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新華社:上市險企轉型步伐加快 投資收益回暖等成為亮點
A股四大上市險企上半年“成績單”日前披露完畢,數字中透出不少新變化,業務結構優化、投資收益回暖等成為亮點。在監管趨嚴、回歸保障的大背景下,險企轉型步伐加快。
從中報裏可以看出,新業務價值、期交業務、投資收益等成為險企轉型的主要抓手。有的險企開始收獲轉型“果實”,有的則正經曆轉型“陣痛”。
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合計淨利潤為654.15億元,同比增長7.9%。具體來看,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淨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7.8%、6.5%、6%;新華保險淨利潤同比下降2.3%,但降幅明顯收窄。
華泰證券非銀分析師沈娟認為,淨利潤持續改善有賴於業務結構不斷優化、新單保費增長和投資收益回暖。保險產品開發更加規範,更注重保障,投資更趨穩健,業績步入上行周期。
上半年,上市險企在擴大期交業務,收縮躉交業務,發展長期保障型產品上下功夫。其中,中國人壽、中國平安、新華保險首年期交保費同比分別增長10.8%、49.6%、22.6%。中國人壽開發了40多款新產品,以滿足客戶的風險保障需求;新華保險的健康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43.9%。
躉交業務即一次性付清所有保費,可以短期內迅速做大保費,但價值率極低,退保風險高,曾經被一些公司拿來衝規模、爭排名。四家公司都在削減躉交業務,提升高價值率的長期期交和保障型業務。上半年,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新業務價值同比分別增長31.7%、46.2%、59.0%、28.8%。
保險業正逐漸告別“跑馬圈地掙快錢”,轉向精耕細作,重規模更重“含金量”。
中國人壽董事長楊明生表示,公司正處於結構調整階段,每年會主動“犧牲”一定市場份額,這是業務結構不斷優化的結果,換來的是新業務價值大幅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
除了保險主業穩健增長,上半年投資收益回暖也是上市險企業績走強的主要動力。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分別實現總投資收益566.63億元、590.75億元、247.51億元,同比增長11.5%、55.3%、37.3%。
中國人壽副總裁趙立軍說,上半年公司加大了固定收益類資產配置,適度提高了股票和基金的投資比例,境外投資效果也不錯。
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官陳德賢表示,上半年中國平安增加了權益類投資比重,從去年末的16.9%增加至今年6月末的20.4%,增加的部分主要集中在股票及權益型基金。其中,股票投資占比從去年末的6.9%增加至今年6月末的9.5%。
陳德賢表示,預計到今年年底,中國平安的權益類配置比例會大致維持在目前水平,仍然青睞高分紅、價值型、經營管理能力強的大藍籌股。
保障型業務不斷做強,投資更趨審慎穩健,上市險企中報裏透出的新變化契合了當前保險業回歸本源、突出主業的要求,也為一些長期以來粗放發展、正在轉型的中小保險公司提供了借鑒。而這些積極的變化,也有助於上市險企積累“後勁兒”,交出更好“成績單”。
(原標題:主打保障牌 投資有起色——從中報看上市險企轉型)
最後更新:2017-09-01 10: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