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06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一片麵包”麥趣爾走出西部 李氏家族並購遭質疑

如果沒有前湖北首富蘭世立的舉報,這家發家於新疆一隅的麥趣爾(002719)至今還在悶聲發財。而實際上其已經上市3年有餘,旗下業務更是涵蓋烘焙、乳業、旅遊地產等多個領域。

1月31日,麥趣爾發布業績修正預告,將這座表麵風光的食品帝國揭開裂痕一角。梳理發現,麥趣爾雖然以做食品業務為主,但近年來在食品以外的跨界擴張行為不勝枚舉,其中更令人耐人尋味的是,麥趣爾所收購的企業中多家被指溢價收購,甚至有的收購被指是轉移資產。那麼麥趣爾真實經營情況如何?這家“李氏天下”麥趣爾帝國又究竟隱藏了多少秘密?

多次修正業績被問詢

1月31日,麥趣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對外發布公告,將此前2017年三季報中的預計全年淨利2530.12萬元-3092.36萬元,向下修正為1500萬元-2000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9%至47%。

香頌資本執行合夥人沈萌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業績修正是可能的,多次修正也是可能的,主要看具體修正的原因是否合理,有的修正因為客觀原因,有的則是屬於遮掩不下去就擠牙膏似地擠一點、再遮掩不住就再擠一點。

對於此次影響業績預告準確性的原因,麥趣爾則解釋稱,公司於2015年收購浙江新美心食品工業有限公司100%股權,截至2017年底賬麵商譽餘額為1.3億元,由於所處行業競爭加劇及門店改造攤銷的影響,可能存在商譽減值風險,一旦計提商譽減值準備將對公司 2017 年經營業績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一年前的2016年度三季報中,麥趣爾就曾因關聯交易未及時披露,導致業績預告出現重大錯誤,而收到了深交所發布的監管函。在2016年年度報告中,麥趣爾同樣出現了經審計的淨利潤與披露的業績預告、業績快報中的淨利潤存在較大差異,且未及時披露業績預告修正公告、業績快報修正公告等問題。

據了解,麥趣爾集團主營業務是乳製品的生產和銷售,烘焙食品的連鎖經營,是集食品精加工、冷凍食品加工、商貿、餐飲等為一體的企業集團。

根據2016年財報中營收占比顯示,烘焙依然是麥趣爾營收構成中的最大占比。

就目前我國的烘焙行業來說,呈現出了四大經營業態:縱深渠道分銷模式、自建品牌連鎖店模式、純線上烘焙新品牌及以個體經營為中心廣泛分布於三四線城市的手工烘焙作坊。其中,烘焙產業作為食品行業中一個分支企業,整個行業的平均毛利率約在22%-24%之間浮動,而譬如麵包新語、85度C等上市企業的毛利率則在49%-61%之間。《華夏時報》記者查閱麥趣爾財報顯示,麥趣爾的綜合毛利率也在50%左右。

可以說,麥趣爾的毛利率在行業內並不算低,但論賺錢能力則顯得有些捉襟見肘。和麥趣爾利潤大幅下滑比較,其同行桃李麵包營業利潤則在2017年實現了17.7%的增長。

對此,《華夏時報》記者通過郵件、電話等方式采訪麥趣爾董秘,截至發稿前對方還未給予回複。

李氏家族的擴張始末

52年前,新疆麥趣爾集團創始人李玉瑚,從齊魯大地逃荒來到了祖國西北邊陲新疆謀生。1988年,他在天山腳下的昌吉市辦起了一個生產食品的小工廠。兩間平房,一台舊烤爐,5個工人,生產蛋糕和餅幹,也就是麥趣爾的前身。

之後,李玉瑚把精力主要放在乳製品和烘焙產業,2002年12月30日,新疆麥趣爾集團公司成立。當年的銷售收入2.8億元,利潤6139萬。2005年,“麥趣爾”創出新疆乳業第一個中國名牌。到2007年,實現收入5億元。之後,成為西域一景的高達16層的“麥趣爾大廈”拔地而起,“麥趣爾”慢慢長成鬱鬱蓬勃的參天大樹。

