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76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董明珠閃電舉牌海立股份驚呆股民 誰來入列江湖撲朔迷離

董明珠閃電拿下海立股份可謂“一石三鳥”。既能搶奪空調市場的話語權,又能成為產業鏈通吃者,最關鍵的是,還能離“造車夢”更近一步。

最近,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格力電器”,000651.SZ)的董事長董明珠接二連三地登上頭條。

先是否認收購夏利,再是舉牌上海海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立股份”,600619.SH),還有董明珠的任期將滿,她是否會連任?誰將是其接班人?這一係列事件將董明珠和格力電器再次推上風口浪尖。

根據格力電器2016年報顯示,董明珠的任期將在2018年5月31日到期,僅剩8個月。屆時64歲的董明珠是否能夠繼續連任,還是未知數。

2016年年底,格力電器被前海人壽舉牌時,董明珠曾言辭激烈地站出來指責對方是“野蠻人”,而此次舉牌海立股份,公司層麵和董明珠又是如何解讀“野蠻人”這個角色?另外,董明珠曾表示,要在退休前實現把格力銷售額做到2000億元的目標,而對於如今已63歲的董明珠而言,留給她的隻剩下8個月時間。格力電器將會采取怎樣的措施實現這個目標?

就以上問題,《投資者報》記者分別給格力電器董秘辦發送采訪提綱和聯係市場部相關人士,得到了市場部相關人士的部分答複。

董明珠變成“野蠻人”?

去年11月28日,前海人壽從二級市場持股格力電器,持股比例達4.13%時,董明珠便公開發出“高分貝”警告——“不要破壞中國製造,成為社會的罪人。”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輪到別的上市公司擔心,董明珠是否會成為“野蠻人”了。

今年9月20日下午,格力電器突然發布《關於格力電器持有海立股份達到5%比例的權益變動提示性公告》,瞬間驚呆了市場和股民。

該公告稱,自2017年8月29日至9月19日,總耗資超5億元資金,通過證券交易所集合競價方式增持海立股份4331.56萬股,占海立股份總股本的5%,在未來12個月內不排除進一步增持的可能性。與此同時,格力電器表示:將根據證券市場情況,決定何時增持海立股份及具體增持比例。

格力電器市場部人士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不排除有繼續增持海立股份的可能,但具體請以公告為準。”

這一幕,似乎與當年寶能舉牌萬科的做法一樣。但這場“野蠻人”戰爭中,雖然格力電器發布公告稱,由於海立股份股價、控股股東股權轉讓計劃等不確定因素的存在,截至目前,未獲取海立股份控製權的計劃。但這並不代表格力將放棄對海立股份的收購。那麼,董明珠本人和格力電器又是如何定義“野蠻人”這個角色的呢?就此問題,格力電器方麵並未給出相應解釋。

那麼,海立股份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公司?董明珠如此閃電般地舉牌這家公司意圖何在?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海立股份是一家以研發、生產和銷售空調壓縮機為主營業務的公司,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全封閉式製冷壓縮電機供應商,海立股份主要經營冰箱、空調等家用電器的壓縮機。

截至到2010年年底,海立已累計申請國內專利391項,累計獲得國內授權專利254項。2010年~2013年,其淨利潤分別為1.44億元、1.64億元和1.48億元,隨後兩年,其業績有所下滑,但2016年有所回升,淨利潤達1.76億元。2017年上半年,由於國內空調業的旺產旺銷,其海立股份業績回暖,營收53億元,同比增長40%,淨利潤1.14億元,同比增長214%。由此看出,海立股份是一家經營業績還不錯的中遊製造企業。

緊隨其後,上海證券交易所連夜發去問詢函,要求格力電器補充說明:是否會進一步謀求海立股份控製權,是否有明確的後續增持安排,以及舉牌資金來源。

其中,交易所特別關注增持資金來源,並要求以列表方式分別列明自有資金、銀行借款、資管計劃等資金來源的數額。對此,兩方上市公司回應稱,本次購買股票的資金來源均為格力電器自有資金。2017年半年報顯示,格力電器貨幣資金高達1053億元,在總資產中占比超過一半;被舉牌的海立股份同期貨幣資金也將近9億元。

