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3
iPhone_iPad_Mac_手机_平板_苹果apple
进一步促进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
央行9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8.9%,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低;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2%,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M2增速较低而贷款增长较快的状况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根据之前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的分析,这种状况表明金融去杠杆取得成效,脱实向虚的形势得到扭转,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强。
在9月14日至15日举行的“2017年金融街论坛”上,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也指出,经过采取一系列治理措施,银行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得到了初步的遏制。银行业的委托贷款、理财产品、同业资产和负债余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银行业投向实体经济的贷款明显增多。表内业务表外化、贷款业务投资化、同业业务套利化的现象有所减少。这得到了社会融资规模数据的佐证,8月,委托贷款减少82亿元,同比多减1514亿元。
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一行三会支持的“2017年金融街论坛”,主题之一就是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央行行长助理刘国强、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证监会主席助理张慎峰、保监会副主席黄洪都围绕这个主题做了论述。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今年以来,一行三会等相关部门就围绕这些任务采取了很多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7月中旬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指出,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他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从“2017年金融街论坛”的发言看,一行三会领会了这些原则和要求,并形成了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效率的思路。
首先,降低杠杆率是进一步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举措。这就需要适度遏制融资规模的快速增长。表面来看,要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就要扩大融资规模,这样才能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扩大融资规模、提高杠杆率往往会适得其反。刘国强指出,在高杠杆的情况下,资产价格必然膨胀,这就导致,一方面会把资产从实体经济中吸引过去,另一方面会提高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吸引资金和推高成本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经济就必然脱实向虚。因此,必须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使杠杆率有序降下来,这样金融才会有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意愿。
今年以来,金融去杠杆力度颇大,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融资规模的增长仍然较快。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3.1%,比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预期目标12%高1.1个百分点。这是部分城市房价仍然上涨、一些地方政府仍然违规举债的重要原因。下一阶段,应该继续推动金融去杠杆,并进一步使经济整体的杠杆率降下来。
其次,在降低杠杆率的基础上,再推动资金有序进退,进入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领域,退出积累金融风险、形成资产泡沫的领域。刘国强认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既要善于做加法,更要勇于做减法,对僵尸企业必须减下来,对隐性的地方政府债务必须减下来,对房地产炒作必须减下来。王兆星强调,既要稳妥有序地退出僵尸企业,也要杜绝一刀切地抽贷断贷;既要支持居民自住和进城人员对于住房贷款的需要,也要抑制部分地区的房地产泡沫。张慎峰指出,资本市场要在支持创新创业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黄洪认为,保险业应从农业、大病、健康等领域着手,切实履行好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天职。
第三,推动资金有序进退要靠加强监管。藉此,改变一些金融机构过于追求短期利益的现象,约束部分市场主体以创新为名进行高杠杆融资。
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重点在于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这又有赖于金融业自身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降低杠杆率的同时提升供给效率,在有序进退、加强监管的基础上提升供给质量。金融业要在深化改革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
(原标题:进一步促进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
最后更新:2017-09-16 15:4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