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0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國改新亮點:多政策推動外資“入局”國企混改
專家稱應在細分產業鏈的基礎上進行,遵循優勢互補的原則
隨著國企改革不斷深化,外資有望成為國企混改亮點。《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獲悉,國家正在推出多項政策,鼓勵外資參與國內企業優化重組,簡化程序,放寬限製,特別是下一步將繼續鼓勵外資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製改革。
“鼓勵外資參與混改,一方麵是因為中國的外資並購空間巨大,將成為吸引外資的主要方向;另一方麵也是推動中國國企優化調整機製、增強活力的需要。”一位國資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他同時透露,目前各地方國資也在醞釀配套政策和方案,除了鼓勵多種所有製參與混改,外資參與混改也是下一步改革的重要方向。
例如,上海市日前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推進上海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的若幹意見》,根據該意見,大力推動上海國有企業“跨地區”、“跨所有製重組”,吸引中央企業、地方企業及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參與本市國資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同時,包括上海市國資委在內的相關部門正在抓緊研究製定配套政策、實施細則和工作方案。(點擊閱讀>>>新因子攪動春水 上海國企改革提速換擋)
實際上,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提高,外資進入中國的領域已經越來越寬。今年7月,國務院就減少了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負麵清單中的10個條目、27項措施。
此外,國務院還出台《關於在市場體係建設中建立公平競爭審查製度的意見》,確保外資準入以後能和國企、民企在同一個公平的環境內進行競爭。
國務院近期印發《關於促進外資增長若幹措施的通知》,明確表示積極利用外資是我國對外開放戰略的重要內容。該通知指出,當前經濟全球化呈現新特點,我國利用外資麵臨新形勢新任務,要不斷提升我國引資新優勢,促進吸收外資實現穩定增長。根據該通知,我國將從進一步減少外資準入限製、製定財稅支持政策、完善國家級開發區綜合投資環境、便利人才出入境、優化營商環境等五個方麵促進外資增長。
記者了解到,目前央企也在紛紛布局推動混改,其中外資參與混改的身影已經顯現。今年6月落地的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旗下東方航空物流有限公司混改,就引入了普洛斯投資(上海)有限公司作為戰略合作者,並占股10%,在資源互補的基礎上進行合作。此前,中石化、中信集團等企業也不同程度地在混改中引入了外資。(點擊閱讀>>>能源國企有望領銜四季度混改 第三批混改試點名單唿之欲出)
“目前國企混改已經初步形成突破,也已經具備引入外資的條件,”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向記者表示。他認為,未來應通過進一步完善董事會治理等方法,解決外資進入國企時同股不同權的問題。此外,他建議應在分類的基礎上推進國企引入外資混改的工作。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也表示,國企引入外資不能一概而論,應在細分產業鏈的基礎上進行。“普通的民用產業中也可能承擔軍品任務,國防科工等軍工國企也有民品,因此很難籠統地說某一領域、某一企業是否應該開放,應該對此做適當限製,在準入、股本占比、經營領域、合作方式等方麵作出相應規定。”
“外資進入國企,實際上是優勢互補,”白明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國企與外企的區別之一是國企在追求盈利的同時還承擔著很多社會責任,且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外企則追求利潤最大化。但白明認為,國企和外企的合作,利益重合部分要大於錯位。“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國企的利益就是國家利益,這種利益也應盡可能通過市場、通過現代企業製度的方式實現。”白明說。
白明認為,國企引入外資時應崇尚優勢互補的原則,借助外資的技術、境外營銷渠道等擴大國企的國際影響力,助力中國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他表示,目前我國引入外資的結構正在調整和優化,比如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這兩項利用外資增長就較快,因此他認為,利用外資助力國企的轉型升級不僅符合“中國製造2025”的規劃,也是國企引入外資時的趨勢。
