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54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無懼萬億資金到期 央行堅持 “不放水”

9175億元! 根據統計,進入7月之後將有近萬億元的資金陸續到期,其中近70%將集中在前兩周。然而,在平穩跨過6月考核大限之後,央行一反常態,截至7月7日已經連續11個交易日暫停公開市場操作。

盡管沒有在公開市場上有所動作,但央行依然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央行在7月4日發布了兩份重要的報告:《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和《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7)》,字裏行間“維護流動性穩定”和“防範金融風險” 都被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

另據外媒報道,7月中旬或召開的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其重點之一將是確立未來金融監管體製改革的基本原則和方向,而從剛剛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7)》中也提出央行強調其應負責中國的宏觀審慎管理職能,並闡述了三種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組織結構模式。

據此,市場分析央行不會讓4月流動性緊張的現象重現,但後續貨幣政策緊中趨緩卻越來越成為共識。

緊平衡仍存大概率

7月7日,公開市場有200億元逆回購到期。但央行依然繼續暫停公開市場操作,一周內淨回籠2500億元。 公開數據統計顯示,自6月21日至7月6日期間,央行連續10個交易日回籠資金,累計淨回籠量已達到了6400億元。

盡管公開市場操作缺席,但是市場利率卻並未走高。7月6日甚至延續全線下跌態勢:其中,隔夜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報2.5473%,下跌3.57個基點;7天shibor報2.7919%,下跌1.09個基點;3個月shibor報4.3876%,下跌4.09個基點。

銀行間市場利率同樣下行:中國銀行間市場7天質押式回購利率下跌10.17個基點,報2.6608%。同時,中國銀行間市場1天質押式回購利率下跌13.34個基點,報2.5131%。

來自市場的信號顯示,流動性似乎沒有想象的那麼緊迫。

對於沒有開展公開市場操作,央行做出了表態:“近期銀行體係流動性充裕,對衝政府債券發行繳款和央行逆回購到期等因素後,銀行體係流動性總量仍處於較高水平”。

但在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看來,央行不會像之前那樣放水,除了6月需考慮季末考核因素,還加上金融去杠杆監管,在這一個特殊時點,央行擔憂係統性風險。但7月屬於正常月份,這從資金麵寬鬆後央行連續暫停公開市場操作可見一斑。與之對比的是,在6月底前,即使流動性寬鬆也沒停過公開市場操作。

“7月資金麵會有一定的壓力,大概率會重新回複到6月前的緊平衡狀態。”李奇霖向記者表示,月初資金麵的寬鬆可能是與6月末財政支出較大、季末MPA考核已過,原有的資金儲備被釋放等因素有關。但隨著時間的推進,原有利好資金麵的因素會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資金麵的緊張壓力。

這些可能即將影響市場流動性的因素包括:每月旬度的繳準補繳可能會抽走銀行的超儲資金;正在迎來集中繳稅繳財政存款,這預計對銀行體係流動性的拖累大約是5000億~6000億元左右; 外匯占款減少; 6月到期的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借款等。而幾乎唯一能夠對這些流動性外溢進行對衝的就是央行的操作。

因此就不難理解為何市場如此高度關注央行的一舉一動。

當前, 7月麵臨的資金麵問題跟4月有些相似,都是經曆了麵對季末與 MPA 考核以及美聯儲加息的影響,同樣也麵臨跨季資金集中到期的考驗。

“ 相比三四月份監管的持續收緊,7月麵臨的監管環境暫時穩定;同時,3月美聯儲加息後,央行跟隨上調了貨幣市場利率,資金麵一度趨緊,而6月加息後,央行則按兵不動,並且公開市場淨投放資金保證平穩跨季;此外7月經濟麵臨高基數效應,基本麵下行不容樂觀。因此在他看來,至少7月債市大概率不會重現4月的大幅下跌。”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薑超認為,央行如果延續目前的謹慎投放的態度,7月資金麵將再度麵臨考驗。

國金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邊泉水看來,暫停公開市場操作不是貨幣政策收緊的信號,貨幣政策從前期穩健中性偏緊的操作轉為真正的“不鬆不緊”精準投放;另一方麵,央行進一步加強預期管理,強調穩定跨季資金流動性,為市場增強信心。

