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8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保險+期貨”試點兩年:期貨扶貧長效機製待完善

作為利用金融衍生工具保障農民收入、轉移保險公司風險的創新模式,“保險+期貨”已連續兩年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據悉,國內三大商品期貨交易所在2017年共開展了79個試點項目,總試點規模80萬噸,交易所的補貼額度也達到了1.3億元。

早在2015年,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大商所”)就在場外期權試點基礎上首創“保險+期貨”,推出第一單玉米、雞蛋價格保險。“在價格險基礎上,我們探索了收入險兼顧價格和產量兩個核心要素的模式。”此外,大商所總經理王鳳海還介紹,今年大商所突顯試點與產業扶貧相結合,近半的試點在國家級貧困縣。

對服務農業的具體效果,浙商期貨總經理胡軍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試點項目在服務農業經濟和精準扶貧方麵取得了不錯的成果,農民能實實在在得到好處,不過,試點業務的推廣和規模化仍需更持續的財政補貼和業務上的創新。

風險分散各方受益

作為必需品的糧食,其需求的價格彈性和收入彈性較低。因此,價格高漲時“米貴傷民”,其價格暴跌時“穀賤傷農”。隨著期貨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不斷探索,“保險+期貨”成為了市場化價格風險管理的重要模式。

該模式的核心是風險轉移。具體來說,是指農戶通過購買農產品價格保險,將自身風險轉移;保險公司通過購買場外期權產品進行再保險,以對衝農產品價格下降帶來的賠付風險;期貨公司通過期貨市場進行相應的風險對衝操作,最終形成風險分散、各方受益的閉環。

浙商期貨研究所數據顯示,2017年三大交易所(即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期貨交易所)共開展了79個試點項目,交易所的補貼額度達到1.3億元。

其中,“大商所開展了32個試點項目,包括10個大豆試點和22個玉米試點,涉及現貨超過75萬噸,範圍覆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安徽、重慶等7個地區,支持資金近7000萬元。”王鳳海介紹,15個試點項目在國家級貧困縣,實現了“保險+期貨”與產業扶貧相結合。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保險+期貨”模式對服務“三農”、精準扶貧具有重要意義。“就是要讓農民增收,使他們獲得好處。”據浙商期貨總經理胡軍介紹,今年浙商期貨試點項目預計總保額超過2億元,惠及近3000戶貧困戶。目前該公司正在運作的有大連商品交易所兩個大豆項目,上海期貨交易所雲南橡膠項目,以及鄭州商品期貨交易所新疆棉花項目。

需要指出的是,在新疆阿克蘇地區開展的棉花項目,是浙江援疆20周年獻禮項目。該項目承保現貨量5000噸,承保麵積2.7萬畝,涉及農戶1187戶,覆蓋了柯坪縣啟浪鄉大部分棉花種植區域,保險金額達到7800萬元,是當前國內最大的棉花“保險+期貨”業務。

亟待長效機製

期貨是發達國家農產品風險的重要工具,但我國農業生產規模化程度較低,“保險+期貨”模式仍處於探索發展階段。

從農產品“保險+期貨”業務的實踐來看,2015年至今已運行了兩年,期貨交易所逐年擴大業務試點範圍,期貨公司則不斷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從價格險到收入險,包括場外期權、訂單農業,“保險+期貨”業務模式愈加豐富。

收入險是“保險+期貨”業務的重要創新。2016年以前開展的“保險+期貨”項目保障屬於“價格險”,如果農民的售糧價格低於保險價格,則對農民提供差價補償。

對此,浙商期貨研究所所長徐文傑告訴記者,“受天氣影響,2016年黑龍江大豆產量大幅下降,盡管價格上升,農民收入卻依然受損。在以往價格保險的基礎上,兼顧了價格和產量兩個核心要素,直接對農民收入加以保障。”如此一來,農民投保積極性提高了,保險效率也進一步加強。

據了解,當前農民投保主要有交易所、地方財政等補貼資金。但是,“保險+期貨”要想做大規模,補貼資金是不足夠且不持續的。對此,王軍建議,一是將“保險+期貨”業務納入國家財政補貼,從國家層麵實現長期補貼。二是在產品設計、合約修改和交易對衝等課題上,期貨公司要和交易所一起探索研究。

“要集中力量推廣,做大做強”,目前仍是小而散,處於單打獨鬥的局麵。徐文傑告訴記者,麵對期現之間的基差問題,盡管業內已經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法,如收入險、擇時點價、現貨企業對接等,但如何找到“最優解”,還需要交易所、當地政府、保險公司和期貨公司的共同探索。

此外,他還提出,在業務運行中,急需探索長效的補貼機製;獲得監管部門的護持和寬鬆的政策環境。

王鳳海則坦言,在試點推廣過程中,保險費用支持資金缺乏、農民收入保障不足、管理體係的市場化與商業化運作不充分等問題逐漸顯露出來。“下一步,我們將聯合各方力量,逐步探索建立政府主導,企業介入,期貨市場、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共同參與的農業風險管理體係。”

(原標題:“保險+期貨”試點兩年:期貨扶貧長效機製待完善)

最後更新:2017-11-05 04:33:38

  上一篇:go 資金偏好轉變 追逐產業風口
  下一篇:go “漂亮50”持續演繹 四季度金融地產獲機構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