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78 返回首页    go iPhone_iPad_Mac_手机_平板_苹果apple


许鲜“关店潮”背后:生鲜电商普遍亏损?

曾经红极一时的生鲜电商平台许鲜网(以下简称“许鲜”),其曾在北京、上海、武汉、杭州等地拥有超过300家直营及联营门店,注册用户超过150万。

然而,6月28日,许鲜APP和官网出现瘫痪,官网上所有mini提货点均显示“装修”。而APP上的大部分提货点均显示“装修中”, 部分显示“即将开业”。7月5日,《中国经营报》记者来到许鲜传媒大学望福盛超市自提点,店主告知记者,早在一周前就已关店,不知晓原因。

该店主向记者展示了许鲜北京mini店长群的消息记录,北京自提点多家店主皆在向北京区的负责人询问关店原因及如何进行会员退款事宜。负责人答复:“仓储整改,业务调整!暂停通道,具体时间会有区域业务通知店面。”电商分析师李成东告诉记者,其实在去年许鲜基本就已经面临关闭。

关店疑云

7月5日,记者通过微信公众号“许鲜优品生活”登录“许鲜官网”界面,出现选择城市界面后,只有北京市、全国送、上海市三个选项,北京市的所有店铺都显示“装修中”,上海的店铺少部分显示“装修中”,大部分显示“即将开业”。点开全国送之后需要注册手机信息来登录,但由于系统瘫痪,收不到验证码,无法注册成功。

进入“许鲜商城”界面后仅有部分商品可订,且品类较少,“许鲜大卖场”中仅剩9种水果,“许鲜果蔬店”中只有23种产品,但大部分产品已经显示下架,只有少量水果还可订货。7月5日18时,记者下单预订了一份柠檬,但截至7月7日仍显示待发货,而再次点开页面后,该柠檬产品已下架。

种种迹象现象均显示,曾经红极一时的许鲜已经进入停摆状态。

6月29日,许鲜CEO徐晗以开会为由拒绝对媒体做出回应。《北京商报》6月30日援引许鲜内部人士的消息,此次危机系因供应链断裂。另有许鲜方面人士对媒体透露,危机出现是因为融资失败。

7月4日上午,许鲜北京总部基地18区负责人对媒体表示,位于丰台总部基地18区的许鲜提货点店铺租金已经结清并撤店,马上就要重新对外出租。但7月3日许鲜CEO徐晗回应自媒体“雷网触帝”时称“许鲜内部进行业务调整,属于正常业务调整”。

记者于7月5日来到丰台总部基地18区的许鲜提货点店铺,发现这是由一家亿链超市代理许鲜自提业务,该店店主告诉记者,“以前许鲜每天的订单量在几十到上百单不等”。对于许鲜关店倒闭的传闻,他表示店里只负责提货,目前店铺只是在调整,开店了许鲜总部自会通知。

记者调查得知,许鲜mini提货点店铺,每单销售可获得10%的提成,每天会有货车司机送货到店,店主只需要将订单货物保管好,等顾客来提货即可。

危机出现后有媒体报道由于许鲜系统瘫痪店主无法提现的问题,7月5日下午,记者在许鲜朝阳区高碑店地区财满街9号的中华烟自提点处了解到,5日到10日是提现时间,该店主在当天上午刚刚提出上个月的提成517元。

红极一时

“我们都觉得可惜。我们店在大学城,生意还不错。大家都觉得许鲜的模式很好,给人带来便利,但是没想到会经营成这样,更没想到会这么快关门。” 7月6日,前许鲜上海员工米阳(化名)告诉记者,上海的自营店和自提点早在2016年12月底就已经全部关闭。

在米阳看来,许鲜此次爆发的关店危机与去年上海关店的路径几乎一样:先是官网不能下单,然后出现关店,对外声明在装修中。事实上到现在,上海的自提点仍显示“装修中”或者“即将开业”。米阳告诉记者,当时许鲜方面告知“他们上海不再开店,只经营北京区域”。

这家创始于北大校园的生鲜电商O2O平台,创立之初致力于打造独具特色的6小时产地直发,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当天下单,许鲜网通过与果园合作直接采摘新鲜水果,利用点对点物流配送,于次日上午运送到许鲜提货店面。

2014年9月22日许鲜正式运营,首先在大本营北京铺开。最早的四个店面分别设在北大、清华、对外经贸、北语。清华大学2013届本科生马晓梅从2014年10月开始用许鲜,她清晰地记得许鲜当时在校园里的火热程度,最初许鲜的自营店在离宿舍区不远的六教旁边的教材中心。“排队排得特别长,就在我们学校卖书的地方,平时没人买书,大家都去买水果。”马晓梅说道。

