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北京新總規發布:對接雄安新區建立便捷高效的交通聯係
首都北京如何構建新型交通體係,妥善解決“大城市病”?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如何更好地發揮交通輻射帶動作用?如何與有“千年大計”之稱的雄安新區實現無縫對接?這些問題,在9月29日正式公布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以下簡稱《總規》)中有了明確答案。
《總規》提出,北京市要著力治理“大城市病”問題,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堅持公共交通優先戰略,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供給能力和服務水平,加強交通需求管理,鼓勵綠色出行,標本兼治緩解交通擁堵,促進交通與城市協調發展。
《總規》強調,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發揮北京的輻射帶動作用,打造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同時全方位對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建立便捷高效的交通聯係。
為了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總規》還提出打造一小時交通圈,到2020年軌道交通裏程達到1000公裏左右,到2035年不低於2500公裏。大幅增加城際鐵路和區域快線(含市郊鐵路)裏程。
對此,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運輸研究中心主任程世東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軌道交通的大規模建設,一是充分體現了公交優先的理念,同時也是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在交通方麵提出的打造”軌道上京津冀的戰略目標。
程世東表示,“軌道上的京津冀”包括四個層次,以高鐵為代表的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郊鐵路和中心城區的地鐵,後兩者都是北京規劃建設的重點。對於北京這樣的特大城市,以及京津冀城市群,都需要軌道交通的支撐,作為公共交通的骨幹。
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副總工程師、北京分院院長段進宇也告訴記者,大幅增加城際鐵路和市郊鐵路裏程,對於北京疏解非首都職能和京津冀協同發展都有重大的設施保障和係統加速作用,軌道上的京津冀一體化,勢必會慢慢擴展到其他方麵的融合共進。
除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外,《總規》提出,從源頭調控小客車出行比例和強度,到2020年降幅力爭達10%~15%,到2035年降幅不小於30%。
對於《總規》提出的具體措施,程世東表示,這些工作推進實施起來應該沒有太大難度,目前都有很好的基礎,但還需要做很多具體細致的工作,也就是說,難度不大,工作量會很大。
觀點
張國華:北京需優先構建基於城市群發展的綜合交通網絡
目前來看,北京城際交通網絡建設還滯後於城市群發展需求,城際交通尤其是市郊鐵路發展嚴重滯後。例如,北京號稱市郊鐵路的僅有1條S2線,日均客運量不足萬人。
因此,北京在新一輪規劃建設中要優先構建基於城市群發展的綜合交通網絡,全力提升主要城市群國際航運體係中“空、海雙港”的競爭力,同時適應經濟全球化新趨勢,抓住產業全球重新布局的機遇,促進生產要素國內外高效、有序流動;通過建設適度超前的城際綜合交通體係來引導城市群發展,發揮中心城市對城市群的帶動引導作用,促進區域的合作與分工,加快大中小城市“同城化”。
(原標題:北京新總規發布:對接雄安新區建立便捷高效的交通聯係)
最後更新:2017-10-08 04: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