相關報道>>>
國資運營公司頻頻出手 山西國企改革進入“施工期”
深圳國資委:抓緊推進國資國企改革“1+12”文件出實效
市場機會>>>
混改預期加速軍民融合助力 下半年軍工行業仍存亮點
【延伸閱讀】
山西國企“新政”: 22家集團劃轉國資運營公司
山西國投的設立意味著山西省國有資產管理體製從“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新一輪國企改革加速的背景下,擁有龐大煤炭類資產的山西省國有資產如何改革備受外界關注。
9月5日,山煤國際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0546.SH)、陽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00691.SH)、大同煤業股份有限公司(601001.SH)三家上市公司同時發布股權劃轉公告。公告顯示,山西省國資委已分別將上述公司控股股東股權,全部注入剛成立不久的山西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西國投”)。另外,山西國資委還將其所持有的山西能源交通投資有限公司股權全部注入山西國投公司。而按照計劃,山西省國資委將其持有的22家省屬企業國有股權全部注入山西國投。通過這種國資公司運營的方式,加速山西國有企業改革的進程。而山西國投則將成為山西省國有資產資本管理的載體。
22家公司先後劃轉控股權
資料披露,山西省國投是山西省政府出資設立的省屬國有企業,由山西省國資委、金控集團劃轉省屬企業國有股權組成,山西省國資委持有其100%股權。該公司注冊資本為500億元,是山西省唯一的集多領域於一體的省屬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台,於今年7月31日正式揭牌成立。山西省政府曾表示,山西國投的設立意味著山西省國有資產管理體製從“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邁出了實質性步伐,而這將利於促進山西省國有資產管理體製改革創新,增強國有經濟活力。
按照國資委的部署,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中,主要將進行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模式探討、國資委與企業之間的監管方式和國資公司運營方式等方麵的探討,而在全國各地,多個地方已經組建國資管理及運營公司,通過這種規模化的整合效應,加大市場化的機製發揮國企的能量。
根據此次發布的股權劃轉公告,山西國資委向山西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注入了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100%股權,陽泉煤業集團54.03%股權,大同煤礦集團65.16%股權,而這三家公司分別為山煤國際、陽煤化工和大同煤業的控股股東。也就是說,股權變更後,山西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將成為三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而擁有山西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100%股權的山西國資委依舊是上述公司的實際控製人。
所謂從“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一位在國企工作多年的中層幹部向記者介紹劃歸前後的區別。他說,從大的方麵講像法人治理結構肯定會得到強化,現代企業製度會逐步得到落實;從日常工作講,許多決定就會放手交給企業自己拍板。國資委直接管理時無論是重大的事件比如兼並重組要向國資委報告,就是一些年度內的工作安排也需要得到國資委的批準才能執行。劃轉後,國資委隻負責考察企業主要領導層、國有資產是否得到增值保值,雖然一些重大問題大的工作安排仍然需要匯報或者備案,但日常工作,一般性的投資隻需企業自己拍板就行。“鬆綁應該會很明顯。”
被注入企業不止這幾家。
9月4日,山西藍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000968.SZ)、山西西山煤電股份有限公司(000983.SZ)等上市公司也發布公告稱山西國資委已將其所持有的本公司控股股東的股份全部注入山西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資料顯示,這一係列股權劃轉均是依據山西國資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將持有的省屬22戶企業國有股權全部注入山西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的通知》執行,這一通知的下達標誌著山西的國企改革正加速推進。
