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4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2017結構性行情 有人歡喜有人愁

讓你歡笑的百元股

看看2017年指標排行,我們就知道自己是屬於喜那種還是愁那種。今年是大盤股結構性行情,選好方向選好個股,就有較好的盈利。不然,就是憂愁滿麵。我們先看板塊分析的年度指標排行。百元股指標年度升幅高達239.38%,高居榜首。大家都知道,這個板塊有兩個股驚天動地,一個就是高達700多元的貴州茅台。另一個就是升幅榜第一的寒銳鈷業。貴州茅台兩市價格最高有697.49元,年度升幅113%。而寒銳鈷業全年升幅1478.11%,股價也有235.77元。不用說,你持有百元股,而且還是這兩個明星股,你笑不笑?百元股目前18個,全年升幅最低的都有35.09%。也就是說,你持有百元股到最後的,收益至少有35%。2017年指數升幅榜前的還有礦物製品(90.85%)、送轉潛力(77.79%)、績優股(67.55%)、芯片(57.34%)、保險(45.65%)、半導體(41.95%)、蘋果概念(38.33%)、醫療保健(29.36%)、電信營運(28.24%)、基恩概念(26.96%)、元器件(24.9%)、藍寶石(24.85%)、維生素(23.13%)、有色(22.44%)、環境保護(20.14%)等。這些板塊指數均有較大升幅,但不表明這些板塊個股全部有機會。例如礦物製品這個板塊,19個股中有11個紅盤,還有8個綠盤。而紅盤的升幅200%以上的有7個股,從而拉高了指數。送轉潛力202個股中,最大升幅是寒銳鈷業,最大跌幅是達威股份跌58.69%,總體是持有這個板塊的,正收益的機會是相當大的。這個板塊升幅300%以上的有17個股,升幅100%以上的有81個股。而下跌的隻有69個股。雖然這樣,但這個板塊有章可循的隻有次新股和新股,因為含權的大部分是剛上市不久的新股。換句話說,今年你選擇新股次新股投資,也是獲利的一個重要途徑。其實今年結構性行情的主線是國企大盤股,因為我們在本欄目多次討論,這裏不再累述。今年你不投資四大國有銀行,保險個股,同樣是失去極大的機會。

讓你愁的冷門股

但今年股市至少還有一半人滿麵憂愁的,因為全年下來是無法盈利的。無法盈利的原因就是沒選到上麵那類股,而是選到了市場比較冷門的個股。我們同樣可以用板塊指數跌幅來分析。ST板塊今年跌得最慘,ST指數以年跌幅超過31.93%排在跌幅榜之首。ST板塊是在有關政策出台後,包括禁止財務重組等,導致ST板塊整體下跌。而且,真正可以重組的個股不多,導致市場資金不敢再壓賭這類個股。這是ST板塊今年下跌最大的原因。跌幅較大的板塊還有博彩概念(25.96%)、國產軟件(25.89%)、石油(24.74%)、商貿代理(24.55%)、業績預降(24.37%)、職業教育(22.86%)、公共交通(22.69%)、智能電視(22.14%)、土地流轉(21.63%)、生態農業(21%)。、水域改革(20.99%)、超導概念(20.73%)、地熱能(20.29%)等。按道理說,今年持有這些股的賬麵大縮水。但也有例外的,就拿最大跌幅的ST板塊來說,一些能真正重組的個股,升幅還是可以的。*ST華淩全年升幅有33.83%、*ST釩鈦全年升幅有28.45%。值得注意的是,前幾年非常熱門的板塊,今年行情非常暗淡,例如博彩、國產軟件、智能電視、超導概念、地熱能等。國產軟件全年走熊,隻有四個股紅盤,其中最高的石基信息有9.58%。而大部分個股都下跌,其中最大跌幅是63.47%的東方通。這個板塊下跌與業績有很大關係,技術上也沒什麼亮點。智能電視與樂視網事件關係較大。這個板塊跌幅超過50%的有金亞科技(64.39%)、銀河電子(53.4%)。博彩、水域改革、土地流轉等與政策有關。而石油板塊,其實沒那一年是可以走牛的。

2017機構獲利豐

有總結是滬指終於有6%以上的升幅,與GDP增速一致,然後是戶均獲利2.13萬。與這幾年滬指年跌幅在10%作用相比,這個是相當大的成就了。如果再認真深入分析一下,其實今年眾多散戶還是大麵積不盈利的,而機構是大幅度賬麵盈利的。但貴州茅台這樣的一個股,大量機構大量資金推高,特別是歲末最後幾日的極力運作,使貴州茅台逼近700點收盤,是機構的巨大成功。一方麵機構賬麵有驚喜,第二方麵是終於迎來久違的滬指紅盤。同時,機構出擊銀行和保險股,也是相當成功的。戶均盈利如果不是機構的巨幅貢獻,就不可能實現。我們看看幾千個股有多少個今年是紅盤,今年是跌盤的。今年紅盤的有1125個股,而綠盤的有2332個股。滬指今年升幅6.56%。中小板指數升幅16.73%。創業板則跌10.67%。除了保險、銀行等國企大盤股外,A股大量的升幅股來自新股。新股今年還是保持較好的行情,歸功於新股發行新政。新股發行新政已經令新股成功大量發行並在二級市場有較好的升幅。這個板塊隻能是遊資的天下,散戶是不敢涉足。大機構對這個板塊也不一定敢冒,隻能是選擇個別個股進行運作,如寒銳鈷業。這樣,2017年我們可以總結為,機構獲利豐厚的年份,而散戶,有些喜更多的是憂愁。

(原標題:2017結構性行情 有人歡喜有人愁)

最後更新:2018-01-02 07:19:00

  上一篇:go 海外資金或繼續“趨股避債”
  下一篇:go 四大證券報新年獻詞:信仰新時代 做多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