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12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中企在歐洲群體性崛起 以前問價格現在問布局

中國的領軍企業正在歐洲市場實現群體性崛起,而“一帶一路”倡議無疑將加快這一國際化的進程。

全球三大消費電子展之一的IFA(國際消費電子展)9月1日在德國首都柏林拉開帷幕。這個有300多萬人口的歐洲第三大城市,更加熱鬧了。在1800多家來自世界各地的參展客商中,麵對歐洲、日本、韓國的競爭對手,中國主流企業的形象正越來越突出。

IFA大門內外、展館之間,TCL、海信、華為、大疆的巨幅廣告和戶外帳篷,特別搶眼。十多家知名中國企業借IFA搶灘歐洲市場,海爾、TCL的展位麵積擴大到1800~1900平方米。華為消費者BGCEO餘承東當地時間9月2日在IFA上發表主題演講,首次發布華為的人工智能芯片。

在2017IFA中國國家品牌區開幕剪彩儀式上,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王貴清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電子、工程機械、光伏等行業的領軍企業,正在歐洲市場實現群體性崛起,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無疑將加快這一國際化的進程。

與以往不同,中國企業“出海”,即使在歐洲發達國家市場,正發生三重轉變:從產品輸出,到品牌輸出;從中國製造,到全球供應鏈優化;從中低端,向中高端轉變。

“歐洲渠道對中國品牌的接受度在提高,原來問價格,現在問售後布局、專利保障。”創維集團彩電事業本部常務副總裁、海外及國內營銷總部總經理孫偉中告訴第一財經。

“追趕三星不是夢想”,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說,中國企業是群體成長,是上下遊產業鏈共同發力,未來幾年中國將建立芯片競爭力。“中國電子信息產業一定會超越三星,這個時間不會太遠”。

乘“一帶一路”東風

李東生在IFA展上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TCL以往海外產品銷量大,今後會更重視國際化的質量。”比如,這次展出機身薄至3.9毫米的量子點電視新品,工藝更精致,產品有更高溢價,而這是建立在工業能力提高的基礎上的。本屆IFA,TCL展示了應用人工智能、量子點技術的電視新品、黑莓KEYONE和阿爾卡特手機,以及智能化的白電產品。

另外,TCL借“一帶一路”的東風,完善海外市場的布局。李東生說,目前,歐洲是重點市場,TCL將在相關國家加大推廣力度,相信未來兩三年會有成效。同時,TCL最近在拉美的巴西、阿根廷也增加投入,美國市場今年發展也比較好。

而中國另一大家電巨頭海爾的展位多達1900平方米,實現了海爾、斐雪派克(Fisher&Paykel)、GE家電的多品牌一齊亮相。“家電智能化”也是其主打牌,包括可識別衣服材質、提供不同洗護方案的滾筒洗衣機,以及把社交帶到廚房的全保鮮冰箱等。

借“一帶一路”倡議的契機,海爾把歐洲的生產基地移到俄羅斯。海爾集團歐洲市場總經理孫叔寶告訴記者,該基地2016年4月投產,冰箱設計年產能25萬台,並結合當地需求進行開發,如投放俄羅斯的冰箱有一個隔板推拉、可放鍋具。上半年,海爾在俄羅斯的冰箱銷量實現翻番。

除了主推的海爾品牌,GE的空調也開始登陸歐洲市場,主要瞄準高端的智能空調市場;海爾旗下另一品牌斐雪派克則開始進入英國市場,主打高端的嵌入式廚房電器。“下一步,我們將在智能產品、智能製造上發力”。孫叔寶說。

長虹國際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悅純向第一財經表示,長虹目前在歐洲有兩家工廠,即捷克的彩電工廠和西班牙的冰箱壓縮機工廠。

在市場端,長虹將開發更多針對歐洲消費者的產品。本次IFA上亮相的不僅有可發聲的OLED電視以及其他智能家居,長虹還展示了與世界500強企業ABB合作生產的“會玩魔方的機器人”。“智能產品還在培育期。”王悅純說,長虹希望通過智能產品,未來在歐洲實現更多的銷售和市場份額。