今年年初,山西省副省長王一新在國企改革會議上指出了山西國企的主要問題:省屬22家國有企業中有19家仍然是國有獨資,個別企業仍未完成公司製改造;18家省屬國資控股的上市公司中,省屬國企持股平均比例達到了44.18%;省屬國企平均資產負債率達到了79.43%。王一新當時就強調,山西省要更多地在資本層麵下功夫,特別是要用好18家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平台,大力推動國有資源資產化、資本化、證券化;在未來一個時期內,山西省國企凡是能夠通過股改獨立上市的就獨立上市,凡是能裝進既有上市公司的逐步裝進上市公司,凡是二者皆不能的,則考慮逐步退出。2017年6月,山西省公布國企改革“1+3”文件,對省屬國企混合所有製改革、分離辦社會職能和激發企業家活力三項任務進行了部署,進一步推進山西國企的改革。
煤炭類企業占比最大
在山西國資委旗下的22家省屬國企中,煤炭能源領域相關企業共有7家,其中不乏國內煤炭行業龍頭,煤炭國企的改革成為此次山西省國企國資改革的重頭戲。
2017年一季度山西七大煤炭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達到了82.7%,盡管2016年煤炭去產能效果明顯,煤價回暖,對比去年同期的82.1%這一數字,其資產負債率依舊沒有顯著改觀。綜合分析師觀點,混合所有製改革,以龍頭上市公司為平台的專業化整合以及去產能為創新轉型開路是山西煤炭國企改革的看點。而在今年5月,山西開始試點煤電聯營一體化,為煤炭能源行業的整合創造了條件;依托科技創新,煤炭產業也在開辟綠色市場,對現有生產技術進行升級。
事實上,此次係列股權劃轉不僅是山西省屬國企改革的重要一步,還是作為山西專業大集團公司之一的山西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首次參與的大項目。
除山西國投外,山西國資委還成立了山西文化旅遊投資集團、雲時代大數據公司、大地環境投資公司等專業化大集團公司,上述四家公司均為山西國資委代表山西省政府出資設立的全資控股省屬國企,在國企整合改革方麵扮演著平台性的作用。
其中,山西文化旅遊投資集團於今年8月1日完成注冊,注冊資本為50億元,是省級文旅產業整合平台,山西省政府表示要將省屬企業中的文化旅遊板塊納入文旅集團,打造文化旅遊產業的大集群。大地環境投資公司於8月7日揭牌成立,在整合山投集團、經貿集團、能投集團所屬四家公司基礎上設立,為土地整治、固廢處置、礦山修複的專業化公司。雲時代大數據公司於8月11日揭牌成立,是山西首家國有獨資大數據企業,以太鋼集團旗下信息與自動化技術公司為基礎更名組建,借助資本運作推動山西大數據產業發展,並為社會發展提供大數據支持。而目前,天眼查數據顯示,當前的山西國投對外投資的公司已經達到24家,幾乎囊括山西省國資委旗下重點企業。
“國資公司設立隻是第一步。”湖北省一位國資委人士認為,當前這一機製在全國範圍內都剛起步,後期對企業的運營、機製和後續的管理等方麵,如何真正盤活存量資產,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仍然是個大話題,需要國資公司在後續的運營中逐步進行探索。而國資委權利的下放,對企業領導人的考核等製度的執行,如何體現資本紐帶來拉動國企的後續發展等,都需要引入更多市場化的手段。(21世紀經濟報道)
如何看待國企改革股票?
比如鐵路行業的混改,我個人認為就有比較大的機會。近日鐵總官網發文表示,年內完成公司製改革,資產證券化、吸引社會資本推動混合所有製改革,重組整合總公司所屬二級非運輸企業,加快走向市場步伐。
主持人:最近國企改革股票行情不錯,你如何看待國企改革股票?
蔣翔:國企改革股票,作為今年行情的一個重頭戲。表現可圈可點。國有企業改革是中央實施做強做大國有企業方針的重大戰略步驟,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要有利於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有利於提高國有經濟競爭力,有利於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國企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精細化分類改革”,我國國企改革與發展進入了“分類改革與監管”的新時期。可以說,關於國企改革的利好消息源源不斷。最近的消息就是北京國調混改投資基金簽約儀式在北京產權交易所舉行。北京國調混改投資基金作為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發起的首隻市場化專向國企混改子基金,重點圍繞央企及地方國企的混合所有製改革、並購重組等方向進行投資,以資本力量助推本輪混改國企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基金將通過搭建國企混改“產、融、研、投”專業化平台,積極探索混改創新機製,改變過去混改簡單“改製合並、分拆轉讓”模式,提高國企混改的項目及資金來源廣泛度,降低社會資本進入優質項目門檻,助力社會資本參股混改項目的公司治理結構優化和激勵機製改善,暢通項目退出渠道,全麵助力央企及地方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的“二次混改”,進一步提升國有資本經營效率、增值水平和並購整合能力。
這個基金的成立,其實也是國企改革加速的一個表現。而中國聯通作為混改第一股,他也有很多值得投資者應該了解的東西。
主持人:你怎麼看中國聯通的混改?
