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3年半不用再交監管費 銀行業為何突然接到“免單”大利好?
自2017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暫免征銀行業、保險業監管費,包括機構監管費和業務監管費。財政部剛剛發布的《關於暫免征銀行業監管費和保險業監管費的通知》中明確了這一點。
在利差收窄、不良壓力不減的背景下,銀行業繼“營改增”後,再次迎來“減負”,這無疑是個利好。但究竟什麼是監管費?這個利好有多大?財政部為什麼要暫免監管費?我們不妨先看看以下這組對比數據:
每年銀監會收取的兩項監管費總計大致在50億元-60億元。
截至今年5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內總資產為232.9萬億元。
銀行業金融機構去年全年共實現淨利潤2萬億元。
不難看出,該項費用對於體量龐大的銀行業來說並不算多,平均來看,對於淨利潤的影響也僅在0.28%左右。券商中國記者經采訪了解到,對於該項政策有兩點值得關注:
一是免征期限到底有多長,有效期過了會不會繼續征收;
二是“暫免”二字可以看出該政策的出台背景是金融企業遇到暫時性問題(包括實體經濟下行、銀行業各類風險抬升等),兩部委為應對經濟金融環境變化,靈活調整政策。
1、監管費是什麼費?
監管收費是現代金融監管的一項國際慣例,許多國家監管當局都對金融業實行了監管收費製度,監管當局的費用全部或絕大部分由被監管機構承擔。
中國銀監會是從2004年起對被納入監管範圍的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收取監管費的。當時銀監會公開表示,征收監管費的原因有三:有利於實現有效銀行監管;符合國際上的通行做法;證監會保監會成立後均實行監管收費,銀監會保持一致,避免部門間政策差異。
2008年金融危機後,監管成本隨著風險監管壓力的加大而攀升,許多國外監管當局的監管收費標準也在提升。
2、跟誰收?
銀監會對納入監管範圍的各類商業銀行、信用社、財務公司、信托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郵政儲蓄機構等被監管單位收取銀行業監管費。
對下列被監管單位免收銀行業監管費:
(一)政策性銀行。
(二)尚未實施商業化改革,仍主要承擔政策性資產處置業務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AMC)。經國務院批準實施商業化改革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自股份公司成立後第二年起不再免收銀行業監管費。
(三)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三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包括村鎮銀行、社區資金互助社和貸款公司).
(四)農業銀行三農事業部。在農業銀行單獨編製三農事業部資產負債表、單獨配置三農事業部資本的基礎上,對農業銀行撥付三農事業部的運營資金免收機構監管費,對三農事業部免收業務監管費。
(五)西藏銀行。
(六)持續經營不足一個完整會計年度的新設立法人金融機構。
3、怎麼收?
與其他國外監管當局監管收費攀升不同,我國銀行監管收費政策實施以來,按照總體不增加被監管單位負擔的原則,收費標準在2008年、2010年、2014年先後三次下調。2016年初,發改委和財政部重新核發銀監會監管費的收費標準。
被監管單位企業法人應於每年7月1日和12月1日之前,分兩次將當年應繳納的銀行業監管費繳入中央國庫,納入中央財政預算管理。
暫免征收之前,機構監管費和業務監管費征收如下:
機構監管費=上年末實收資本×0.05%×風險調整係數。
業務監管費=(上年末資產總額-上年末實收資本)×分檔費率×風險調整係數-境外分支機構向所在國家繳納的監管費。
2015至2017年的分檔費率:
6萬億元(含)以下部分:0.03483‰
6-9萬億元(含)部分:0.0243‰
9-12萬億元(含)部分:0.0162‰
12-15萬億元(含)部分:0.0081‰
15萬億元以上部分:免收
風險調整係數根據被監管單位的監管評級確定,其中一級為 0.85,二級為 0.92,三級為 1,四級為 1.08,五級為1.15.
4、收多少?
公開數據顯示,2004至2010年的7年間,中國銀監會共向商業銀行收取機構監管費57.74億元,業務監管費327.95億元,共計385.69億元。
邯鄲銀行董事長鄭誌瑛今年6月份表示,若銀行業監管費暫免征收,該行每年會因此節省費用500萬元。年報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末,邯鄲銀行總資產達1453.47億元,去年全年實現淨利潤13.03億元,營業支出為14.72億元。監管費用的免征,對該行淨利潤的影響在0.3%-0.4%之間。
券商中國記者在對數家中小銀行計財人士的采訪中了解到,每年兩項監管費加起來大致在500萬元-1000萬元之間。不過,以平安銀行為例,該行去年末總資產約3萬億元,注冊資本172億元,假設其適用的風險調整係數為0.92,粗略測算的年度監管費或接近億元。
“費用不大不小,但如果免征,就能夠減少整體的營業支出,關鍵是免征期限是多長,有效期過了會不會繼續征收。”一位城商行銀行計財人士表示。
有股份行計財部門負責人對記者粗略測算,每年銀監會收取的兩項監管費總計大致在50億元-60億元。截至今年5月末,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內總資產為232.9萬億元。
5、為啥不收了?
按道理說,在銀行業風險提升、違規問題增多的情況下,監管費用應當隨著監管成本的增加而繼續征收。不過為減輕金融企業負擔,支持實體經濟,此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落實全年為企業減負萬億元的承諾”,“要求暫免征銀行業和保險業監管費”。
有業內人士提醒稱,這裏需要注意的是“暫免”二字,可以看出該政策的出台背景是金融企業遇到暫時性問題(包括實體經濟下行、銀行業各類風險抬升等),兩部委為應對經濟金融環境變化,靈活調整政策。但並未明確是否會重新征收,而是設定有效期,本身也是對監管收費的一種認可。
通知也明確表示,免征監管費後,銀監會依法履行管理職能所需相關經費,仍由中央預算安排資金予以保障。
(原標題:3年半不用再交監管費,銀行業為何突然接到“免單”大利好?)
最後更新:2017-06-29 08:4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