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86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央行旗下媒體:同業和表外業務規模收縮 金融去杠杆效果顯現

央行去年推出宏觀審慎評估體係,從今年一季度起開始按季度考核金融機構。由於宏觀審慎考核對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和流動性管理都提出了更嚴格要求,使得銀行開始主動調整同業資產和負債結構,銀行的同業業務和表外業務出現了明顯收縮, 從目前來看,金融去杠杆效果已經顯現。

金融去杠杆效果顯現

受央行宏觀審慎考核(MPA)及銀監會“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專項治理等嚴監管政策影響,銀行業開展同業、表外業務顯得更為審慎。自6月底以來,銀行理財規模總體呈下降態勢,尤其是同業理財規模出現大幅下降,表外業務逐步回歸表內。

嚴監管指向同業和表外業務

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為防範金融風險,更好地調節流動性,防止銀行業風險擴散到實體經濟,監管部門近期密集出台文件,強調加強風險監管,內容直指銀行同業和表外業務。

4月初,銀監會發布《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整治同業業務,加強交叉金融業務管理,將同業業務納入流動性風險監測範圍,並強調新開展同業投資業務不得進行多層嵌套,要根據基礎資產性質準確計量風險,足額計提資本和撥備。近日,銀監會發布的《關於開展銀行業“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專項治理的通知》,同樣劍指銀行業同業等跨市場、跨行業交叉性金融業務中存在的杠杆高和套利多等問題。而7月初央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7)》要求重點關注銀行業資產質量、流動性、同業業務、銀行理財和表外業務等領域風險。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同業業務是銀行的重要業務領域,有利於改善銀行體係流動性,提高金融效率。但近幾年來同業業務逐漸脫離原來的業務屬性:一是成為規避金融監管的通道,甚至發生借道同業業務進行監管套利等行為;二是銀行同業資金空轉現象比較嚴重,導致資金‘脫實向虛’,沒有很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同時,同業業務的期限錯使得流動性風險與信用風險快速積聚。銀行代銷理財產品違規銷售、虛假宣傳等情況也加劇了表外業務所承載的風險,對市場流動性和銀行體係穩定性造成了嚴重影響,從嚴監管成為迫切之舉。

同業和表外業務規模收縮明顯

受監管趨嚴影響,今年以來,銀行資金端成本上揚,而資產端收益驅動則較為乏力。具體來看,一方麵,表外、同業理財監管趨嚴,部分銀行為監管達標,主動調整業務結構,減少表外、同業理財的發行規模;另一方麵,資產端收益低、資金端成本高縮小了套利空間,促使銀行壓縮同業規模,減少表外、同業理財的購買規模。

央行去年推出了宏觀審慎評估體係,從今年第一季度起開始按季度考核金融機構。由於MPA考核對銀行的資產負債管理和流動性管理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使得銀行開始主動調整同業資產和負債結構。

銀行表外業務逐漸回歸表內,防止資金空轉套利,從目前來看效果已經顯現。在多項政策出台後,同業業務和表外業務都出現了明顯收縮,尤其是銀行資產負債表在個別月份也有明顯的收縮。比如,從中信銀行一季度報告來看,集團總資產5.75萬億元,比上年末下降3.02%;總負債5.36萬億元,比上年末下降3.39%。

而銀行同業理財規模和占比的回落已成趨勢。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各銀行今年發行的同業產品都出現明顯下降。6月下旬,國有銀行同業產品環比下降30.43%,股份製銀行環比下降57.63%,城商行環比下降46.09%,農村金融機構環比下降73.74%。

溫彬認為,MPA考核對銀行同業業務的影響或將持續下去。目前,同業存單尚未被納入央行MPA考核廣義信貸中的同業負債範疇,但未來很有可能被納入該考核指標之內。由於MPA考核對廣義信貸的控製是硬性要求,屆時信貸規模擴張將麵臨更嚴格的約束。

力求把握節奏和力度

近年來,隨著利率市場化不斷推進、市場競爭加劇以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銀行單純靠吃利差實現發展較為困難,而同業業務等成為銀行的重要選擇。所以,對於銀行盈利來說,同業業務的存在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

而現在對同業和表外業務的嚴監管,除使得同業和表外業務規模下降外,銀行其他方麵的業務也受到一定影響。比如,銀行委外業務中的資金有很多來自同業或理財資金,投資端所投資產也是同業資產。在同業與理財麵臨雙重監管後,銀行的委外業務受到較大製約。

監管部門出台的金融政策在指導思想上是要“開正門、堵偏門 ”,所有的監管製度和規定都不是禁止業務,而是鼓勵依法合規地開展業務,以穩定市場和促進經濟發展為目的。

“總體來看,經過前期調控,目前去杠杆已顯成效。下一步,對於同業業務要實行‘穿透式監管’,看其是否真正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溫彬稱。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高玉偉也表示,金融去杠杆必須注意節奏和力度,如果步子邁得太急、太快,容易放大金融風險,加大部分金融機構的流動性困難。尤其是一些中小銀行同業業務比重較高,在金融去杠杆和金融監管強化背景下麵臨較大的經營壓力。考慮到這一點,監管機構應給予金融機構一定的緩衝期,讓其及時調整資產負債結構,加大業務轉型力度。從長期來看,同業和表外業務仍是監管層必須要規範的部分,在監管過程中應控製好節奏、把握好力度。

(原標題:同業和表外業務規模收縮)

最後更新:2017-07-11 10:14:28

  上一篇:go 阿裏CEO張勇掛帥“五新執行委員會”
  下一篇:go 格力電器繼續反彈 股價再創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