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0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證監會連發三文總結股市:機構稱體現對當前市場表現滿意
8月15日午間和晚間,證監會官網連發三篇文章,總結今年以來的股市表現,近年來上市公司並購重組服務實體經濟的成效,以及新三板市場為經濟發展的助力。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三篇文章均發布在證監會官網國際部對外宣傳欄目下,尚未出現在首頁區。在此之前,該欄目並無可查詢的稿件。
針對證監會的這份股市總結,上海知名私募機構重陽投資總裁王慶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坦言,“這個總結還是挺到位的。”至於監管層的這次發聲,王慶認為不必過度解讀。恰好相反,市場向成熟發展的過程中,運行規律本該如此。
王慶表示,這個總結表現出,監管層對當前市場的表現是比較滿意的,未來監管的政策環境是穩定的,會繼續朝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向穩步推進。“市場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以後,的確是極慢的牛市特征越來越明顯,波動率降低,市場趨於成熟,市場越來越關注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性投資。我覺得這是對前段市場環境的一個總結,經濟數據也在支撐這樣一個判斷。”
證監會當天發布的三篇文章,由3個不同的部門提供。
——其中,題為《今年以來我國股市總體運行平穩》的文章,由證監會市場部供稿。該文主要提到4點,一是主要股指穩中有漲。二是市場波幅明顯收窄。三是市場估值結構趨於合理。四是市場運行內在穩定性增強。該文稱,今年2月17日股指期貨交易限製適度放鬆以來,股市異常波動期間為穩定市場所采取的臨時性政策措施已全部退出。前7個月,日均新增A股賬戶數20萬左右。這些數據都表明股市穩定運行的基礎在夯實。
回顧上證綜指2016年以來,從熔斷後的最低點2638點位置,逐步緩慢爬升至目前3200點至3300點水平,王慶認為,這等於市場在經曆一個“很慢很慢的牛市”。
他補充說道:“這樣的市場表現,跟2014年、2015年期間是不一樣的,還是比較穩健的。而且市場在去年四季度和今年的4、5月份期間,也經曆了兩次利率的突然上升,流動性緊張,債券市場衝擊的。這個意義上講也是一個壓力測試,雖然市場是有影響,但實際上衝擊不是很大,說明這個市場韌性很強。”
對於證監會文件中所提及的市場估值結構趨於合理,對應到年內的股市發展路徑,可以體現為藍籌股漸入佳境,而一些估值虛高的中小票則陷入疲弱。
王慶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這是一種趨勢性的、結構性的,甚至是永久性的變化,是中國股市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可稱之為是立體化的價值投資時代的來臨。
所謂股票市場估值體係的重構,說得再通俗一點,就是市場投資者的價值觀在發生變化,藍籌股相對成長股的估值在向理性回歸。“首先引領這個回歸的,就是一線的藍籌股,像美的、格力、茅台,那麼隨著這個行情的進一步演化,我們判斷會向二線藍籌股擴散和下沉。”他說。
至於證監會特別提到的市場波幅明顯收窄,王慶指出,並不等於市場的活躍度降低。
他說:“實際上市場活躍度是不低的,交易量仍然維持在每天的5000億、6000億的水平,換手率比國際市場仍然高,所以活躍度還是挺高的。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新股發行節奏仍然維持的,這種股票市場在支持實體經濟層麵上的功能還在正常發揮。”
這種極慢的牛市未來是否可以持續?王慶提醒,應當注意規避兩種風險,一是政策方麵不要走回頭路,比如說停止IPO等等,二是在實體經濟去杠杆、金融去杠杆的過程中,不要出現對市場的大衝擊。
——而題為《上市公司並購重組服務實體經濟轉方式調結構取得明顯成效》的文章,則由證監會上市部供稿。該文提到,按全市場口徑統計,2013年上市公司並購重組交易金額為8892億元,到2016年已增至2.39萬億元,年均增長率41.14%,居全球第二,並購重組已成為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
文章主要提及六點,一是並購重組市場化程度不斷提升,博弈充分、約束力強的第三方發行成為主流。二是並購重組服務供給側改革,助力去產能、去庫存,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三是並購重組促進技術升級,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四是並購重組助推國有企業改革,支持國有企業做優做強。五是並購重組服務國家扶貧攻堅戰略。六是並購重組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支持上市公司提升國際競爭力。