格力電器關於問詢函的回複則顯示,舉牌前格力電器與海立股份控股股東也有過接觸:8月14日,海立股份公告控股股東擬協議轉讓所持股份時,格力方麵就表達過參與意向,但後續持股安排和公司生產經營並未協商。海立股份轉讓終止後,雙方便未繼續接觸。格力電器表示,已經將本次舉牌的內幕信息知情人名單提交給交易所,不過並未對外披露。

舉牌助力實現“造車夢”執念

值得關注的是,海立股份2017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在上半年拓展了新能源車用壓縮機業務,其以持股75%的上海海立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作為業務探索平台。盡管海立股份的“新能源車用壓縮機發展未達預期”,但今年1~6月銷售2.37萬台,同比增長8%,對應營業收入6692萬元,營業利潤1119萬元,淨利潤838萬元。海立股份可實現每年2000萬台新能源車用壓縮機的產能,占有全球1/7的市場份額。

海立股份的新能源車用壓縮機在節能環保、舒適性、可靠性等方麵都已達到國際領先的技術水平,打破了外資品牌的壟斷,占市場領先地位。格力電器此次舉牌海立股份,除了看重海立股份的技術,或許還因董明珠對“造車”的執念所致。

業界普遍認為,到2020年之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更多是依靠各類補貼政策,之後更多依靠“雙積分”政策推動車企強製實施,而明確的傳統能源汽車禁售時間表保證了最終新能源汽車的全麵推廣。董明珠正是看重這一商機,從此便陷入“造車夢”中,近年來也頻頻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遊。

2016年8月,停牌半年之久的格力電器一連發布35條公告,擬以130億元的對價收購珠海銀隆股權。這項收購被認為是董明珠的“一意孤行”,因增發價太低、收購價太高、鈦酸鋰電池市場前景存疑、中小股東權益被顯著攤薄等分歧,董明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這項收購最終被股東大會否決。

不過被格力股東會的否決,讓董明珠十分受挫,便靠一人之力拉動王健林、劉強東等企業家出資30億元控製珠海銀隆,獲得其22.388%股權。其中,董明珠以個人投資約10億元,獲珠海銀隆約7.46%的股權。

今年8月8日,珠海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與河南洛陽市在鄭州簽署項目合作協議,珠海銀隆將在洛陽高新區建設“銀隆新能源(洛陽)產城融合產業園”,總投資15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繼8月攜銀隆投資150億元在洛陽製造新能源汽車後,9月15日,董明珠再砸150億元,要在洛陽製造機器人、智能機床、精密模具、小家電等。

如今,距離董明珠入股銀隆一年多的時間已過,盡管銀隆汽車還未正式麵市。但在這個時候,又出現了格力電器舉牌新能源汽車壓縮機生產商海立股份,如此一來,董明珠的“造車夢”似乎又得到了助攻。

針對舉牌海立股份一事,日前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首度回應稱,“我們自身有幾千萬(台)產能,這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們還要大量采購海立的壓縮機。在這過程中,我們發現還有技術的東西,海立股份有這個想法,願意把這個股份出讓,我覺得我們正好可以去接盤。”

她直言,格力與海立股份一直是合作關係。“我們過去一直是海立的一個大戶,一年用它的壓縮機有六七百萬台。”而若能夠拿下海立的壓縮機技術,格力將能在新能源汽車的擴張道路上越走越遠。

顯然如此一來,董明珠拿下海立股份可謂“一石三鳥”。既能搶奪空調市場的話語權,還能成為產業鏈通吃者,最關鍵的是,還能離“造車夢”更近一步。

會是連任還是早放手?