蔣翔:8月16日,聯通(00762.HK)發布公告,宣布戰略投資者將認購90億股中國聯通A股股份,包括騰訊、百度、京東、阿裏巴巴在內的戰略投資者將投資聯通;擬向核心員工授予約8.5億股限製性股票;總交易對價約為人民幣780億元。交易全部完成後,新引入戰略投資者合計持有聯通A股公司35.19%股份,將形成混合所有製多元化股權結構。市場這個消息剛出來的時候,市場還是有不少熱錢追捧,一度收到了兩個漲停板,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股價已經回到了平台區域。
中國聯通混改的意義在於:
從外部戰略投資來看:聯通混改引入BATJ以及垂直行業領軍企業優勢明顯,將為其帶來外部資源、實現業務協同,在互聯網巨頭助力下有望逐步解決純通道業務的痛點,實現商業模式升級,向內容經營轉型,市場競爭力大大提升。
從公司治理層麵來看:聯通A股董事會席位中國資、民營、獨立董事將分別占據6個、4個和5個席位,未來公司治理決策將更市場化,運營效率有望提升。
從員工激勵層麵來看:強化員工激勵有助於實現上下協同與利益一致,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機製和市場化激勵機製,改革機製體製,激發公司活力。
可以說,聯通在混改後,基本麵會發生較大的變化。不過投資者更加關心的是股價的問題。聯通股價不漲,一個是因為混改後還是原來的大股東話事,新進股東雖然實力強勁,但是在聯通這樣的公司中還是沒有太大的說話權利的,加上聯通在混改前股價已經大幅上漲,目前的價格已經是包含了股改預期在內了,所以聯通的後市也難有大機會。
主持人:那你認為其他行業公司的混改會有比較大的機會?
蔣翔:是的。比如鐵路行業的混改,我個人認為就有比較大的機會。近日鐵總官網發文表示,年內完成公司製改革,資產證券化、吸引社會資本推動混合所有製改革,重組整合總公司所屬二級非運輸企業,加快走向市場步伐。目前市場可能低估了鐵總在組織架構及體製機製上進行改革的力度,鐵路改革會由易到難分步改革,首先要主輔分離,進一步剝離盈利能力不錯的輔業業務與社會資本融合發展,推動非運輸企業的改革和重組整合;其次,專業公司引進戰略投資者,做大做強。如鐵總下屬三大專業運輸公司,中鐵集、中鐵特貨、中鐵快運,可以與產業鏈上下遊相關的企業協同共進。另外,路局公司化,資產證券化。目前鐵總下屬18路局中,僅廣鐵集團及青藏鐵路兩個公司,未來路局公司化後,亦不排除做優質資產的證券化。
目前市場的鐵路股票不多,重點就是以下三隻。
1、廣深鐵路:改革受益路徑較為清晰,客運價格市場化及土地資產盤活。
2、大秦鐵路:鐵總推出的土地綜合開發項目中,大同晉北物流園為大秦牽頭建設。大秦在穩黑增白的戰略上,領先兄弟公司。其重點投資建設的中鼎物流園項目是山西最大的綜合物流園區項目。若鐵總未來在組織架構和機製上有較大程度的改革,大秦鐵路亦不排除有所作為。
3、鐵龍物流:鐵路改革相關標的,一旦與非國企聯姻,會對其業務和業績帶來質的飛躍,滾改後,業績有提升空間。
主持人:國企改革股票還有其他亮點嗎?
蔣翔:國企改革的股票亮點很多。其實地方國企改革的力度也大。以上海為例:8月30日,上海國企上市公司申達股份、龍頭股份、東方創業齊齊停牌,上海紡織集團、東方國際集團的改革迎來重大突破。
事實上,上述三家上市公司及其集團公司的情況以及其在公告中的表述,可以發現很多信息。從產業角度講,龍頭股份以紡織品品牌經營和國際貿易為核心業務,申達股份是一家跨越棉紡織、印染、服裝、線帶、業用紡織品、汽車裝飾、內外貿、房地產等多個經營領域的綜合型企業,而東方創業則是一家集貨物貿易和現代物流為一體,產業經營與資本運作相結合的綜合型上市公司,但也有紡織服裝進出口及貨運代理等業務。此次改革“一炮三響”集中在紡織服裝領域。另外,此次三家上市公司都明確國資委籌劃的重大重組事項均是涉及集團層麵。
上海國企正在尋求與央企等聯動,為改革找到更多、更好的途徑和形式。日前,國務院國資委與上海市政府簽訂了《共同推進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明確表示,中央企業參與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將加快提升科技成果的轉化能力,中央企業已經成為上海市科技創新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推動力量。
可以說上海本地股的國企改革進程會越來越快,對於上海板塊的股票,投資者也可以重點關注。(來源:投資快報)
(原標題:多政策推動外資“入局”國企混改)
最後更新:2017-09-08 09: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