——題為《新三板市場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的文章,由證監會公眾公司部供稿。文章主要提及三點內容:一是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大幅增長,以創新創業成長型企業為主。二是融資規模逐年增長,融資結構不斷改善。三是業績向好,發展新動能在增強。
附:今年以來我國股市總體運行平穩
維護市場穩定運行是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前提。去年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證監會牢牢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會同有關部門采取了一係列有力措施消除風險隱患,實現了資本市場平穩運行。去年3月份至年底,上證綜指、深證成指累計分別上漲15.46%和11.87%,股指振幅逐季收窄。今年前7個月,市場穩的態勢進一步鞏固,並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
一是主要股指穩中有漲。前7個月,上證綜指、深證成指、中小板指分別上漲5.46%、3.22%和9%。大盤藍籌指數表現良好,上證50、滬深300指數分別上漲15.36%和12.92%,漲幅高於同期道瓊斯工業(10.77%)、標普500(10.34%)、英國富時100(3.21%)、德國DAX(5.55%)、日經225(4.24%)等境外主要藍籌指數。這是我國宏觀經濟穩中向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明顯成效的充分反映。
二是市場波幅明顯收窄。前7個月,上證綜指在3000點至3300點之間窄幅波動,區間振幅8.98%,明顯小於去年同期,處於較低水平。140個交易日中,上證綜指漲跌幅均小於2%,其中超過1%的交易日僅8個。同期,深證成指在9700點至10700點之間運行,波動也較小。
三是市場估值結構趨於合理。主板市場靜態市盈率由去年底的19.8倍小幅上升為今年7月底的20.2倍。中小企業板市盈率由60倍下降至44倍。創業板市盈率由80倍下降至50倍,降幅達37.4%。大盤藍籌股與中小股票的估值結構更加優化。截至7月底,上證50、滬深300指數市盈率分別為12倍和15倍,均低於同期道瓊斯工業指數21倍、標普500指數24倍、英國富時100指數29倍、德國DAX指數19倍、日經225指數18倍等境外主要藍籌指數的估值水平。
四是市場運行內在穩定性增強。今年2月17日股指期貨交易限製適度放鬆以來,股市異常波動期間為穩定市場所采取的臨時性政策措施已全部退出。前7個月,滬深兩市日均成交金額為4423億元,日均新增A股賬戶數20萬左右,日均新增投資者近7萬人,交易結算資金餘額維持在1.3萬億元左右。這些數據都表明股市穩定運行的基礎在夯實。
上市公司並購重組服務實體經濟轉方式調結構取得明顯成效
近年來,證監會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通過大力推進並購重組市場化改革,紮實開展“簡政放權”和“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支持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實體經濟發展。按全市場口徑統計,2013年上市公司並購重組交易金額為8892億元,到2016年已增至2.39萬億元,年均增長率41.14%,居全球第二,並購重組已成為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
一是並購重組市場化程度不斷提升,博弈充分、約束力強的第三方發行成為主流。通過大幅取消和簡化行政審批事項,目前90%的並購重組交易已不需證監會審核,上市公司經自主決策並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即可實施。在審批項目中,2015年至2017年前6月,第三方發行項目單數在總交易數量中的比例由63.99%上升至73.81%,交易金額占比由24.30%上升至46.54%。
二是並購重組服務供給側改革,助力去產能、去庫存,促進產業轉型升級。2016年鋼鐵、水泥、船舶、電解鋁、煤化工、汽車、紡織、電力等8大產能過剩行業共有118家上市公司實施並購重組,合計交易金額2336.78億元。其中,有的通過減少惡性競爭,提高行業集中度化解過剩產能。如寶鋼吸並武鋼,合並成立的寶武鋼鐵集團是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特大型鋼鐵企業。有的通過置出過剩產能,置入優質資產,重新“盤活再生”。如*ST濟柴通過重組置入中石油旗下金融資產、*ST天利成為中石油石油工程業務建設平台。
