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82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創業板近一個月大漲10% 基金一直在減倉創業板

從7月18日創業板觸及2015年股災以來最低點1641點算起,到上周最後一個交易日正好是整一個月。在這一個月時間裏,創業板一改此前連續下跌的頹勢,一路緩步上漲至1821點,漲幅達11%。

然而,就在6月底之前,公募基金將創業板的倉位一降再降,降到相對曆史低位。麵對創業板的如此連續上漲,公募基金集體被“逼空”?

那麼,創業板的連續上漲究竟是下跌途中的反彈還是真正意義上的反轉?公募基金究竟會迅速買入還是淡然處之?

基金一直在減倉創業板

2010年以來,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對創業板的配置比例不斷提升,2015年持股比例一度接近30%,超越主板,市場對於成長性的偏愛達到峰值。

但這一現象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發生明顯變化。創業板整體的成長性開始受到質疑,而隨著並購重組的監管趨嚴,以往諸多創業板公司借由外延式擴張帶來估值與業績雙擊的模式也遭遇巨大阻力。

自2016年以來,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開始撤離創業板。一家中型公募基金的投資總監告訴記者,在2016年以前,他們整個公司的投研團隊都更偏向於成長型投資風格,而且通過堅定地投資於各類中小上市公司獲得了巨大的超額收益,排名也一直很靠前。但是到了2016年下半年,他們果斷變換了策略,逐步將配置向績優藍籌股上轉移。

風格轉移的豈止一家。從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上半年,許多重倉創業板、中小成長股的公募基金經理都紛紛將倉位從創業板轉向藍籌股。轉得快的,賺得盆滿缽滿,轉得慢的,則在這輪曆時較長的藍籌盛宴中迅速落後了。

從2017年基金二季末就能看出,到了6月底,公募基金對於創業板的持倉已經降到曆史低位。據川財證券統計,從公募基金對於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配置比例來看,公募基金對於主板的配置比例已是連續4個季度上行,從44%上升到55.83%,處於超配狀態,中小板配置比例基本穩定在30%左右,但對於創業板的配置則連續4個季度下降,目前已經回到2014年底的水平,倉位比例降至14.83%。這個持倉比例相對於2015年接近30%的比例而言,已是“腰斬”。

不僅如此,公募基金對於創業板個股的持倉集中度非常高,大量集中持有信維通信樂普醫療神霧環保中金環境等個股。據統計,截至二季度末,公募基金重倉持有的創業板市值已縮水至616億元左右,而上述4隻個股的基金重倉市值就已經達160億元左右規模,基金對於創業板其他個股的重倉乃至持倉少之又少。

創業板是反彈還是反轉

對於低配創業板的公募基金而言,創業板“突如其來”的上漲,更需要好好應對。不少基金認為,創業板出現了結構性機會,但這可能並不意味著創業板將迎來真正的反轉。

華商基金認為創業板會出現結構性機會,但未來對創業板整體持謹慎態度。華商基金策略研究員張博煒指出,創業板本輪上漲的催化因素主要有兩點:一是受到國務院印發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意見的影響,加上部分個股被證金增持的消息刺激,使得創業板整體呈現出久違的普漲格局。二是在近日公布的7月經濟數據轉弱的背景下,市場對下半年需求預期的判斷導致以螺紋鋼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開始走弱,映射到A股當中,使得周期股邏輯出現一定變化,消費股性價比明顯下降的狀態下,市場資金輪動至前期表現不佳的成長股板塊。

嘉實基金也表示,就目前情況判斷,這仍屬於強勢的反彈。“至於本輪行情到底是否屬於反轉行情,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畢竟,本輪創業板指數屢創新低的主要原因是相關成份股公司的盈利相繼呈現回落態勢。而企業盈利的反轉需要時間確認,隻有確認創業板公司的盈利持續改善,才有可能出現反轉行情。要確認創業板企業盈利改善,需要等到今年三季報和年報的數據。”

同樣看“反彈”的還有海富通基金。他們認為,總體來看,創業板估值雖已回到了2012年的水平,但業績增速在未來兩三個季度放緩的可能性很大,而且靜態估值也不低,雖然主板品種上漲後估值比有所收窄,而且監管政策較之前有所鬆動,但總體而言,無論是外部環境還是各自板塊基本麵,市場環境並未顯示出明顯有利於小盤股的情形。因此他們認為,創業板目前的漲勢是市場處於真空期中沒有更明顯熱點的無奈選擇,可以說是一種反彈。

金元順安核心動力基金經理侯斌分析,投資界對創業板目前分歧較大,源於創業板內部差距很大,部分公司從估值來看已經不高,但有些公司在業績沒有明顯改善的情況下仍然有百倍以上的市盈率。從目前情況來看,尚沒有出現明顯的創業板投資主邏輯,仍然是分散性個股行情。從資金麵的角度來看,國家隊的資金已領先進入部分上市公司,且可能持續增持,他判斷,未來能夠持續上漲的公司將多為龍頭公司。“創業板的走勢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取決於風險偏好。當下市場流動性、宏觀經濟數據、賺錢效應使得風險偏好有明顯的提升,對創業板上漲都是正麵刺激。”他表示。

基金究竟會怎麼操作

怎麼做可能比怎麼看更重要。

“手快”的基金已經買入。上海一位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已經大舉買入創業板。他表示,他不會去判斷創業板到底是反彈還是反轉,當創業板走到如此低位,且連續出現底部放量特征,就應該果斷買入,可以等過一段時間再判斷究竟這輪創業板行情會走多遠,如果能夠持續就可以堅持持有,如果無法持續就獲利了結。

北方某中小型基金公司內部人士的說法也很具有代表性,一方麵,他認為創業板的投資已經可以有所作為。雖然他同樣認為目前創業板並不具備反轉的長期邏輯,但他判斷創業板結構性上漲的邏輯是成立的。“至少創業板已從去年底的幾乎不可作為,轉向可作為的階段。”

但是另一方麵,他也表示,他們並沒有對創業板進行加倉。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偏股基金的風格本就屬於成長型風格,長期偏愛成長股,但是成長股並不意味著就一定是創業板個股,而實際上他們對於創業板的配置一直就不高。在今年“漂亮50”一枝獨秀的行情下,公司旗下基金表現不太理想,因此操作上更為謹慎。

深圳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透露,之前其倉位中大部分都是上遊的有色、鋼鐵個股,但八月初選擇配置一些小盤股,加倉幅度大約在10%,“主要是我們當時對周期股有些恐高,獲利了結之後對一些滯漲的板塊做了配置,目前來看效果還是可以的。”這位基金經理認為,目前的思路是配置應該趨於均衡,但二八行情會否結束,其認為判斷還為時過早。

華商基金策略研究員張博煒則認為,他認為,未來對創業板走勢的判斷還是要落實到估值與業績,在估值仍處高位、成長性不斷受到質疑的情況下,短期風險偏好提升帶來的普漲機會。“創業板內個股的分化或將愈發明顯,可趁普漲機會將成長性標的結構進一步優化,建議重點關注估值與成長相匹配的標的。”

(原標題:一個月大漲10% 創業板正“逼空”公募基金?)

最後更新:2017-08-21 09:02:35

  上一篇:go 兩市融資餘額結束四連升 仍處4個月以來新高
  下一篇:go 日經225指數開盤漲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