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16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抑製金融泡沫須加強與市場溝通

近年來,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關係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金融運行“脫實向虛”現象被廣為詬病。為引導金融“脫虛向實”,及時防範金融風險,筆者認為有三個問題必須深刻理解。

首先,金融為什麼會出現嚴重的“脫實向虛”?人們往往用“舟與水”的關係來形容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係。離開了水,舟之難存;即使有水,小水也難行大船。金融業之所以能夠嚴重脫離實體經濟繼續運營,主要原因是人為製造了可以支撐金融之舟運行的“金融泡沫”。

在客觀上,“金融泡沫”能夠迅速地抬升金融之舟,甚至速度要比實體經濟對金融之舟的抬升快得多。但在泡沫之上運行的金融之舟,所冒風險要遠遠高於在實體經濟之水上運行。原因很簡單,泡沫容易破滅,金融之舟也會隨之傾覆破碎,而且是致命的,與在實體經濟之水上運行完全不同。這也是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金融要回歸本源,金融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根本原因所在。

其次,應該怎樣認識“金融泡沫”?金融市場上存在一定的“金融泡沫”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出現金融泡沫化運行,致使金融嚴重脫離實體經濟“空轉”,其危害是巨大的:一是扭曲資源配置,大量貨幣資金從實體經濟領域轉向金融市場逐利,熱衷於“熱錢”、“快錢”、“短錢”,進而導致經濟結構失衡,這正是目前中國金融發展與實體經濟失衡的重要表現之一;二是“金融泡沫”很容易破滅,幾乎每次“金融泡沫”破滅都會引發程度不同的金融危機,嚴重時還會引起經濟危機。

“金融泡沫”是有市場邊界的,而且存在天生的政策敏感性缺陷。一旦“金融泡沫”超過市場邊界或宏觀經濟政策調整,泡沫破滅是必然的。從實踐上看,一旦泡沫破滅,首先將導致相關金融機構猝死,然後通過金融市場波及其他金融機構,風險開始快速跨市場、網絡式的蔓延,釀成金融危機;任何金融危機都會引發金融收縮,最終波及實體經濟,嚴重時會引起經濟衰退。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到之後的金融危機,最終引發全球經濟危機,就是沿襲這樣一條路徑。

第三,怎樣才能使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就防範金融風險、加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問題,提出了“回歸本源、優化結構、強化監管、市場導向”的基本原則,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長遠的戰略意義。筆者理解,“回歸本源”就是回歸金融與實體經濟的邏輯關係,關鍵在於建立“抑製金融運行泡沫化”的監管機製,包括建立“金融泡沫”評估體係、預警體係、應對與處置預案。

需要強調的是,監管部門在應對具體金融市場波動、具體金融事件時,需要在市場關聯、輿情信息、政策措施等方麵進行相應權衡,加強與市場的溝通,爭取在與市場溝通中,由市場“自我消化”,避免解決問題時采取過激措施,並及時預防由此產生的潛在風險。如何權衡,如何溝通,考驗監管當局的政治智慧和市場智慧。

(原標題:抑製金融泡沫須加強與市場溝通)

最後更新:2017-10-10 01:03:10

  上一篇:go 地方AMC緊盯債轉股謀擴容
  下一篇:go 部分內房股估值從3倍到30倍 港股估值進入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