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10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楊德龍:外資爭相唱多A股 很多股票將會走出慢牛行情

在過去的一周,A股市場較為震蕩,特別是在周四(7月27日)創業板突然盤中拉升,漲幅截止收盤達3.62%,這突然的拉升在創業板的持續頹勢下顯得有些意外,究其原因,還是受到消息麵的影響:一方麵,國務院出台了關於創新創業支持政策,提升了市場對創業板的信心;另一方麵則是,上市公司半年報顯示,證金公司進駐三家創業板板塊的前十大股東。

周五(7月28日)的股市走勢還是以藍籌股為主,特別是漲價概念股大幅拉升,一個是前期給大家推薦的鋰電池板塊,小金屬鋰再次崛起,另外一個則是稀土有色板塊出現大漲。鋰和稀土板塊的大漲也帶動了市場的人氣,同時漲價對於鋰和稀土板塊的公司來說,可以直接提高公司業績,這是因為鋰和稀土的開采成本是一定的,價格上升會成倍的提高公司業績。在近段時間一隻石墨烯“妖股”熱度很高,漲幅驚人,不建議追高,但是像鋰和稀土這些已經有漲價預期的板塊,可能後續仍有可期待的表現。

對於創業板來說,目前大家觀點分歧較大,之前我也提及,從指數方麵看,創業板的下跌空間已經不多了,這是因為創指目前的1500點相當於2013年啟動時的585點,且創業板經曆大跌後,整體的估值跌破了40倍,和納斯達克的估值接近,甚至有媒體報道:“創業板首次估值低於納斯達克”。創業板在2012~2015年近3年的時間內漲幅大,投資者預期高,但是普漲行情在現如今已經很難見到了,這是因為創業板很多公司所講述關於業績的美好故事無法兌現,使得大家對其產生質疑。未來關於創業板的上漲,我認為可以參考美國2001年“科網泡沫”破裂之後的納斯達克走勢:當時納斯達克指數一度漲到5000點,泡沫破裂後跌至1000多點,隨後開始小幅度反彈並在其後的很多年時間內位置在1000~2000點的位置,直至今年納斯達克指數才創新高。雖然指數上漲較少但不乏有一些優質個股如微軟英特爾,Google等等出現了大幅度上升,與此同時一些業績不能兌現的績差股最終退出了股市,從而納斯達克在其後成為了一個凝聚優質企業的良好市場。

在我國創業板上輪牛市中,可以閉著眼睛投資,“3”字頭的股票基本上必有大漲,投資策略就是直接選擇創業板指數,而這一次創業板見底之後那就不得不精選個股了,直接選擇創業板指數則很難產生收益,但是一些優秀公司和細分行業龍頭有可能走出“慢牛行情”。所以對於創業板來說我推薦選擇個股,在其後市分化會比較嚴重,投資策略就是選擇細分行業龍頭,如人工智能是我比較看好的一個版塊,其個股漲幅也比較大。

眾所周知A股市場是以散戶為主的市場,從傳統上來看藍籌股估值一直較低而小盤股估值較高,從而很多投資者的邏輯是:小盤的公司會比較容易長大。正如小雞會長成大雞,但是大雞繼續成長則比較困難。相比之下,在香港,美國等成熟的股市裏邏輯則大相徑庭,藍籌股估值穩定風險低且享受估值的溢價,而小盤股則乏人問津,估值出現較大折價。具體表現為美股、港股小盤股估值不到10倍,而藍籌股估值15倍左右。他們的邏輯是:藍籌股風險低,業績穩定適合持有。上述兩種邏輯沒有高低對錯之分,而取決於市場的成熟與否。目前A股尚處於不成熟階段,對小盤股估值過高,而對藍籌股折價過高,按之前的比喻,小雞長成大雞會得到較高收益,但是也可能在成長過程中出現夭折,從而並不是所有的小雞都能健康成長其“成活率”甚至遠遠低於50%。所以在未來A股的港股化、美股化是很有必要的,就近幾年來看,這個趨勢一直在進行中,一方麵由於滬港通,深港通的開通,從而A股港股投資者得以互通互投,理念交互;另一方麵,A股市場逐步走向成熟,其藍籌股不斷享受估值溢價,如上證50已經達到很高的超額收益。但是由於過去對於藍籌股的過分低估,導致上證50也是僅有12倍的市盈率,遠遠低於小盤股。

