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新華社:減持新規正式實行以來漏洞得到了一定填補
自證監會發布的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幹規定正式實行以來,上市公司曾屢試不爽的“花式減持”得到遏製,但另一方麵,受新規影響,減持計劃也發生著微妙變化。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說,減持新規主要是約束集中減持、借道減持和過度減持等行為,並非不讓減持。有一些股東確實有減持需求,就會在規則的範圍內,進行壓線減持,這也無可厚非。
記者梳理發現,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腳踩新規紅線進行減持的情況。例如上市公司達意隆6日發布公告稱,持公司總股本比例達到5.51%的廣州科創,計劃在公告之日起15個交易日後的3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股數最多不超過總股本比例3%。而這一減持比例,與新規要求90個自然日內最高減持不得超過總股本3%的紅線正好吻合。
除了上述變化,市場還出現了通過多種減持方式並用套現的新玩法。對此,允能基金投資總監劉磊說,當前市場上出現的這些情況,部分來自於參與定向增發以及Pre-IPO階段進入的資金,風險偏好相對較低。當市場出現減持的機會,這些資金一定會進行減持,即使限製了一些減持方法,但依然會尋求其他方式減持。
事實上,減持新規發布之前,對減持行為的約束有著諸多不完善的地方,市場也因此存在很多借機炒作的機會,潛在風險明顯。而從新規發布後的這段時間來看,這些漏洞得到了一定填補。
不過,從具體實行情況來看,新規堵住了一些漏洞,卻也對市場上的部分產品產生一定影響。楊德龍認為,任何製度都會產生多方麵的影響,因此,在各方麵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考慮對政策不斷地進行修訂完善。
【延伸閱讀】
加大處罰力度 減持新規“藥效”才能滲透
飽受市場詬病的股東減持亂象,日前迎來史上最嚴的監管風暴。受此影響,A股總市值出現大幅下降。
以5月27日端午節前最後一個工作日為開端,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幹規定》(證監會公告[2017]9號)。隨後,上交所和深交所發布配套的上市公司股東及董監高減持股份實施細則,新規即日起實施。
盡管2017年中國股市再度低迷,但減持依然如火如荼。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134家上市公司大股東出現減持行為,減持次數達到338次,合計減持了35.08億股。其中,大股東合計減持比例超過5%的上市公司有20家。而在這其中,不乏斷崖式和清倉式減持的出現。
將無序減持關進籠子裏,是國際通行做法。2015年7月,為維護證券市場穩定,證監會發布了證監會公告[2015]18號,對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通過二級市場減持股份的行為予以限製。2016年1月,在18號文到期後,為實現監管政策有效銜接,證監會製定了《減持規定》,對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的減持行為作了較為係統的規範。但一些上市公司股東“過橋減持”、“惡意減持”等減持亂象仍然比較突出,市場反應強烈。
針對上述亂象,在中國資本市場進入“嚴監管時代”的大背景下,此次“打補丁”糾偏,聚焦以下三大方麵:
首先,適用範圍方麵,舊規隻針對包括控股股東、持股比例超過5%的和董監高的減持,新規增加了首發前的股東和非公開形成的股東。
其次,減持比例限製方麵,非公開發行的股份,新規要求連續90天減持不能超過1%,同時還增加了一個條件,舊規鎖定期為一年,現在要求第二個12個月減持不超過50%,相當於加鎖一年;大宗交易以前對比例是沒有限製的,現在要求連續90個自然日減持不超過2%,且大宗受讓方6個月內不得轉讓;協議轉讓要求保持6個月內連續90日內減持不超過1%。
第三,信息披露方麵,原來對大股東減持是要求信息披露的,提前15個交易日進行披露,減持後2個交易日公告,現在對大股東以及董監高減持信息披露要求事前、加了事中,另外還有事後,最大的變化是增加了董監高以及增加了“事中”的信息披露,包括“時間過半,數量過半”這樣的信息披露要求。
目前A股尚有9.3萬億未解禁的非流通市值(其中1. 6萬億將在2017年下半年解禁),占當前A股總市值的16%。2014-2016年是A股上市公司的定增高峰期,年均定增融資規模1.2萬億,是往年的三到四倍。考慮到定增針對配售機構的鎖定期是一年、針對大股東的鎖定期是三年,因此未來兩年將迎來巨額的定增解禁。如果對這些解禁減持不加限製,確實可能使股市出現階段性的供需失衡——— 考慮到定增解禁的第一個高峰期就在今年三季度,因此在當前時點出台減持新規是有必要性的。
新規出台後,大股東、特定股東和董監高等重要股東的減持將出現刹車。不管是IPO一年後的財務投資者解禁期,還是定增一年或三年後的解禁期,都不會出現所有股東和上市公司配合,趁著利好把所有存量股票集體推向二級市場的情況了。長期而言,新規通過拉長退出周期讓股東利益與上市公司綁定,事實上改變了二級市場成為一級市場提款機的狀態,引導資本脫虛向實,使得二級市場真正建立樹立長期的、價值投資的理念。
在金融行業去杠杆、防風險的大背景下,減持新規體現出監管層對股市全麵、細化監管的態度。然而,雖然減持新規可能從源頭上堵住二級市場的勐烈拋售,但是由於市場本身較為複雜,影響還待進一步觀察。
新規改變了減持節奏,但並不改變其流動性約束下減持的意願,目前僅僅是拉長了解禁壓力周期。新規使得相關股東減持“配額”更稀缺,這可能會強化這些股東充分利用額度盡快減持的動機。一方麵會出現本就打算變現的步伐持續變現,另一方麵會迫使本無變現打算的持有方也考慮先賣出一部分再說。尤其是,A股市場結構性泡沫沒有完全出清、IPO仍保持較高節奏的情況下,減持堰塞湖越積越高,減持壓力是否會從“點”被拉長到“線”存疑。
而且,就執行方麵,新規還是存在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例如對違規減持可以采取書麵警示、通報批評、公開譴責、限製交易等監管措施或者紀律處分等,但這種處罰與其套現的資金難以相比,這意味著上市公司股東的違規成本太低了。從投資角度而言,監管層隻有進一步加大監管,加強處罰力度,才能真正有效地堵住製度中存在的各種漏洞,才能讓違規者做到無法肆意套現。也隻有處罰力度大幅提升,才能震懾住上市公司重要股東肆意減持套現的衝動,才能確保A股市場更長遠更健康地發展。(來源:南方都市報)
(原標題:減持新規“疏堵結合”影響幾何?)
最後更新:2017-06-18 01: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