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5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消息稱監管層將對ICO采取行動 不排除直接取締的可能
據媒體報道,中國有關監管部門也將對ICO(initial coin offerings,首次公開售幣)采取行動,在監管、法規體係準備好將ICO納入之前,甚至不排除直接取締的可能。從多位監管人士處獲悉上述消息,是否取締的方案正在研討之中,央行、證監會均參與其中。這一行動的法律依據來自1998年頒布的國務院3號令《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
【相關報道】
ICO“截和”IPO:顛覆VC還是鬧劇一場?
ICO與IPO募資或者找VC募資十分相似,隻不過支付手段變成了比特幣、以太坊等主流數字貨幣。這些數字貨幣在許多國家的交易場所,都能變成現金,也得到圈內人的普遍認可。
8月21日,九鼎投資澄清了將通過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公開募幣)方式募資、發行“九鼎幣”的傳聞。公司公告稱,從未發布或募集過任何形式的數字貨幣基金,從未發布過任何涉及“九鼎幣”概念的產品,也從未授權任何機構和企業以九鼎投資的名義推廣類似產品。
雖然“九鼎幣”隻是傳聞,ICO募資火熱卻是事實,業界甚至有人將2017年稱之為ICO元年。金融科技分析研究公司Autonomous NEXT最新報告顯示,今年以來全球ICO融資額近13億美元,已經超過區塊鏈行業的VC投資額。
“九鼎也許想過這方麵的計劃,但由於某些原因暫停了腳步。我認為VC/PE機構如果關注到這種趨勢並且勇於嚐試,至少從態度上來說是積極的,畢竟ICO是很難阻擋的一種趨勢。”星合資本董事長郭宇航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郭宇航同時也是點融網創始人,但他現階段更專注於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目前在美國矽穀,已有一些基金改變當初募資時的資金用途,開始對ICO項目進行專項投資。甚至有海外基金,開始嚐試通過ICO方式募資。在中國,已有王利傑等多位天使投資人,在區塊鏈和ICO領域進行了投資。但涉足ICO項目投資或者通過ICO方式募資的VC/PE機構,仍很少聽聞。
ICO興起的原因是什麼,它對傳統VC/PE機構將產生哪些影響?投資者在進行ICO投資時,又應該注意哪些風險?
縮短投融資鏈條
據了解,ICO最早起源於加密數字、區塊鏈領域的一些極客圈子。在圈內,數字貨幣的形式被普遍接受。一些在圈子內有影響力和公信力的創業者,想做新的區塊鏈技術開發。於是就用白皮書的方式把自己想要實現的技術手段闡釋清楚,然後在社區內進行小範圍募資尋求支持。
這種行為與IPO募資或者找VC募資十分相似,隻不過支付手段變成了比特幣、以太坊等主流數字貨幣。這些數字貨幣在許多國家的交易場所,都能變成現金,所以也得到圈內人的普遍認可。
“ICO如今能夠興起,有兩層邏輯在裏邊。”神州數字CEO、天使投資人孫江濤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說,一是它縮短了投融資的鏈條。從公司角度來看,與VC、IPO等傳統一二級市場融資方式相比,ICO目前不需要經過監管機構的監管審查,沒有專業機構的盡調。這為許多不具備傳統渠道融資能力,沒有銀行貸款資質或者缺少風投資源的組織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
第二,從投資者角度來說,ICO雖然風險巨大,但又具有極其可觀的收益率。幾十倍甚至百倍的收益率讓“一夜暴富”似乎不是夢想。這種造富效應,刺激了眾多ICO新晉投資者和投機者紛紛入局。
孫江濤表示,與通過VC/PE機構募資的方式相比,ICO的路徑更“互聯網化”,參與門檻較低、流動性好,大大降低融資成本。在項目退出方麵,ICO退出機製更靈活,所發行的代幣上交易所後可以隨時退出。而私募的退出,則需要等到新一輪融資進來或者上市後。
“ICO最大的突破是打破了一二級市場的邊界,發行去中心化,脫離了第三方增信的必要性。”郭宇航說,原來一級市場是天使投資人、VC/PE機構的世界。公司想在二級市場上市,需要IPO審核流程,變成公眾公司後,股票才有流通性。但現在ICO使公司初次募集即進入流通環節,這兩件事合二為一了。
他認為,過去幾年,許多由需求方、供給方直接交易,取代中間環節的商業模式都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ICO在股票發行領域,很可能顛覆投行、風險投資和全世界的證券監管部門等。“但前提是它能夠迅速培育出一批專業的有道德底線的創業者和專業投資人,不然隻會成為一個鬧劇。”他強調。
項目質量堪憂
項目質量的魚龍混雜,確實是現階段比較棘手的問題。據記者了解,許多ICO項目要麼缺乏實際內容支撐,淪為傳銷手段;要麼存在極大水分,估值虛高;真正想做事情推動區塊鏈發展的項目卻極少。
“在我看來,許多早期項目如果拿著商業計劃書去找VC募資,90%以上是拿不到錢的。因為VC看項目有一整套嚴格的標準,很多創業者履曆一般,很難獲得融資。”郭宇航說。通過ICO募資的項目通常都會用區塊鏈來進行自我包裝,但其中一半以上的項目其實跟區塊鏈沒什麼關係,隻是在套概念。
但由於ICO火爆,越來越多個人投資者進入,使項目變得稀缺。創業者在海外通過ICO募集價值過億美元的數字貨幣,或者在中國募集價值幾千萬甚至過億人民幣的數字貨幣,已經有很多案例。
“甚至有很多投資者幾乎不怎麼看白皮書,隻是想通過各種方式拿到份額,然後上交易所賣掉。”郭宇航說。由於專業投資者和非專業投資者的模煳,良莠不齊的項目很容易募集成功。但這些項目未來的成功率,並不會比傳統VC投項目的成功率高。
“這種投資是高風險的,我也是用自己的錢,而不是LP的錢在投ICO項目。”他說,希望在自己能夠承受的範圍內,通過實操去摸索規律,也便於明確對未來行業趨勢的判斷。至於自己未來會不會募資去投ICO項目,郭宇航表示現在還沒法下定論。
據了解,一些天使投資人也已開始投資ICO項目。王利傑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區塊鏈和ICO方麵,他投資了小蟻幣(NEO)、墨鏈(MTC)、芯鏈(HPB)等,並且還買了些以太坊ETH和量子鏈Qtum.
而郭宇航已經投資了兩個ICO項目,投資規模在幾百萬元。他表示,與一般投資者相比,金融科技領域的創業投資經驗,讓他對項目的專業判斷能力會更高。而且能夠通過行業資源的積累,找到創始人進行麵對麵交流,談到很好的交易條件,這也是他的優勢所在。
目前中國很少有VC/PE機構在投資ICO項目,郭宇航解釋稱,根據基金管理協議,基金管理人隻能把資金用於做股權投資。所以受組織形式和法律條款的限製,VC/PE機構對大部分的ICO項目都無法去投資。
“ICO是對傳統私募股權投資的一種補充,雖然沒有很多機構進場,但他們對於ICO還是非常關注。”孫江濤說,ICO麵臨的最大難題,其實還是監管層麵的問題。如果監管落地,不排除VC/PE等機構會陸續進場。(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相關報道>>>
ICO與IPO爭雄 虛擬貨幣投資風險重重
千億美元級泡沫已產生?多國政府闡明ICO監管立場
數字貨幣業內人士稱:“目前國內99%的ICO都是騙子”
最後更新:2017-08-28 11: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