A股優質公司往往會享受長期估值溢價,而這些公司判別標準很多,如:①屬於好的行業,最好是朝陽行業;②擁有優秀的管理層,能夠把公司做大做強;③公司的盈利能不斷兌現且趨於穩定增長;④公司股價合理甚至較低。由此觀之,好的企業是一種稀缺資源,而資金對擁有上述特質的好公司將加大追逐力度,所以建議大家選擇好的公司企業進行投資以確保收益穩增長,長期回報的目的。

近期,很多外資紛紛唱多A股,譬如高盛指出A股從過去的“可以買”發展為現如今的“必須買”,此外,例如摩根斯坦利等投行也表示看好A股,從而昭示著將來外資對於A股的配置比例肯定會不斷增加。在今年6月20日,A股有222隻大盤股加入了MSCI新興市場指數,這一裏程碑的事件開辟了外資投資A股的窗口,在之後的一個月中首批納入MSCI指數的222隻大盤股得到了較大漲幅,甚至有些個股股價創出曆史新高。之前我建議投資者從這222隻大盤股中精選優質個股進行投資配置,獲得好的收益。

而現在外資紛紛唱好A股我認為有兩方麵的原因:一方麵,A股在現如今是被低估的,迄今滬深300的市盈率隻有14倍,遠低於世界主要估值水平。表現為,在美股大漲,甚至連我們一直看低的印度股市也上升衝破萬點,創出曆史新高之際,A股漲幅遠遠落後,估值也較低。印度股市創新高並不是其經濟很好,而是其由極差改善為較差,從而還有較高的改善空間。正是由於A股遠低於全球主要資本市場,藍籌股較為便宜,處於市場低點且有潛力獲得較高的相對優勢,造成了外資紛紛唱多A股。另一方麵,在今年6月20日,A股222隻大盤股加入了MSCI新興市場指數之後,A股正式成為國際最大指數公司的標的指數成分股,從而造成將來外資必然會加大對A股的配置比例。在我今年五一到紐約拜訪的幾家外資機構中,A股的配置比例普遍較低,其中在中國的投資份額90%集中在港股,僅有10%集中在A股。而在將來,他們對A股的配置必然會增加,這也是A股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近期,外資通過滬港通、深港通加大進入A股的步伐。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境內人民幣金融資產連續回升。截至6月末,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的股票資產規模達8680.40億元人民幣,首次超過2015年股市動蕩前的8504億元。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的債券資產規模則達8920.99億元,創出曆史新高。境外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意願在回升,有望給境內股市和債市市場帶來增量資金。

過去一周,周期股出現了一定調整,而白酒等消費股則有著持續的表現,按之前的觀點來看上半年是消費股“一枝獨秀”,下半年消費股和周期股則會輪番表現,這一觀點在近期已經被市場逐步的印證。前段時間是周期股接手消費股出現上攻,消費股出現了一定調整,而最近周期股得到了一定的調整,而消費股再次上升,可以說周期股和消費股已經出現了輪番表現,市場的結構性行情繼續健康延續,慢牛行情也得以繼續推進。如果僅僅是消費股“一枝獨秀”說明市場風險偏好低,投資者仍在抱團取暖階段。而現在的輪番表現,則說明市場人氣回升後市走勢也愈發穩健。

今年以來,在投資節奏方麵,市場的波動很大,並且個股的熱點變化也很快,我一直建議投資者對於優質的股票采取買入並持有的策略,而不是頻繁交易,“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一旦頻繁交易很可能會踏錯節奏造成虧損。很可能指數上升了,你看好的股票也漲了,但是你還是虧錢。我認為投資者要挖掘優質個股,無論是大盤還是小盤,消費股還是周期股,隻要你認定其為好公司,就要在其調整時買入並持有,從而獲得中線收益並盡量減少換手。在考慮投資買入的指標時,最重要是在好的行業選擇優質的股票,在市場波動調整時買入,雖然不可能每次都在最低點買入,但是可以把握每一次買入並持有的機會。如白酒股,在過去一年中有很多次調整,但是像這種績優股,每次調整都是其買入的機會。因為市場整體目前還是從底部慢慢抬升的階段,很多股票在未來的一年到半年內是會走出“慢牛行情”的,這種情況下調整即為加倉的機會。

(原標題:楊德龍:外資為何爭相唱多A股?)

最後更新:2017-07-30 10:42:16

  上一篇:go 顫抖吧!基協開ABS首張罰單 恒泰證券被暫停備案6個月!
  下一篇:go 銀監會:爭取年內出台18項新製定和新修訂監管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