2014年1月9日,麥趣爾集團最終取得證監會批文,成功上市。公開資料顯示,目前,麥趣爾公司實際控製人通過直接和間接方式合計持有麥趣爾54.583%的股份。實際控製人為李玉瑚、王翠先、李勇、李剛。其中,李玉瑚、王翠先為夫妻關係,李勇和李剛分別為李玉瑚、王翠先長子和三子。根據《華夏時報》記者查閱資料顯示,目前李勇擔任麥趣爾上市公司董事長,李剛則擔任總經理職位。

不過,雖然麥趣爾輾轉登陸資本市場,但上市以來,麥趣爾業績並不理想。上市首年,麥趣爾淨利潤便下降至4143.4萬元,同比減少28.26%。截至 2017 年前三季度,麥趣爾淨利潤為2348.71萬,同比下降49.02%。

或許因為主營業務不盈利,麥趣爾一直沒有停下擴張的腳步, 曾在2014年時,公司董事長李勇在回答機構提問時表示,公司將在5年內開設800-1000家烘焙連鎖店,市場也會向長江以南、以北開拓。李勇還談道,公司未來將快速擴張。

然而,擴張的背後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持。對此,麥趣爾不得不多次募集資金。但真正收效多少不置可否。

溢價收購公司埋雷

一麵公司主體內部擴張,一麵則是跨界買買買模式不停,麥趣爾這幾年一直沒閑著。

不過,耐人尋味的是,麥趣爾的大部分收購順利的並不多,被收購的公司給其帶來的麻煩不斷。其中,最吸引眼球的事件便是前湖北首富蘭世立對其收購泰國一家航空公司的舉報,也讓這家公司一舉成名。

去年11月15日,東星集團董事長蘭世立在微信號東星旅行中發文,稱麥趣爾董事長李勇、總經理李剛、副總經理李勐三兄弟借助蘭世立收購泰國東方航空公司項目進行國內資產套現等。

當日麥趣爾股價受挫至跌停。但事情很快有了“反轉式”的進展,當天晚間,麥趣爾就交易所發函回應稱上述內容為相關當事人編造的猜想,是誹謗行為。去年11月16日,廣州市公安局新聞辦通報稱,蘭世立涉嫌合同詐騙犯罪。

無獨有偶,麥趣爾去年收購的另外一家公司也為其“埋雷”。去年12月25日,麥趣爾就收購青島丹香事宜對深交所問詢進行了回複。根據公告內容,青島丹香兩處工廠存在違建現象,且存在逾期繳納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增值稅等,被罰款超過20萬元。

據悉,去年12月8日,麥趣爾發布公告稱,公司以21930萬元的價格收購青島丹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51%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據其披露的數據,青島丹香2017年1-6月營收為6407.72萬元,2016年營收卻為0。此外,2017年青島丹香其他應收款中有3005萬元為股東王樹齋代收的加盟門店銷售貨款及加盟服務費,2016年、2017年上半年營業外支出均為滯納金、罰金等。

而此次業績修正公告也是因為2015年收購的浙江新美心食品有限公司的商譽減值引起。“溢價收購要麼是為了蹭熱度大價錢買入,要麼是存在利益輸送讓上市公司為此買單。”沈萌對《華夏時報》記者分析說,“因為很多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不斷質押融資,所以高溢價賣一些資產給上市公司套錢是可能的。或者高溢價蹭熱點概念,催升股價再質押融資。”

無論麥趣爾溢價收購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不可否認的是,麥趣爾的收購之路走得並不順暢。加上自身利潤也在持續下滑,麥趣爾的管理層壓力盡顯。

(原標題:“一片麵包”麥趣爾走出西部 李氏家族並購遭質疑)

最後更新:2018-02-03 08:49:51

  上一篇:go 倫鉛創六年半高位 倫鎳一度重挫將近6%創兩個月最大盤中跌幅
  下一篇:go 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有望錄得五周連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