从学校入手,不仅风险小,加上低价促销,许鲜迅速在大学校园打开市场。2014年9月,许鲜网负责人曾立下豪言:“未来一年内,我们要让全国50%的大学生接触到许鲜,要满足10%的大学生对新鲜水果的需求。同时,我们也将很快在自提之外,推出配送服务。”之后,许鲜不断在各大高校、写字楼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建立提货点,上线八个多月,许鲜快马加鞭般地开设了50个自营门店。

随后许鲜将本着解决生鲜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将自营店扩大到社区。之后还迅速扩张至上海、杭州、武汉、廊坊等地。2015年8月20日徐晗在微博上发布许鲜一周岁演讲,其中称:许鲜从1到100家门店用了11个月的时间,之后,许鲜将在40天内,增加100个店,接着,在120天内,增加400个店。

盛极而衰?

迅速扩张之下,许鲜难逃供应链与产区品控的保障问题。盛名之下,逐渐被人诟病。

从2015年8月到2016年,不断有顾客在徐晗微博上评论,反映产品质量变差,没有最初的好,以及客服服务差,到货体验不够人性化等问题。甚至有人贴上收到腐烂水果的照片。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许鲜逐渐关闭自营店,转而与周边商家合作。许鲜为提货点店主支付的每个订单10%的佣金,远低于许鲜早期自建提货点的支出。

生鲜电商是烧钱的生意,许鲜资金的捉襟见肘除了表现在关闭自营店上,从融资速度上也可以看出。许鲜从2014年创立至今,2014年9月获得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2015年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但具体金额均没有公开,此后许鲜便没有对外宣布新的融资。

“一家靠着资本驱动的公司,问题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你没有拿到钱。亏损很正常,大部分的人都亏损。”在电商分析师李成东看来,生鲜电商几乎都在亏本,即使是媒体报道的1%盈利的电商数据,在他看来也是为了宣传而已。以烧钱补贴来获客是几乎所有生鲜都在采用的模式,“不管是京东还是阿里做生鲜都赔钱,就是看你能不能融到更多的钱。”

补贴减少后,许鲜的老用户开始流失;关闭自营店,开设自提点后,产品的存贮条件和服务质量都无法保证,经营每况愈下;另外,逐渐兴起的水果连锁店,也成为许鲜等生鲜电商强势的竞争对手。一位许鲜自提点店主告诉记者,操作APP对于小区里的大爷大妈们来说较麻烦,传统思维作祟,总想将东西挑挑拣拣,而许鲜自提的模式,只能按送来的货提取。

李成东认为许鲜出现如今的问题,是因为其运营模式本身的问题。它至今未能解决生鲜电商普遍存在的毛利无法覆盖运营成本的问题。

据悉,生鲜电商要看毛利和成本,一般生鲜的毛利在20%左右。以许鲜的消费群体学生的平均客单价20元来算,每单大概有4到5元的毛利。而一般最普通的生鲜快递费每单基本都在15元。如此一来,每单至少赔10元。而如果从根本上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则订单量越大亏损越大。

“从产区到O2O,尤其是生鲜已经不适合这种模式去做了。”生鲜电商梦橙橙负责人邓建告诉记者。在其看来,未来生鲜走落地配模式将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物流成本问题,所谓落地配即不全程走快递,而是先将产品集中通过空运运送到落地的城市,再利用同城快递或者是自配的物流体系送到消费者手中。

以梦橙橙在成都龙泉驿发出的桃子为例,五斤装为56元,但是送到顾客手中快递费需要65元。“快递的成本已经高出我的价值,我这个水果怎么去卖?”在邓建看来解决办法是与其他电商合作,充分利用航空资源,集中空运,而空运的成本每斤在2元左右。运到落地城市后,再使用同城快递则只需要12元左右,如此可大幅降低成本。而同城的快递可以找快递公司合作,也可自营。

李成东透露,目前在生鲜电商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只有上海的“妙生活”提前实现了盈利。据悉,该平台由于单店订单足够密度,可以雇佣自营配送人员,现在,妙生活每个履单成本可以达到5.5元,第三方配送则是7~8元。自营物流的优势就会凸显,客户体验也更好。

(原标题:许鲜“关店潮”背后:生鲜电商普遍亏损?)

最后更新:2017-07-09 15:06:39

  上一篇:go 异常的职工薪酬或成金鸿顺粉饰业绩的“狐狸尾巴”
  下一篇:go 抢夺爱建 金融界的“万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