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4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股權轉讓玄機:殼生意暗湧潛行
近期A股借殼上市、重組並購升溫,刺激著殼生意悄然回暖。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隨著二級市場行情回暖,不少“殼主”正計劃趁著股價處於階段高位,通過轉讓股權的手段“曲線”賣殼,圍繞控製權變更的殼生意正在暗湧潛行。
同時,控製權變更帶來的賣殼預期傳導至整個二級市場,形成了以ST板塊為主的殼股行情。分析人士指出,借殼需求客觀存在,加上萌生退意、高位套現的“殼主”不斷湧現,殼買賣再現抬頭跡象。不過,在新股發行常態化、監管持續從嚴及退市製度或完善的大背景下,A股殼價難迎大漲。
“曲線”賣殼
9月以來,上市公司頻頻發布大股東計劃轉讓股權或導致控製權發生變更的消息。中超控股19日公告,公司控股股東中超集團正在籌劃轉讓所持公司股份事宜,可能涉及公司控製權變更。同日,宏達股份公告,18日接到控股股東四川宏達實業告知,宏達實業原股東分別將其持有的股權轉讓給四川泰合置業,上述股權轉讓事項全部完成後,將導致宏達實業的控股股東、實際控製人發生變更。
此外,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9月以來,還有明家聯合、綿石投資、升達林業等近十家公司披露股權轉讓相關情況,涉及控製權變更問題,數量較7、8月明顯增多。
“股權協議轉讓是A股公司控製權變更最主要的方式。”國泰君安研究員孫金钜指出,對轉讓方而言,上市公司業績下降原控製人萌生退意、出於公司發展考慮引入戰略投資者和股價高位時主動變賣股權變現等均有可能導致股權出讓和控製人變更;對受讓方而言,上市公司控製權帶來的共享收益具有較強的吸引力,透過後續資本運作等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和估值水平,往往能夠帶來股價和業績的雙豐收。
去年9月重組新規發布後,不少殼買賣為規避借殼監管,先通過股權轉讓甚至是表決權委托等方式取得上市公司控製權,再伺機謀求注入資產的“類借殼”模式大行其道,導致控製權變更已成為借殼的前提條件和替代手段。
“今年以來,已有數家上市公司通過這樣的模式成功‘借殼’,因此這種模式後續可能被更多殼主效仿。”深圳某私募人士指出,近期不少殼股漲勢不錯,加上並購重組有所回暖,刺激了一部分殼主的賣殼意願,紛紛通過轉讓股權、變更實控人來進行提前布局,為後續的“曲線賣殼”暗中鋪路。
殼炒作“還魂”
“控製權變更已成為上市公司後續資本運作,如注入新股東旗下資產、第三方資產注入等的一個重要信號。”孫金钜表示,上市公司新進控製人獲得公司實際控製權後,往往會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加速資本運作,包括注入旗下優質資產或者定增收購其它資產等,來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和估值水平。
正是在這樣的邏輯下,由控製權變更帶來的“借殼”預期成為殼股被瘋狂炒作的重要原因。今年上半年,A股殼市場一度大幅降溫,殼價連連下挫。但8月以後,隨著並購重組、借殼案例開始增加,一波大麵積炒殼行情也隨之而來。以ST板塊為例,6月2日,該板塊指數一度跌至今年以來最低的1774.7點,而後又一路走高,截至9月22日已累計上漲11.06%,高於同期上證指數8.78%的漲幅。
一些涉及股權轉讓的非ST殼概念股也遭遇爆炒。
(原標題:股權轉讓玄機:殼生意暗湧潛行)
最後更新:2017-09-25 01: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