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29家上市券商業績分化揭秘:開啟結構決定業績時代
隨著銀河證券在8月30日披露2017年半年報,A股上市29家券商的中期業績全部亮相。
《投資者報》梳理上市券商業績報告發現,今年上半年,29家上市券商合計實現營業收入達1230.42億元,與去年同期水平持平,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09.84億元,同比下滑約7%。
和去年全行業利潤接近腰斬的降幅相比,今年上市券商的中期業績增速有所改善,降幅收窄,整體營收平均上漲3.86%,淨利潤平均漲幅為-14.29%。
不同於前兩年各家券商業績基本保持同步的情況,券商在今年“一九行情”中表現殊異。海通證券分析師孫婷認為,IPO能力強的券商、自營表現優異的券商都在今年上半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而過重依賴經紀業務的券商則很難翻身。
僅10家淨利正增長
今年上半年,綜合實力強的券商依然取得了不錯的業績。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廣發證券四家券商的營收在百億元以上,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87億元、128億元、111億元和100億元,對應淨利潤49億元、40億元、48億元以及43億元,增減幅度均保持在10%以內。其中廣發證券為“百億元俱樂部”中唯一一家淨利潤正增長的券商,同比增幅為6.72%,其餘三家則均為負增長。
從營收增幅來看,山西證券堪稱今年上半年的收入“黑馬”。截至今年上半年,其實現營收21億元,同比增加124.86%,淨利潤2.37億元,同比增加31%。山西證券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全力推動業務轉型的戰略下,公司逐步建立了覆蓋各業務條線、以轉型為中心、突出對表指標和市場競爭力的業績考核體係。
對山西證券業績最大的貢獻者當屬自營業務,自營收入同比大增1248%,達到13.44億元,超過營收比重六成之多。山西證券稱,結合市場特征、業務環境及監管政策的變化,公司對權益類投資調整了運作思路,著力盤活存量資產,創新投資模式,強化風險控製,並逐步建立了市場化考核機製。在固定收益方麵,公司形成了以固收自營、銷售交易、投顧共同發展的盈利模式,三者合計盈利 2.46億元。
去年年底上市的華安證券則登上了淨利潤增幅的冠軍寶座,上半年實現淨利潤4.06億元,同比增加52.17%。海通證券認為,信用業務是該公司淨利潤大增的關鍵,上市後募資50億元打破資本瓶頸,使信用中介業務快速發展。今年上半年信用業務的利息收入達到2.95億元,同比增加46%,收入貢獻占比29%。作為安徽省布局營業部最多的證券公司,華安證券區位優勢明顯,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行業排名25位,較去年提升3名。當然,區位優勢有其局限性,在相對壟斷的區域內固然可以獲得較好的傭金收入,但從業務構成上來看,公司明顯對經紀業務依賴較高,上半年經濟收入占比達38%。
太平洋成唯一虧損券商
不過業績亮眼者終歸是少數。上半年有近三分之二的券商業績下滑,其中東吳證券、國海證券、東北證券、中原證券、方正證券以及太平洋證券盈利下滑超過30%。表現最差的是太平洋,不僅業績降幅最多,淨利潤同比減少184.07%,而且也是29家上市券商中唯一虧損的。
太平洋證券一向業績墊底,在券商板塊擴容之後也未能擺脫老末的窘境。從其業務收入構成來看,其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在於經紀業務與投行業務收入縮水,分別減少32%和50%。盡管資產管理與投資收益分別同比大增95%、74%,但對整體收入改善無濟於事,說明公司對經紀業務的依賴程度較深。
業績好的根源是相似的,而不好則各有各的原因。國海證券因去年債券“蘿卜章”事件被證監會重罰,暫停資管產品備案一年,暫停新開證券賬戶一年,暫不受理債券承銷業務有關文件一年,這三個“暫停”持續影響了今年上半年的業績,公司淨利潤同比下滑34.13%。同樣受罰的還有西南證券,其投行業務因為在鞍重股份、大有能源等項目上未能勤勉盡責,兩個項目沒收收入及罰款合計達到3610萬元。
盈利因素悄然生變
受去年資本市場股災等因素刺激,券商對減輕經紀業務依賴的渴望更加堅定。從今年表現較好的券商來看,傳統上占據半壁江山的經紀業務占比開始下滑,券商竭力改變“看天吃飯”的效果初步顯現出來。
海通證券分析稱,券商分化呈現出了以下特點:表現較好的券商一方麵是IPO實力較強的券商,另一方麵則是自營表現優異的券商。
最典型的例子除了上文提及的自營利潤增加十餘倍的山西證券外,興業證券也相當不俗,自營和公允值合計17億元,同比增長2.6倍。大券商裏,中信證券上半年自營實現收入31.47億元,同比增長27.33%;利潤17.26億元,同比增長122.61%。此外,廣發證券上半年自營投資收益42億元,同比增24%,占營業收入42%,提升6個百分點。
《投資者報》研究發現,上述自營業務較好的券商多是固收發力,而第一創業等以債券承銷為主的券商,受債券市場調整行情的影響,業績略顯被動。
安信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從券商業務條線的整體趨勢來看,今年上半年的盈利因素悄然生變。利息淨收入、自營投資收益和多元金融業務上漲是帶動券商業績回暖的主要原因,三項收入同比增幅分別為37%、4%以及74%,對利潤貢獻度分別為10%、4%和18%。而經紀業務收入、投行業務收入受市場環境變化和政策變化的影響,不及預期,分別下滑25%和9%。
此外,券商今年收入結構趨於多元化,上市券商經紀業務收入從2015年的44%下滑到了今年上半年的25%。資產管理、多元金融業務比重均為12%,皆較去年有所增加。
(原標題:29家上市券商業績大分化的秘密 開啟收入結構決定業績表現時代)
最後更新:2017-09-04 08: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