從產品輸出到品牌輸出

歐洲是與北美並列的全球兩大發達地區市場,而且對周邊的中東、非洲市場以及拉美地區,有很強的輻射力。所以,歐洲市場成為全球有實力商家的“必爭之地”。

在歐洲的電器零售店,三星、LG占據了顯眼的位置,而後來者的中國品牌如TCL、海信、創維目前來說,還處於品牌爬升階段。

創維兩年前收購了德國彩電老牌Metz。在本屆IFA上,Metz推出了壁紙式OLED電視、安卓智能電視等新品。當然,創維自主研發的5.2英寸柔性OLED屏流光溢彩,是此次參展的最大亮點。

“中國企業在歐洲是軍團作戰,去年海信讚助了歐洲杯,今年TCL在歐洲也投放了很多廣告。”孫偉中告訴第一財經,他看好這一市場的新機。

孫偉中認為,歐洲是成熟市場,去年彩電銷售隻在德國有些增量,法國市場整體是下滑的。“現在的市場機會,一是產品智能化是新機會,日係品牌智能化轉型較慢;二是網上新渠道出現。”為了抓住這一機會,創維把國內外市場部打通,成立了全球電商中心,人才團隊共享。

今年,創維及旗下的Metz、Strong品牌,在歐洲的自有品牌彩電銷量將達40多萬台,加上OEM代工,在歐洲出貨量有望突破100萬台。這比去年的50萬台,實現了翻倍增長。明年,創維在歐洲市場的目標是繼續實現翻倍增長,衝擊200萬台的出貨量。

TCL同樣雄心勃勃。法國人弗蘭德(Frand)是TCL多媒體歐洲區銷售總監。他透露,TCL的目標是2020年衝擊歐洲彩電市場前三名。為此,今年TCL調整歐洲區彩電的產品結構,轉向中高端;而且,通過社交網站臉書(Facebook)加強與用戶互動,並提升在零售終端的品牌形象。繼法國歐洲總部、波蘭工廠、德國辦事處之後,TCL還將在西班牙、挪威、瑞典、芬蘭、丹麥等國設分銷機構。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通過定期開行的中歐班列,TCL的波蘭工廠接收來自中國的彩電零部件,時間周期比原來的海運縮短了15天,這大大增強了對歐洲區的供應鏈支持力度。

孫偉中告訴記者,歐洲的賣場是根據去年誰賣得好,決定今年給誰的位置。所以,“市場地位的改變,需要沉澱與積累”。中國品牌要實現真正的突破,首先還是要在研發上下功夫,歐洲的標準複雜,產品研發需要硬功夫;其次是繼續優化本土化的布局,售後、物流、財務、營銷中心分別放哪裏都有講究,“把歐洲看作一個國家不行,把歐洲看成30個國家也不行”。

中國家電協會理事長薑風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IFA的國際舞台上,中國企業的整體水平在提升,群體性崛起。表現在有更多的創新產品,品牌也有了一席之地。但是,品牌影響力還要進一步提高,尤其在消費市場。

“這背後,需要創新實力支撐。韓國的三星、LG在上世紀90年代也不行,20年後卻在全球有重要的影響力。所以,我們還需要經過十年、二十年的努力。”薑風表示,智能化是一個機會。中國企業增強創新力,改變產品中低端的形象,才是樹立品牌的關鍵。例如在俄羅斯,同樣參數的冰箱,海爾賣得要比LG貴3000盧布(約合340元人民幣),“進軍中高端市場是我們的目標”。

王貴清認為,中國企業在歐洲市場群體性崛起。在工程機械、家電、光伏領域,湧現了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推進,又促進了中國企業的國際化。

但品牌的海外拓展不會一蹴而就,需要長期積累,而且品牌還會集中化。王貴清說,目前,中國企業還是代工、品牌相結合,借勢逐步把海外自主品牌做起來。

(原標題:中企在歐洲群體性崛起 以前問價格現在問布局)

最後更新:2017-09-04 06:47:28

  上一篇:go 證券公司助力脫貧攻堅戰略初見成效
  下一篇:go 北上資金8月淨買入創年內新高 金融股仍是增倉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