“7月,央行對到期的MLF可能仍會續作,在策略上仍以1年期替代6月或3月期限,以提高銀行的資金成本;OMO則會更加具有選擇性,會適時的根據貨幣市場利率的變動來擇機決策;其他貨幣政策工具相對看好兼具財政與貨幣政策的PSL。這一方麵有利於基建棚改的推進,穩定投資;另一方麵也能實現補充流動性的目的。”李奇霖預測。

央行或強化宏觀審慎監管角色

近日,召開的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7年第二季度例會中再次強調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會議強調,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引導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央行對於貨幣政策的表述沒有發生改變,仍是穩健中性,金融去杠杆的政策意圖還在,其操作目的仍在於維持貨幣市場的穩定,使銀行體係流動性保持在合理水平。”對於央行二季度例會透露出的信號,李奇霖對記者表示。

既然貨幣政策意圖不變,意味著防風險、去杠杆依然是下半年金融監管不變的方向。

而從上半年央行的成績看: 資金麵平順跨越年中考核,卻並未出現資金價格高企,從某種程度上顯示了央行在引導市場預期以及流動性調節上,實現了年初提出的“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的基調。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央行對貨幣政策工具的搭配使用愈發靈活:上半年既有提前對公開市場利率調控,也有通過“鎖短放長”調控公開市場操作方式來應對跨季資金需求。這使得在國際上美聯儲加息、國內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依然保持了市場的穩定性。

這或使得央行在未來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 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7)》中指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強係統性風險監測與評估,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完善存款保險製度功能,探索金融機構風險市場化處置機製,確保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

上述報告中提出,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繼續完善。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繼續深入推進金融監管政策、措施、行動的統籌協調,不斷增強金融監管合力和有效性。係統性風險監測評估不斷加強,全球係統重要性金融機構處置機製繼續完善。宏觀審慎評估體係(MPA)有效運行,外匯流動和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不斷完善。房地產市場的逆周期調節進一步強化,因城施策的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效果初步顯現。

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正是此次《 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7)》第八部分“宏觀審慎管理”中總結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的三種主要組織結構模式之一。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曾公開表示,“一行三會”的簡單合並不能解決現有問題,應對金融產品的本質有清晰的認識,並確立央行在金融業中的主導地位。她還表示,為了維護穩定的貨幣環境,有效傳遞貨幣政策,中央銀行應該對存款類金融機構進行審慎監管,中央銀行最後貸款人的功能,決定了必須以中央銀行為主體,構建審慎管理框架,為有效化解金融風險,要統一宏觀審慎與微觀審慎的監管,並加強對金融基礎設施的監管和組織實施金融業綜合統計。

邊泉水表示,考慮到金融監管可能會取得實質性進展,以及下半年經濟下行壓力的加大,高度靈活的貨幣政策可能會繼續保持。

興業研究有分析師也持類似看法,7月份央行大概率將采取兩端操作(7天期逆回購搭配1年期MLF為主)。由此,既保證短端資金價格的平穩,也確保中長期資金對於市場預期的穩定。

該分析師還建議,關注央行對衝在7天和1年兩個期限之間量上的分配和7月下旬政治局會議對於未來央行政策變動的風向標作用。

目前銀行家對貨幣政策的感受認為“偏緊”的有所提升。 2017 年第二季度中國人民銀行開展的全國銀行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貨幣政策感受指數為36.6%,比上季和去年同期分別下降6.4 個和21.7 個百分點。其中,有30.1%的銀行家認為貨幣政策“偏緊”,比上季提高9.8 個百分點;66.6%的銀行家認為“適度”,比上季下降6.9 個百分點。不過,對下季度,貨幣政策感受預期指數為37.4%,高於本季0.8 個百分點。

背後原因>>>

央行為何有底氣連續暫停逆回購 貨幣政策傳導效率已顯著提高

機構專家談貨幣政策>>>

任澤平:中國不具備貨幣政策持續收緊的宏觀周期條件

海通證券薑超:貨幣政策短期難言放鬆

鄧海清:經濟“二次探底”再次證偽 貨幣政策應“不鬆不緊”

國泰君安:工業利潤增速仍強勁 貨幣政策難放鬆

國信證券:貨幣政策正從中性名義下的“偏緊”到“不緊不鬆”

(原標題:無懼萬億資金到期 央行堅持 “不放水”)

最後更新:2017-07-08 10:49:43

  上一篇:go 全球最大黃金ETF
  下一篇:go 打擊內幕交易 證監會已經形成六位一體線索渠道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