三是並購重組促進技術升級,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2016年,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服務業新業態等戰略性新興行業上市公司共發生並購重組交易270單,涉及金額3253.31億元。其中,艾迪西、大楊創世、鼎泰新材分別重組申通快遞、圓通速遞、順豐控股,從傳統行業轉型為綜合物流服務;華中數控重組江蘇錦明,拓展機器人係統集成業務;四維圖新收購傑發科技,將產業鏈延伸至汽車芯片製造。
四是並購重組助推國有企業改革,支持國有企業做優做強。2016年,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並購重組678單,交易金額1.02萬億元,占全市場並購重組交易總金額的43%。其中,長江電力收購三峽集團水電資產、國藥一致與現代製藥的重組,實現優質國資控股上市公司布局優化;中鐵二局注入中國中鐵核心製造資產,主業變更為高端裝備製造業;長城電腦換股合並長城信息並收購資產,提升了軍工業務的綜合實力。此外,*ST舜船、*ST金瑞、*ST煤氣等一批僵屍企業的重組也帶動了更多行業的加速整合。
五是並購重組服務國家扶貧攻堅戰略。2016年西部十二省份上市公司共發生並購重組351單,交易金額3138.64億元,占全市場並購重組金額的13.13%,有力支持了貧困地區產業發展。
六是並購重組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支持上市公司提升國際競爭力。上市公司在全球範圍內開展並購重組,通過資本“走出去”,把先進技術和管理“引進來”,在開拓國際市場的同時也促進了產業升級。2016年全市場共發生跨境並購103單,涉及交易金額1118.18億元。
證監會推進並購重組市場化的各項改革和監管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市場化程度不斷提升,市場秩序進一步規範,並購重組市場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不斷發揮更大作用。
新三板市場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係統(即新三板)自國務院批準設立以來,依照證監會黨委的部署,堅持服務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定位,積極推進各項改革措施,嚴格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實現了市場的快速、平穩發展,其服務實體經濟的積極效應正在得到逐步釋放。
一、掛牌公司數量大幅增長,以創新創業成長型企業為主。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新三板新增6473家掛牌公司,總規模達11284家,覆蓋所有89個非綜合類大類行業,總股本6658.65億股,總市值4.87萬億元,其中,中小微企業占比94%,高新技術企業占比65%,戰略新興產業和先進製造業占比63%。
二、融資規模逐年增長,融資結構不斷改善。2016年共有2603家掛牌公司完成2940次股票發行,融資1390.80億元,較2015年增長14.37%;2017年1月至2017年7月底,有1678家掛牌公司完成1720次股票發行,融資751.8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0.93%,融資規模逐年增長。根據2016年年報,2016年進行過股權融資的公司平均資產負債率47.6%,較2015年下降7.65個百分點,企業杠杆率降低,資產結構進一步優化。
三、業績向好,發展新動能在增強。從2016年年報數據看,新三板掛牌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合計1.74萬億元、同比增長17%,淨利潤合計1161億元、同比增長7%,市場連續3年整體高速增長。非金融企業增速更高,分別實現營業收入和淨利潤1.68萬億元和10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17%。八成公司實現盈利,淨利潤合計1423億元。
新三板市場的發展,擴展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對企業服務的覆蓋麵,使更多的中小微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實現直接融資,優化融資結構,切實服務了實體經濟的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增添新的增長動力。
當前市場解析>>>
資管大佬指點A股江山:當下不應拘泥於價值或成長
招商先鋒基金經理付斌:繼續看好白馬藍籌行情
大成基金:關注周期行情下一個窗口
基金看市:周期股的問題在於預期過高 看好銀行股
(原標題:證監會一天連發三文總結股市:機構稱體現對當前市場表現滿意)
最後更新:2017-08-16 07: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