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21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Apple Pay折戟中國市場:銀行綁卡率最多不超過4%

Apple Pay 在中國摔了一跤,銀行的綁卡率最多不超過4%

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Apple Pay 的尷尬,心疼庫克三秒。

對於任何一種移動支付載體來說,中國市場都是一個可以撬動地球的支點——因為市場實在太過龐大,而且膨脹速度驚人。

市場研究機構艾瑞谘詢和Forrester Research的數據均顯示,中國是2016年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市場,2016年總交易額達到38.6萬億元人民幣(約合5.5萬億美元),較2015年增長200%。對標之下,美國移動支付市場當年的總交易額僅為1120億美元,環比增長率也隻有39%。

基於各家銀行跟蘋果簽訂的保密協議,我們並不能從官方層麵得知來華一年半,Apple Pay 的用戶數量、交易筆數和交易金額到底有多大。但記者從一家大型股份行和國有大行零售業務條線高管處獲悉,上述兩家行的情況“不那麼樂觀”,持卡用戶注冊Apple Pay 的占比分別不超過4%和2%。而且,綜合幾名銀行人士的說法,4%已經算是行業最高的了,很多銀行也就在1~2%之間。

相信這個說法,不會離實際情況相差太遠。而如此看來,從某種程度上,Apple Pay 在廣闊的中國市場,初步宣告折戟。

那麼問題隨之而來——為什麼?

原因當然不僅僅是因為淺層到不能再淺層的i Phone出貨量少了,雖然IDC數據確實顯示iPhone2016年在中國出貨量下降了23%,正在被華為等國產智能機品牌擠出去。

以專業點的姿勢來說,當我們在談論一種“pay”的時候,我們討論的不是一種支付方式,而是一個承載著商業場景的賬戶。

先來看一個被動擠壓因素:對手太強。去年第四季度,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到12.82萬億元,環比增長41.72%。而其中,憑借著強大入口效應(社交、電商)和渠道黏著度的天然優勢,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依舊兩家獨大,而且兩者的市場份額比以前更大了,提高至91.12%;剩下八名在9%不到的市場裏廝殺,Apple Pay 在榜單前十名上連影都沒見。中國的移動支付才是真正的馬太效應。

Apple Pay 折戟的原因,最核心的還是商用場景太少。在線上,其他的支付載體已經全方麵(或逐步)實現貨幣基金購買、基金保險等理財代銷、購物優惠、出行、家政、電影票、彩票、水電煤繳費、轉賬等綜合功能,Apple Pay 甚至還不能支持個人專賬;在線下,Apple Pay 鋪開受理網絡的進程,遠不如中國本土選手快。以減免商戶的手續費和商戶消費優惠(這個需要聯合銀行)為例,Apple Pay 的力度根本跟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不是一個量級。

此外,Apple Pay 的受理終端是特定的NFC(近場支付)機器,通常商戶會配備普通的POS機和掃碼槍,但不一定會配備(或者說升級)Apple Pay 需要的受理終端,而要商戶去升級受理終端又不給於補貼,商戶的動力在哪裏?

所以綜上所述,一個本來就沒有入口優勢的支付工具,又沒有足夠吸引用戶的商用場景,在麵對中國本土市場想象力巨大的、執行力強悍的、商業基礎完善的綜合支付賬戶時,敗下陣來幾乎是肯定的事情。所以,Apple Pay 的綁卡量隻有2、3個點,完全可以理解。

最後更新:2017-10-08 00:52:42

  上一篇:go 鬆香味彌漫的房間,香味色彩都賽過TF,YSL,DIOR,MAC
  下一篇:go Apple Pay和支付寶、微信相比誰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