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首設“雙降15%”目標 環保部打響今冬霧霾攻堅戰
9月1日,新生開學季,京津冀區域迎來了夏秋以來的第一場重汙染天氣。
此前一天,環保部在京召開座談會,貫徹落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下稱《攻堅方案》)及六個配套方案。《攻堅方案》提出,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PM2.5平均濃度要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汙染天數同比下降15%以上。
據了解,這不僅是環保部首次製訂非年度、季節性的大氣治理方案,也是第一次設定秋冬季節“雙降15%”的量化指標。此外,這次行動還規定了量化問責措施,將任務細分至每個城市的區縣鎮市。
“我相信今年應該比去年好一些,這個我是非常有信心的。”環保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說。
打響抗霾攻堅戰
進入9月以來,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等多地紛紛召開會議,啟動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治理攻堅行動。
9月2日下午,北京市政府緊急召開專題會,研究部署近期汙染天氣應急防治工作。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陳吉寧強調,從現在起,全市要進入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應急應對狀態,各相關部門要知責明責履責,切實把責任落實到人到事,全力做好今年汙染天氣防治工作。隨後,陳吉寧還親自來到北六環百善出口的大貨車尾氣排放檢查點,仔細查看了檢測設備運行和執法力量配備情況。
9月4日,濟南市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會議召開;9月5日,唐山市委也正式啟動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汙染治理攻堅行動,決定鑄造企業、建材行業采暖季全部停產;9月6日,鄭州市市長程誌明主持召開市政府第72次常務會議,安排部署秋冬季大氣汙染治理工作,要求各地堅決打好、打贏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戰。
各地紛紛行動,與中央要求有關。8月31日,環保部在京召開了貫徹落實《攻堅方案》及六個配套方案的座談會,環保部部長李幹傑表示,要提高政治站位,狠抓貫徹落實,堅決打好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戰。
這次行動其實早有征兆。一個月前的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在出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協作機製第十次會議時就曾經表示,要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突出重點難點,深入開展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
今年以來,為切實改善空氣質量,環保部采取了“壓茬式”的行動,中央環保督察、強化督察、整治涉氣“散亂汙”企業等措施一波接著一波。效果顯示,3-8月,北京市的PM2.5平均濃度僅為49微克/立方米,相比2016年同期下降了約25%,月均濃度也都達到了2013年以來的最低。
不過,在空氣質量總體持續改善的同時,秋冬季空氣質量改善效果則不顯著,特別是2016至2017年的采暖季,PM2.5平均濃度同比出現了小幅反彈,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減少幅度也不明顯。
“自2013年《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下稱‘大氣十條’)實施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PM2.5汙染治理可以說是‘一喜一憂’。‘喜’的是整個區域年均濃度持續下降,‘憂’的是秋冬季重汙染治理效果還不明顯。”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攻堅方案》將目標聚焦在‘秋冬季’和‘重汙染’,提出雙15%的下降目標,就是將下一階段的工作目標直接對準了最難啃的骨頭,通過秋冬季治理工作的突破來帶動這一地區空氣質量長期持續改善。”
“第一次針對秋冬季製訂方案”
《攻堅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標是,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汙染天數同比下降15%以上。
“到了秋冬季重汙染天氣頻發,持續時間長,濃度比較高,所以今年就針對解決秋冬季節重度汙染天氣高發的問題設定了目標。”劉炳江說,“兩個15%,一個是濃度整體下降,一個是重汙染天數下降,如果都完成了,肯定超額完成‘大氣十條’的任務。”
以往,環保部製訂的一般都是年度方案,而這一次則是第一次專門針對秋冬季製訂方案。此外,這還是各個城市第一次都確定了量化的指標,以往設定目標都是原則性、大尺度的比較多,這一次則量化到了每一個市,任務也具體到了區縣和鄉鎮。
“我們通過近幾個月的強化督察,總結出一套督察、交辦、巡查、約談、專項督察的‘五步法’:督察發現問題,交辦責任落實給地方;然後巡查,督促問題解決;對整改慢的,實施約談;對不執行的、問題突出的實施專項督察。”環保部環境監察局局長田為勇表示。
此外,《攻堅方案》中還提出量化問責,將問責事項分為“任務型”和“結果型”。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表示:“量化的目的還是要把工作抓實抓細,什麼問題,問責什麼對象,什麼情形問到什麼程度,都做了明確要求,就是要求地方真正抓實、抓細、抓出效果。”
通過這次攻堅行動,今年冬天能否避免像去年那樣頻繁出現重汙染天氣?對此,劉炳江表示,這與氣象條件有緊密關係,“大氣十條”實施以來,2014年是一個暖冬,2015年比前兩年更暖,2016年則是全球最暖的一年,“大氣十條”經曆最難過的4年。
“無論如何,今年布置的大氣汙染物減排任務量是去年的兩倍多,去年的執行力也不像今年是這樣‘壓迫式’執行力,所以我相信今年的減排量是非常大的。”劉炳江說。
眾所周知,2017年是“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目標的收官之年,能否全麵完成考核指標?對此,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首席科學家柴發合表示:“《攻堅方案》及其6個配套文件正是針對這種嚴峻的形勢提出的攻堅目標和措施,我相信隻要按照《攻堅方案》,結合當地特點,進一步深化大氣汙染綜合治理,全麵完成‘大氣十條’的考核指標是完全可以預期的,我們應該有這樣的信心。”
(原標題:首設“雙降15%”目標 環保部打響今冬霧霾攻堅戰)
最後更新:2017-09-09 11: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