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41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央行旗下媒體:防風險需要高度重視公司治理

完善公司治理,正越來越受到高度重視。

在日前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完善現代金融企業製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優化股權結構,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製,強化風險內控機製建設,加強外部市場約束。

盡管這一部署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內容,但其在進一步完善金融機構機製的同時,更是著眼於風險防範的關鍵一步。換言之,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是發揮改革這一根本動力、防控金融風險的必要舉措。

陰霾尚未遠去的全球金融危機,在引發各方更加重視宏觀審慎管理的同時,也給全球的公司治理上了非常重要的一課。回望10年前由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盡管其誘因複雜,有多因素疊加的共振,但有一點越來越受到重視,那就是金融機構公司治理中存在的種種弊端,成為造成金融危機不能忽視的重要原因。

金融機構尤其是一些大型複雜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存在缺陷,導致風險不斷積累,並最終釀成危機,這幾乎已成為危機後各方的共識。中國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此前表示,國際金融危機中出現了一大批金融機構,特別是大型複雜金融機構經營失敗的案例,如雷曼公司的破產倒閉,瑞銀集團(UBS)高達187億美元的次貸損失,貝爾斯登公司因按揭資產上過高的集中度而被摩根大通收購以及北岩銀行因流動性錯配帶來的危機等等。這些失敗案例或多或少都暴露了這些金融機構在公司治理方麵存在的缺陷,比如,董事會的構成和履職能力不適應複雜業務結構和市場的快速變化;董事會未能有效監督公司戰略和風險政策的執行;業績考核及薪酬獎勵過於鼓勵冒險和短期行為;董事會和管理層都未能對風險管理及內控製度的有效性進行充分監控,等等。

從國內看,過去十餘年來,我國大力推動金融機構改革,通過大型銀行改製上市,一批股份製銀行、城商行、農商行以及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陸續上市,加之金融業機製體製的完善、監管改革的提升等,我國金融機構的股權結構、公司治理結構、內部控製製度等水平不斷提升。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公司治理的水平仍然不高,公司治理存在諸多不健全、不完善的問題。亞洲公司治理協會出版的《公司治理觀察報告》顯示,中國公司治理整體水平從2010年的56分下降到2016年的36分,下降的速度比較快。

中國公司治理整體水平下降,反映在金融機構身上,就是一係列金融大案要案不斷發生,金融亂象愈演愈烈。比如,有銀行內控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非真實轉讓信貸資產;也有銀行商業承兌匯票的內部控製存在嚴重的風險漏洞,信息披露不規範、不透明等。再比如有上市公司忽悠式、跟風式重組不斷上演,欺詐中小股東的現象經常出現。保險領域公司治理失效的現象近年也屢見不鮮,有保險公司股東利用保險資金自我注資、循環使用;保險資金投資多層嵌套的產品,模煳資金的真實投向;向大股東和實際控製人輸送利益,盲目跨境跨領域大額投資和並購等。這些金融亂象的出現,背後都存在公司治理缺陷的問題。

也正因此,防控金融風險,必須要加強公司治理。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此前曾撰文表示,要正視金融風險背後的公司治理缺陷。徐忠舉例說,恒豐銀行變相挪用銀行資金用於股權控製的做法、輝山乳業涉事金融機構麻木不仁的風險控製、山東連環債務風險背後互保聯保模式暴露出的內控和監管形式化,不僅反映了出資人缺位導致侵犯出資人權益、內部人控製和內部製衡缺失等嚴重的公司治理缺陷,也透露了中國金融機構監管存在信息披露不足、監管缺失等外部監管問題。徐忠認為,從全局看,這一係列風險案例既非孤例,也絕非金融領域獨有問題,而是在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微觀企業主體普遍存在重大公司治理缺陷的典型反映。

公司治理是公司管理層、董事會、股東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相互關係。良好的公司治理應建立合理的激勵機製,使董事會和管理層追求符合公司和股東利益的目標;同時,應建立有效的製約機製,使激進冒險的經營目標及決策得以約束,以更好地保護股東及利益相關者的權益。正因此,公司治理被視為是國家治理體係微觀層麵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金融安全穩健運行的基石。

更加重視微觀基礎影響,是當前宏觀經濟學倡導的方向,即隻有建立在微觀主體上的研究,宏觀經濟政策才會更加有效和富有意義。從這個角度看,近期各方高度重視公司治理,在強調加強外部市場約束的同時,更加注重完善內部公司治理、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製,正是著眼於從微觀基礎出發有效防控金融風險這一思想的具體落實。

(原標題:防風險需要高度重視公司治理)

最後更新:2017-08-16 09:02:34

  上一篇:go 河北金融資管公司將支持河北乃至雄安實體經濟發展
  下一篇:go 1299元/瓶的堅守價不變 茅台稱45天內投放4500噸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