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43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JAT取代BAT?IT四巨頭美股市值逐浪高!

在剛剛過去的“618”購物節,京東不但業績表現亮眼,全平台交易額達到1199億元,股價同樣表現亮眼,北京時間6月19日當日大漲4.11%。而截至北京時間6月27日收盤,京東股價達到43.08美元/股,不但股價創出曆史新高,市值也達到611億美元,與近期股價表現相對低迷的百度差距隻剩8億美元,“京東即將把百度擠出BAT”“JAT將取代BAT”也在近日引發了市場的熱烈討論。

實際上,今年以來,不光是京東,阿裏、騰訊、百度、京東、網易組成的中國IT五大巨頭,除了百度表現相對低迷、年初以來隻上漲8.55%之外,其它四巨頭的股價均實現大幅上漲,並先後創出曆史新高。其中,阿裏巴巴上漲62.54%,騰訊控股上漲52.17%,京東上漲69.34%,網易上漲49.95%。

特別是阿裏巴巴和騰訊控股競爭進一步白熱化。在發布2017財年業績後,阿裏巴巴罕見地對外表示,“在收入、盈利、現金流等核心指標上,阿裏巴巴已全麵領先騰訊控股。”而隨著今年股價的大幅上漲,兩者在“亞洲第一市值上市公司”的爭奪上你來我往,成為資本市場的一大盛景。目前,阿裏巴巴市值高達3610億美元,騰訊市值也達到3500億美元。

中國IT四巨頭的強勁表現甚至讓美國IT五大巨頭FAANG(Facebook、蘋果亞馬遜、Netflix與穀歌母公司Alphabet)相形見絀。今年以來,FAANG的估價表現雖然同樣搶眼,但仍然不及中國IT四巨頭的表現。

難能可貴的是,雖然今年以來股價連續大漲,並先後創下曆史新高,但是,中國IT四巨頭仍然保持了估值的穩定。

目前,阿裏巴巴、騰訊控股、京東、網易的估值分別為57倍、52.2倍、-158.7倍、22.2倍。相較而言,Facebook、蘋果、亞馬遜、Netflix與Alphabet的估值為39倍、17倍、184倍、201倍、32倍。

估值的穩定源於快速增長的業績的強勁支撐。即使阿裏巴巴和騰訊控股的估值隨著股價的大漲已相對較高,但華爾街日報此前援引分析師評論稱,

像騰訊和阿裏巴巴這樣的公司,盡管規模已經相當龐大,卻仍實現著40%甚至50%的利潤增速,在這種情況下,享有更高的估值也合情合理。

以騰訊控股為例,中信證券認為,

騰訊的淨利潤從2009年的8億美元增長至2016年的6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34.4%,增速僅次於蘋果。考慮到騰訊已經進入到新一輪的變現周期,手遊業務的高景氣度將帶動公司業績進一步高速增長。預計2017年騰訊的淨利潤將達到597億元,同比增長45%,這將成為騰訊未來高估值的根基。

從最新財報的表現來看,阿裏巴巴2017財年第四財季營收為人民幣385.79億元,同比增長60%;淨利潤為人民幣98.52億元,同比增長85%;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算的淨利潤為人民幣104.4億元,同比增長38%。騰訊控股今年一季度總收入為人民幣495.52億元,同比增長55%。淨利潤為人民幣144.76億元,同比增長58%。

京東和網易的表現同樣亮眼。京東今年一季度實現淨收入762億元人民幣,同比大漲41.2%;淨利潤14億元人民幣,上市以來第一次實現單季度盈利。網易今年一季度實現淨收入136.4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2.3%;基於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的淨利潤為43.3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2.6%。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中國IT四巨頭,很多中概股今年以來的表現均十分亮眼。其中,新東方較年初上漲了72%,微博較年初上漲了76.38%,新浪較年初上漲了42.49%,攜程網較年初上漲了37.43%,好未來較年初上漲了72.33%……麵對中概股的紛紛大漲,最尷尬的恐怕不是百度,而是已經回歸A股和正在回歸路上的中概股。

近年來,中概股紛紛宣布私有化,並努力回歸A股。目前,暴風集團分眾傳媒等中概股捷足先登,已經通過借殼登陸A股。而此後,隨著並購重組政策的收緊,以及IPO的常態化,奇虎360、金山軟件、邁瑞醫療、藥明康德等已經實現私有化的中概股轉而通過排隊IPO執行“A計劃”。

中概股為什麼紛紛從海外退市回歸A股?

1

一是股價被低估。

由於美國市場對很多中概股不熟悉等原因,導致很多中概股股價長期低迷,這也是大多數中概股在進行私有化時的主要理由。但是,今年中概股的紛紛大漲卻說明,在業績的強勁支撐下,中概股同樣能夠得到市場的認可。

2

二是利用中美兩地的估值差進行套利。

以已經回歸A股的暴風集團和分眾傳媒為例,自2015年3月24日登陸A股市場以來,暴風科技創出了連續29個“一字”漲停板的紀錄。分眾傳媒自2015年9月2日複牌後連續收出7個漲停,在獲得證監會批準後又連續走出4個漲停板,股價最高時較複牌前漲逾4倍。

高估值高回報帶來的是限售期過後股東的減持衝動。6月16日晚間,分眾傳媒公告了兩位大股東的減持計劃:第二和第五大股東,也就是Power Star(HK)和Gio2(HK),計劃自公告之日起3個交易日後6個月內,分別減持所持有的分眾傳媒股份不超過6.48億股和5.91億股,即不超過分眾傳媒總股本的7.41%和6.77%。

一季報顯示,Power Star(HK)和Gio2(HK)持有分眾傳媒的股份比例分別為7.41%和6.77%,也就是說,此次減持是兩位股東的“清倉式減持”。而且,以分眾傳媒6月16日14.48元/股的收盤價計算,此次減持市值最高可達179.4億元,一舉成為A股年內最大的減持計劃。

暴風集團同樣上演過“清倉式減持”的戲碼。2016年3月,暴風集團持股4.18%的股東青島金石和持股7.84%的股東和諧成長發布減持計劃,兩股東均計劃在2年左右減持完全部股份。而此後不到一周,和諧成長便通過大宗交易減持4%的暴風集團股份,套現近10億元。此外,2016年以來,暴風集團的高管們也紛紛減持手中持股,累計套現近億元。

與大股東紛紛減持套現相比,暴風科技的業績卻表現不佳,並沒有給中小股東帶來太回報。2016年,暴風集團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281.17萬元,同比下滑69.53%,今年一季度,暴風集團甚至虧損1647.8萬元,同比下滑585%。今年以來,暴風集團股價已經下滑36.71%,與借殼上市後123.76元/股的最高價相比,目前的股價更是已經下滑8成。

(原標題:JAT取代BAT?IT四巨頭美股市值逐浪高!最尷尬的不是百度,而是回A路上的中概股……)

最後更新:2017-06-28 09:02:57

  上一篇:go 兩融餘額五周連升 力挺“龍馬”行情
  下一篇:go 油價收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