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7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我國機場密度不足美國四成 十三五要打造三大世界級機場群
“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加快補足民航基建方麵的短板,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
近日,加快推進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會議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民航局局長馮正霖在《中國民航報》撰文指出,“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實現從民航大國向民航強國跨越的關鍵時期。目前基礎設施建設對民航快速發展的貢獻率不斷增強;同時,基礎設施建設對民航可持續發展的約束尚未得到有效緩解。
機場密度不足美國四成
文章介紹,五年來,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投資總量不斷加大,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555億元,其中工程建設直接投資3714億元。機場建設穩步推進,共實施運輸機場新建工程53個、遷建工程14個、改擴建工程90個,新增跑道48條。截至今年7月底,我國民航運輸機場數量達到225個,通用機場310個。
近五年來,我國民航運輸總周轉量、旅客運輸量、貨郵運輸量年均分別增長12.1%、11.2%和5.2%,航班量持續保持10%左右的增速。目前,我國民航旅客周轉量在綜合交通運輸體係中的比重已達28.2%,民航運輸規模連續12年穩居世界第二。
“盡管成績不小,但我們必須清醒看到,民航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離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平穩安全運行、服務品質提升的需求仍有很大的差距。”馮正霖說。
這種差距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的矛盾。首當其衝的是發展的旺盛需求與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的矛盾。馮正霖指出,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來看,近五年,我國民航運輸發展增速高於同期國民經濟發展速度,但全行業年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僅為2.3%,明顯低於民航運輸規模的增速,也低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8%的年均增長率,更是遠低於交通運輸業固定資產投資16.1%的年均增長率。
從機場基礎設施保障能力來看,2016年,美國商業航空旅客運輸量為9.28億人次,擁有民用商業機場540多個,其中130個樞紐機場平均擁有跑道兩條以上;同期,我國完成的民航旅客運輸量為4.88億人次,頒證機場218個,擁有兩條以上跑道的機場僅14個。我國民航旅客運輸量為美國的52.59%,但機場密度不足美國的四成,生產運行保障壓力明顯高於美國,特別是在我國吞吐量排名前50位的機場中,有近30個機場處於飽和狀態。
文章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航空運輸仍將保持較快增長速度,若不能盡快扭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的被動局麵,長期緊貼保障能力的“天花板”運行,必將影響民航服務品質的提升,甚至引發諸多安全風險。
中西部多建中小機場
此外,行業運行係統性要求強與基礎設施建設協調性不夠的矛盾,民航服務質量提升的要求與基礎設施建設在規劃設計等方麵前瞻性和創新能力不強的矛盾等同時存在。“三個突出矛盾”,是當前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也是必須研究解決的突出短板。
民航資深專家李曉津教授對第一財經分析,目前,盡管高鐵線路越來越多,但民航業的增長仍然很快,無論是運輸總量還是航班數量等方麵的快速增長都反映了人民群眾對航空需求很旺盛。“十三五”期間,我國的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必須跟上老百姓的出行需求。
李曉津認為,目前我國的民航基建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不過我國的航空發展可以參考美國,但不能照搬美國。目前我國的高鐵建設比美國更密集,更方便,我國的人口也高度集中在東部沿海,這也決定了我國的民航基建也會跟美國有所不同。
他認為,我國的民航發展有兩個重要方向,一個是漂洋過海,也就是要開辟更多的國際航線,因為國際出行是高鐵所無法取代的。另一方麵就是要上山下鄉,要多在西南、西北等地建一些通勤機場和中小支線機場。
為了加快中西部地區旅遊和區域經濟的發展,今年7月以來,廣西玉林、貴州威寧、湖南湘西等多個中西部機場項目相繼獲批。
李曉津說,目前中西部、東北尤其是西南、西北等地的中小支線機場、通勤機場仍有比較大的建設發展空間。這些地方的地麵交通不發達,中小機場的建設一方麵可以讓當地的交通增加便利,促進當地的旅遊業和區域經濟的發展,同時對於維護邊疆地區穩定、維護國家安全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當然這些中小機場的建設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都應當適中,不能過度,要防止貪大求全、求洋造成浪費等現象。
根據“十三五”規劃目標,到“十三五”末,我國航空運輸總周轉量將達到1420億噸公裏,旅客運輸量要達到7.2億人次,貨郵運輸量要達到850萬噸,年起降架次保障能力要達到1300萬架次。
在基建方麵,規劃提出,要著力構建功能定位完善的國際樞紐、區域樞紐,以及層次結構明晰的大中小型樞紐、非樞紐運輸機場、通用機場的現代機場體係。至2020年,規劃44個新建機場、30個續建機場、139個改擴建機場、19個遷建機場,完成51個機場建設項目的前期工作,建成機場超過50個,運輸機場總數達260個左右。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這些新建、續建的項目中,東部地區僅有北京新機場、嘉興等為數不多的幾個,絕大部分新建、續建機場位於中西部,且主要是三四線城市,其中相當多一部分是支線機場。
在大型機場方麵,“十三五”期間,我國將重點建設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相適應的世界級機場群,北京新機場建成通航,加快上海、廣州等機場的改擴建工程;提升成都、昆明、深圳、重慶、西安、烏魯木齊、哈爾濱等機場的國際樞紐功能,加快成都新機場建設。
最後更新:2017-09-11 16: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