另一個值得外界關注的問題是,董明珠曾表示,要在退休前實現把格力銷售額做到2000億元的目標,而對於如今63歲的董明珠而言,留給她的隻剩下8個月時間。屆時董明珠是否能夠繼續連任?格力電器將會采取怎樣的措施實現2000億元的目標?

在過去幾年裏,董明珠與格力電器已被深深地綁在一起,她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市場熱議,目前最受關注的是,任期將滿的董明珠接下來是連任還是放手?

“沒錯,我推舉的可能是第二個董明珠;如果不是,我可能不會放手。” 談及接班人,董明珠曾說。

然而董明珠多次在公共場合談及接班人時,言論並不一致,甚至是矛盾的,讓人對其接班人是誰,越發撲朔迷離。

董明珠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我從2012年就開始啟動兩件事,第一培養人,第二營造公平公正公開透明的環境,來推動幹部隊伍的建設,形成有領頭羊的團隊。”

但在談及格力電器董事會換屆時,董明珠又表示,5年之內不談換接班人的問題。“我們來提這個事,我覺得為時過早。我真的希望能夠把整個團隊培養出來,現在來講我們的團隊應該是很優秀,但確實缺一個真正的領軍人物。”在董明珠看來,目前格力電器真正的領軍人物還未出現。

近日有媒體撰文表示“董明珠任期將滿或退出”,然而消息一出,格力電器立刻回應這消息是假的。

那麼,董明珠接下來到底是連任還是放手?家電產業專家劉步塵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說:“董明珠目前在格力的職務是董事長和總裁,明年董事會換屆的時候,有可能董明珠還是董事長,而黃輝或許會成為總裁。”

據了解,黃輝也是格力的“老人”,其於1992年加入珠海格力電器,此前曾任格力電器副總裁、常務副總裁。黃輝目前還擔任格力電器總工程師以及格力電器董事,在市場、技術上都頗有經驗,被外界看做是董明珠可能的接班人人選之一。

劉步塵再次強調, 2018年董明珠連任格力電器董事長的可能性非常高。換言之,未來3年格力電器董事長仍將是董明珠。經過這麼多年努力,格力電器已經被董明珠經營成不折不扣的“董家軍”,從總部管理層到外部銷售體係,可以這麼說,除了董明珠誰都不認。董明珠敢說出“5年內別跟我談接班人的事”,絕不是一時衝動,更不是吹牛。董明珠在格力電器的影響力及話語權,大到外界無法想象。

劉步塵表示:“董明珠連任董事長並不意味董明珠的下一個任期將很輕鬆,相反,在我看來,董將迎來她有生以來最艱難、也是最後一個任期。”

劉步塵進一步指出,如何實現格力電器營收規模持續增長?是擺在董明珠麵前第一大難題。回看董明珠執掌格力電器這5年,格力電器業務框架仍然停留在朱江洪時代,並無實質性突破。這5年,董明珠隻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推出格力手機;二是決定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令人遺憾的是,兩件事情都失敗了。格力手機銷量甚微,不管董明珠是否承認;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則因為中小股東聯手否決而擱淺,以至於董明珠不得不以個人身份參股珠海銀隆。

董明珠麵臨的另一個難題是,格力電器正在被兩大對手甩得越來越遠。預計2017年,美的集團、海爾集團營收均將在2300億元以上,領先格力電器至少800億元。而且,格力電器的最後一個優勢——淨利潤,也有可能被美的集團實現反超,這或許是好勝的董明珠最不願意看到的。

格力電器市場部相關人士在談及董明珠是否連任時說:“我個人認為,董事長會連任,但具體情況如何,請以公告為準。”

(原標題:董明珠閃電舉牌驚呆了股民 誰來入列江湖撲朔迷離)

最後更新:2017-10-03 01:33:08

  上一篇:go 美國COMEX 12月黃金期貨實盤價格周一收盤下跌9美元
  下一篇:go 同方股份蛇吞象收購上海萊士受挫 多元化發展未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