信證券(母公司)6月實現營業收入18.83億元,淨利潤8.26億元,截至6月30日淨資產1183.42億元。而根據中信證券此前披露的數據,5月實現營收12.49億元,實現淨利潤5.22億元。這說明,繼5月盈利水平環比大增後,公司6月淨利潤再度增長超5成。公司行業龍頭地位依然穩固。
深市市值最大的券商申萬宏源6月實現營業收入14.52億元,淨利潤6.34億元。與5月份相比,也實現了環比大幅提升。
太平洋母公司6月營業收入2.05億元,淨利潤1.25億元。繼今年4月、5月淨利潤均錄得虧損之後,太平洋6月終於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中國銀河母公司6月實現營業收入接近10億元,淨利潤3.93億元,雖然公司4月、5月淨利潤均出現了同比下滑,但6月實現了翻倍的環比增長。
西南證券母公司6月實現營業收入4.6億元,淨利潤2.6億元。相比5月份營收1.37億元、淨利2645萬元而言,也出現了大幅提升。此外,興業證券(母公司)6月實現營業收入6.06億元,淨利潤2.27億元;東吳證券6月營業收入4.5億元,淨利潤6125萬元,實現扭虧。
在以淨資本為核心的風險控製指標體係下,各家券商補充資本金的動作趨向頻繁。隨著相關進程的推進,不少券商的融資計劃也逐步可見結果。根據10日晚間公告,華泰證券母公司6月實現營業收入13.1億元,淨利潤6.5億元,公司截至6月30日的淨資產規模為769.6億元。目前華泰證券啟動260億非公開發行,通過吸引戰略投資者參與,以期實現對公司現有業務的協同和互補。業內預計,260億募集資金將大幅提升公司淨資本實力,倘若260億定增落地,華泰證券的淨資產規模還將擴張30%。
再融資新規出台後,國泰君安選擇了可轉債方式融資。公司公開發行A股可轉債7月初已獲證監會核準,計劃發行可轉債70億元用於補充營運資金,發展公司主營業務。公司10日晚間公告顯示,6月母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3億元,淨利潤9.1億元,環比均實現較大幅度增長。
但也有券商遭遇“黑天鵝”。國金證券母公司6月實現營業收入2.96億元,淨利潤僅7749萬元。業績不盡如人意的影響向一、二級市場擴散。公司日前公告表示,股東清華控股有限公司擬減持不超過公司股份綜述的5%,即1.51億股。
同時由於股價的不給力,公司定增融資的計劃也正式擱淺。根據國金證券10日晚間發布的《關於非公開發行股票批複到期失效的公告》,證監會核準公司非公開發行不超過335,66萬股新股的批複,因為7月10日到期而自動失效。公司試圖通過定增助力綜合實力提升的願景暫時告敗。
最後更新:2017-07-11 00: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