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7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軍民融合全麵提速 關注五大產業投資機會
“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大力推進軍民融合產業深化發展,這是以“中國製造2025”為核心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必要路徑,而其中軍用技術民用化和核心部件國產化是製造業升級的兩個基石。
軍民融合是以“中國製造2025”為核心實施製造強國的必經之路。2017年《中國製造2025》“1+X”規劃體係發布以來,工信部等多方麵加快實施製造業創新中心、高端裝備創新等5個工程實施指南,重點在高端裝備和信息化領域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同時,我國軍民融合也將逐步進入創新發展時代。軍民融合的創新發展符合國家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雙贏的發展要求,這是我國以創新驅動製造強國建設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目前國內航空發動機產業仍以軍用領域為主,未來10年,國內軍用航空發動機新增需求可能超過3000億元。同時,國內民機市場未來20年的需求將達5500多架,這將帶來超過8000億美元的航空發動機整機市場。此外,能源、石化等領域對燃氣輪機的需求也是數千億元級別,預計2018年、2019年平均每年發動機產業規模增量在300億元以上。
通用航空發展促進上遊技術創新,有利於下遊服務於軍民兩用。由於通用航空產業上遊主要為通用航空提供技術支持,而通用航空直接關聯的行業眾多,這些產業技術精密而複雜,通用航空的發展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這些行業進行技術創新。通用航空的下遊產業也是多種多樣,通用航空的發展將直接提高下遊產業對其的需求和應用,從而有利於軍民兩用一體化。
國防信息化建設的需要使得5G成為軍民融合的重要領域。從軍用角度看,與現有通信係統相比,5G在傳輸速率和穩定性方麵有質的飛躍,可輕鬆滿足未來戰場通信任務需求。一旦5G通信係統全球部署,將具有與軍用通信係統相同甚至更強的服務能力。
從目前情況看,5G在2020年將迎來爆發點,使移動技術從一項對個人通信具有變革性影響的技術演進為真正的通用技術,且有望改變整個產業和經濟,未來3年全球通信產業投資規模將達6000億美元。2015年我國通信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為4539.10億元,通信業固定投資增速從2011年的4.21%增加到13.7%。隨著5G技術的革新,核心技術和組件、基礎設施製造等固定投資額會大幅增加,網絡和商業應用基礎設施中的5G技術基礎持續拓展並增強,預計未來3年通信業固定投資增速將達20%。
核工業是典型的軍民融合產業,在保障我國國防安全的基礎上,發展核電是中國核工業軍民兩用的典型融合範例。國產化率達85%以上的“華龍一號”走出去預示我國核電將迎來重要機遇。隨著我國第三代核電技術不斷成熟和安全性的不斷提高,2018年、2019年新開核電機組將達16台,核電產業保持良好景氣度,未來3年每年投資將達1200億元,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可達5800萬千瓦,年均複合增長率近15%。
目前國家電改已經全麵啟動,《關於推進輸配電價改革的實施意見》等六份配套文件發布,其中明確指出本輪電改的路徑,提出了優先保障清潔能源機組發電的政策。清潔能源發電優先的政策利好,將進一步促進核電產業的發展受益於國家新電改。結合我國生態文明的戰略實施力度和新電改的政策支持,預計核電發電量占比會逐漸增加。目前我國核電占總發電量的比例居世界第28位,遠遠低於世界主要國家的平均水平,未來5年會逐漸接近發達國家。2017年5月25日,“華龍一號”穹頂吊裝順利完成標誌著我國正在從核大國向核強國邁進,使我國成為全球為數不多具有獨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華龍一號”是我國核電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的代表,其裝備國產化率達85%以上,預計三代核電機組關鍵設備在使用期將為我國帶來1000億元級別的進口替代空間。此外,我國核電企業已經與阿根廷、埃及、沙特、南非、英國等近20個國家簽署合作協議,預計到2030年,我國規劃建設核電機組約240台,總投資規模將超過萬億美元,開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十分廣闊。
北鬥導航是軍民融合的排頭兵,在軍民領域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2017年“北鬥三號”共計劃發射6至8顆衛星,“北鬥三號”啟航照亮北鬥民用大眾化的應用前景,“北鬥+”時代已經逐步成為產業界和投資界的共識。目前北鬥產業規模保持年均50%以上的增速,2020年的產值將達2400億元,其中2018年北鬥導航係統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迎來新的爆發點。
目前北鬥導航已實現覆蓋亞太地區。自2012年底建成北鬥二號係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以來,國家穩步推進北鬥“三步走”的發展戰略。計劃到2018年,麵向“一帶一路”沿線及周邊國家提供基本服務;到2020年前後,完成35顆衛星發射組網,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未來3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仍將保持年均25%至30%的增速,產業空間預計將達4000億元。2017年5月17日發布的2016年度《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16年北鬥產業總產值已經突破2000億元大關,達到2118億元。到2020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創新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產業應用規模和國際化水平大幅提升,產業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
集成電路是軍民融合戰略的主戰場,在軍事上主要應用於武器智能化和信息戰,在民用方麵主要體現在消費電子設備、網絡基建和車用電子領域。集成電路軍用化的短板一直是我國製造業的薄弱環節之一,軍事集成電路由於工藝要求高、生產品種多、可靠性要求高,目前我國技術仍無法達到世界最先進水平,產品也主要依賴進口。但是如果過於依賴進口,會有芯片被惡意篡改和監控的風險,威脅到國防安全。因此,集成電路國產化關係到國家安全和國防建設的命脈。伴隨中國電子工業持續高速增長,集成電路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2016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收入高達4300億元,同比增長20.1%。《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明確提出,到2020年,實現集成電路產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全行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銷售收入達萬億元。
對於軍工及大軍民融合主題反彈的參與,我們認為,不管從情緒指標、政策後續催化還是本身蘊含的大國重器長期戰略方向,目前反彈行情還剛剛開始。但從節奏上看,軍工及大軍民融合主題的反彈與政策紅利,是一個方案由模煳到清晰,積極因素逐步累積的過程,而絕非短期的一蹴而就。
結合軍民融合的大背景,在把握軍工係改革主題機會的同時,市場應該深入挖掘國家製造強國戰略與軍民融合發展要求高度重疊的細分領域。我們認為,通用航空、5G、核電、北鬥導航、芯片與集成電路等將是軍用技術民用化的重中之重,同時,建議積極關注民參軍進展。建議關注通用航空中的中直股份,5G中的中興通訊,核電中的應流股份,北鬥導航中的振芯科技,集成電路中的景嘉微,民參軍概念中的火炬電子等。其中,考慮到下半年估值向2018年切換,通用航空(2018年重點推進通用機場建設布局,未來3年50個機場項目投資4600億元)與2018年景氣度向上的5G將是反彈的最小阻力方向,首推中直股份、中興通訊。
(原標題:軍民融合全麵提速 關注五大產業機會)
最後更新:2017-06-28 09: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