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人民日報:專家稱標普調降中國評級很草率 誤導投資危害全球
近日,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由AA-下調至A+。對此,財政部9月22日回應稱,標普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專家指出,標普“誤診”中國經濟會危害全球,這有失一個國際專業評級機構該有的嚴謹性與客觀性,實屬無事生非。
不解實情妄做評判
標普此次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充分暴露了其評價體係的缺陷和對中國情況缺乏了解。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對本報記者分析指出,一方麵,標普僅以信貸增速過快、債務負擔為由就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其依據本身就比較單薄、不夠充分;另一方麵,標普的評價中根本沒有全麵、客觀地反映中國的真實情況,尤其是沒有考慮中國金融市場融資結構的特點、中國經濟增長的韌性與潛力等重要的因素。
事實上,從其評價依據的具體內容來看,也是問題多多。例如,標普認為,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仍在舉債支持公共投資,未來債務償還可能動用政府資源。對此,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指出,標普將融資平台公司債務全部計入政府債務,從法律上是不成立的。中國《預算法》實施以後,地方國有企業(包括融資平台公司)舉借的債務依法不屬於政府債務,其舉借的債務由國有企業負責償還,地方政府不承擔償還責任;地方政府作為出資人,在出資範圍內承擔責任。
此外,標普強調中國信貸增速過快,會削弱金融體係的穩定性。財政部表示,信貸增長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階段及融資結構等的綜合反映,受經濟結構、經濟增長、曆史文化等多重因素影響。不同經濟體的融資結構本身存在較大差異,客觀上會使貨幣信貸呈現不同的水平,不具有直接可比性,應結合一國實際具體分析。長期以來,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中國是一個高儲蓄率的國家,居民部門的儲蓄大量通過金融中介轉化為企業部門債務。高儲蓄支撐了中國以間接融資為主導的金融體係,銀行貸款一直在全社會融資中占據主體地位,隻要審慎放貸、強化監管,防控好信用風險,完全可以保持中國金融體係的穩健性。
誤導投資危害全球
“作為專業評級機構,嚴謹性與客觀性應是其基本要求。但縱觀標普這次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我們很難找到這些令人信服的部分,這就有點沒事找事、博取眼球的嫌疑了。對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給出如此草率、不負責任的評價,對廣大投資者是一種誤導,對全球經濟也是危害。”趙錫軍說。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也表示,近年來,麵對經濟增長比較優勢與要素稟賦的變化,中國政府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增長基礎更加穩固,經濟增長質量進一步提升,在這樣的形勢下,標普調降中國主權信用評級,令人費解。
中金公司9月22日發布研報指出,標普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是“誤診”。此次評級下調並不表明中國信用風險上升或是基本麵惡化。恰恰相反,中國經濟在經曆了長達5年的增長放緩後開始顯現企穩向好的跡象,企業盈利則迎來了強勁增長。此外,消費需求的強勁增長反映中國經濟結構再平衡有了實質性的推進,經濟增長比5年前更加健康,可持續性更強。因此,部分海外觀察人士,包括其評級機構,在評估中國經濟基本麵的時候顯得有點滯後。
看好中國仍是主流
相較於標普的草率,更多國際機構則是選擇基於中國經濟的表現給出合理評價。9月20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最新預估稱,將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的預估分別從6.6%和6.4%上調至6.8%和6.6%。算上OECD在內,今年以來,已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開發銀行、摩根大通、野村證券、渣打銀行、花旗銀行等10餘家國際機構選擇上調中國經濟增速預期。
與此同時,不少企業對中國經濟也表達了樂觀預期。路透社近日報道稱,路透企業調查顯示,51%的受訪者預期中國經濟將大約維持當前的增速,還有14%的受訪者預計經濟將加速增長。一家電氣機械生產商的經理在接受調查時直言,“中國基礎經濟的表現好於預期”。據悉,這項由日經調研公司為路透社進行的月度調查訪問了548家大中型企業,受訪企業做出了匿名回答。
“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的穩定性、內生動力也在不斷增強。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市場主體的活力越來越強,戰略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同時,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發揮了更好的作用,執行與落實能力不斷增強,這在推動經濟增長、防控風險方麵起到了重要作用。政府和市場均表現良好促使中國經濟發展更穩定、風險持續減少,為中國保持較強的經濟增長韌性提供了重要支撐,並給市場帶來信心。”趙錫軍說。
(原標題:標普調降中國評級很草率)
最後更新:2017-09-23 05: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