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百家券商注冊地全景圖:注冊地愈發紮堆 資管與投行辦公地趨同
百家券商時代,各家的業務布局也越發遍地開花。某一家證券公司的總部到底在哪個省份哪個城市,似乎很難一下講清楚了。
早期成立的券商在公司命名的時候往往有很強的地域色彩,而今公司名稱“去地域”化特征則更加鮮明,特別是一些新設立的券商,從名字上很難看出注冊所在地;還有一些券商,往往是注冊地與辦公總部會分設兩地。比如中信證券,很多人印象中是北京的券商,可你要問中信證券的員工,他們會告訴你,“我們注冊地是在深圳,在深圳也是有總部的。”
再比如,九州證券的主要辦公地點在北京,注冊地卻在青海;方正證券主要辦公地在北京,注冊地卻在湖南;華鑫證券的大本營在上海,注冊地卻在深圳;華林證券辦公主要在深圳,注冊地卻在西藏;大同證券2000年左右就將總部搬去了太原,但注冊地還一直是大同。
這些“不匹配”的背後,故事各有不同。其中有些券商本身因為戰略中心遷移,一直希望將注冊地一起遷走,但各種原因難以實現,隻好保持著注冊地與大本營分離的狀態。有些券商原本注冊地與大本營在同一地,卻考慮到別地更多的優惠政策,將注冊地遷去別地。
先來看看全國券商分布(按注冊地):
證券公司往往盈利能力較強,是注冊當地的納稅大戶。此外,證券牌照作為重要的金融牌照,也是各地方政府的嗬護對象,一地擁有證券公司數量的多寡,也是當地金融實力的體現。
由上表看出,京滬深為全國券商的紮堆地,共計有44家券商注冊在這三地,占103家券商(不包括資管子公司和投行子公司)的44.72%。其中,深圳和北京各有15家券商,上海有14家券商。
券商注冊地較集中的地方還有江蘇、廣東(除深圳)和四川,分別有6家、5家和4家;湖南、遼寧、福建、陝西各有3家;海南、山東、貴州、山西、浙江、雲南、江西、內蒙古、湖北、安徽各有2家券商;西藏近兩年積極吸引金融機構,目前也有兩家券商注冊在拉薩,分別是西藏東方財富證券和華林證券;新疆、吉林、廣西、天津、黑龍江、河南、河北、甘肅、青海和重慶各1家。
這其中,有不少注冊地與辦公總部不在一處的券商。
三類原因造成了“不匹配”。
一是政策優惠的考量
券商在選擇注冊地時往往考慮多種落戶優惠政策,以往稅收優惠成為城市吸引金融機構落戶的重要籌碼。據券商中國記者了解,部分券商就是當年被深圳的稅收返還政策吸引落戶到深圳。
不過,現在政府一般提供一攬子政策支持服務,隻是稅收減免,而沒有行政服務已經缺乏競爭力。上海一家中型券商相關業務人士向記者解釋,2017年1月和2月國家稅務總局出台了《全國稅務稽查規範》和《2017年稅務稽查重點工作安排》,2017年5月,各稅收優惠地陸續收到中央層麵的稅收優惠整頓或稽查通知。現在是除法律規定、國務院及所屬部委、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政府統一製定出台的財稅政策外,各地(市)、行署(人民政府)、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及所屬部門、自治區各部門正在實施的財稅政策均應進行全麵的清理與規範。
因此,雖然地方政府在稅收權限內,還是可以給出一定優惠,但是也規範了許多。所以,稅收作為注冊地的主要考量依據已經弱化了很多。一攬子行政服務能力可能是更被券商看中的點。
此外,擬上市券商還會考慮當地的上市政策。“偏遠地區因為金融資源較少,對於擬上市的公司扶持力度會比較大,那些地區本身也可能享受一些政策紅利,比如西部地區的上市綠色通道。”一家擬上市券商高管對記者表示。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顯示,西藏享受的上市政策比西部其他地區更優渥。證監會負責人多次表示,“證監會將建立健全對口支持西藏資本市場發展的長效機製,支持西藏企業通過多層次股權市場發展壯大,堅持實施西藏企業首發上市優先審核政策”。
二是管理總部配合公司戰略
與選擇落戶地不同,證券公司在選擇管理總部或經營總部的地址時,更多考慮的是公司戰略。例如,公司想要打開某一地的市場或是在某一領域發力,或是充分利用當時的金融資源優勢等。
一位資深證券行業人士舉例,中信證券除了本身的“北京基因”這方麵的因素外,公司戰略就決定了管理總部不可能隨注冊地一起遷移。中信證券就曾提出“大項目戰略”,而北京則是大央企、大公司最聚集的地方,對於公司某些業務來說,北京無疑更具資源與溝通優勢。
區域型券商想要走向全國,往往也是將總部向“外”挪。中後台在注冊地,業務總部在其他城市已經是行業普遍現象,雙總部成為常態。比如,江蘇常州的東海證券,管理總部就設在上海;興業證券除了福州總部外,還有上海管理總部;國金證券注冊地在成都,管理總部在上海。
三是業務部門的一線城市布局
證券行業是典型的人才密集型行業,投行、資管、自營、研究等,對人才素質有非常高的要求。此外,高效的信息交換、豐富的城市資源也是一家券商做大做強的必備條件。
“地方券商想要做大市場一定是到資源與人才聚集的地方才行。”上述資深業內人士對記者說。
目前,一些注冊地和總部都在二線城市的券商也是盡量把業務部門設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甚至有二線城市的券商認為,盡管把主要業務部門通過分公司的形式設在一線,但總部在二線,在交流等方麵遠不如在一線城市來得順暢和及時。
由於難以將全國的券商投行業務部門、資管業務部門辦公地點一一整理,券商中國記者目前整理了投行子公司和資管子公司情況,京滬深為投行、資管紮堆地。
分業務條線總部或是子公司的辦公地點選擇上也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券商資管過去五年受政策鼓勵高歌勐進,成為券商越來越重要的業務支撐。與投行團隊散落在京滬深的現象不同,券商資管抱團紮堆上海的趨勢明顯。
上表看出,16家券商資管子公司中,有11家在上海。不僅如此,從全國的券商資管團隊數量來看,上海也是最多。一位券商資管人士向記者透露,一家總部在北方某二線城市的券商也計劃將資管團隊搬來上海。
資管圈一些赫赫有名的大佬也多出自上海,比如東方紅資管前董事長王國斌、現任董事長陳光明,齊魯資管董事長章飆,財通資管董事長馬曉立,浙商資管總經理李雪峰等。
“與上海金融中心地位密不可分,紮堆效應就會更加明顯。” 一位資管資深人士表示。
一位中部地區券商資管公司的交易員則舉例,“以前我們上海和總部都有團隊,我們交易室下指令還要通過總部,太麻煩了,現在總部不設團隊了,都在上海。”
(原標題:百家券商注冊地全景圖:注冊地愈發紮堆,資管與投行辦公地也有趨同偏好,背後是這些故事)
最後更新:2017-08-11 23: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