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中石油緊急向發改委匯報:200億天然氣投資遇腸梗塞
打著統購統銷的名義,“加個表”就坐地收錢。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在廣西等地調查期間了解到,投資兩百億元的西氣東輸廣西項目,經曆了中石油陶玉春案件後,又遭遇了地方“腸梗塞”。本報記者獨家獲悉,中石油集團就廣西天然氣項目遭遇的困境已向國家發改委匯報,並在今年10月17日致函廣西自治區政府。
中石油集團在向國家發改委的匯報中強烈唿籲:“國家天然氣主幹管網可以實現供氣區域,省管網不得以統購統銷名義,增設供氣環節,提高供氣成本。對於目前省管網沒有實質性投入或用戶不需要提供輸配服務的加價,要予以取消。”
中石油集團為廣西天然氣輸送投資兩百億元遭遇“腸梗塞”之時,地方管網公司“加價”帶來的後果也讓眾多管道燃氣企業和下遊用氣企業苦不堪言。
攔路虎
“我們反映了很多次了,能夠怎麼辦呢?投資了幾千萬元,本來想能夠大展拳腳,但是現在一期利用率隻有百分之十左右。”11月9日,廣西嘉和中油國能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和中油”)樊總經理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我們現在都在考慮退出管道燃氣了!”
嘉和中油在南寧的母站距離中石油投資建設的南寧輸配氣站有800多米。這800多米的管道是由嘉和中油自己投資建設,然而從中石油母站到嘉和中油母站卻有一道繞不開的關口:廣西廣投天然氣管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西管網”)投資建設的天然氣分輸站(亦被稱為計量調壓站).
今年9月以來,《中國經營報》記者前往廣西南寧、百色等地調查,發現一個奇怪的“寄居蟹現象”:廣西中石油南寧輸氣站、百色輸氣站、桂林輸氣站等站點,都挨著廣西管網建設分輸站。
記者在廣西管網南寧分輸站了解到,從南寧分輸站裏出來的氣,通過嘉和中油鋪設的管道輸送到了嘉和中油公司母站,每方氣加價0.36元。
嘉和中油的樊總經理說,民用是加價0.36元/方,工業是加價0.46元/方,近期反映多次後,才把工業氣加價調整到0.36元/方。按照嘉和中油擁有的四台壓縮機的生產能力,一天可以實現20萬方氣向下遊客戶輸送。如果按照設計產能每天20萬方,每方氣加價0.36元,嘉和中油將會給廣西管網公司付出2800萬元左右的費用。
而在廣西百色市右江區四塘鎮社馬村的廣西管網百色分輸站,與管網南寧分輸站設置也基本一致,其與中石油百色輸氣站也隻有一牆之隔。
廣西百色新能的張總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百色新能建成與廣西管網分輸站建成時間幾乎同步,但是百色新能過審批比廣西管網百色分輸站還早一些。記者在現場了解到,廣西管網在此處也隻是依托於中石油百色輸氣站建設了一個計量調劑站(投入建設了調壓設備和計量表等)。相關人士透露,廣西管網在此處沒有管道鋪設,而是相關管道燃氣終端公司投資修建管道,對接上廣西管網百色分輸站的出口。而在現場,記者也從工作人員了解到,目前廣西管網百色分輸站工作人員也與中石油人員在一起上班。
記者前往位於廣西青秀區財富國際廣場的廣西管網公司采訪及後續電話采訪中,並未能夠獲悉廣西管網場站建設的成本。但是,當地能源行業人士表示,投資不大,廣西管網百色分輸站由於土地是租用中石油的,其設備和建設成本如果透明公開市場化運作最多在200萬元左右就可以拿下來。即使按照兩百萬元投資計算,如果百色分輸站一年實現輸氣一個億,全部按照工業用氣加價0.36元來計算,一年就能夠有3600萬元的回報。
“加了個表,再設個水龍頭”放出來之後,樊總所在的公司和其他公司拿到手的氣價就變成了2.27元(中石油在廣西給嘉和中油等終端燃氣企業交氣價格是1.91元,廣西管網再加價0.36元)。對於下遊工業企業而言,幾毛錢的上浮影響極大。廣西百色市一位工業企業人士表示,現在氧化鋁能夠接受的價格在2.1元左右,價格太高了,很難接受。而且,一些初級工礦企業難以接受較高的天然氣價格,繼續沿用汙染較重的煤炭。廣西百色市做過測算,百色市的工礦企業具有15億用氣需求,但是其中十二億用氣需求都是初級工礦企業,對於天然氣價格敏感。
麵對高企的天然氣價格,樊總所在嘉和中油也難以打開局麵,其天然氣母站隻在設計產能百分之十的基礎上艱難運營。他說,冬季用氣量會大一些,但是平均折算下來,隻有兩萬方一天,投資回報根本沒法談。
200億投資吃不飽
嘉和中油、百色新能等企業遭遇“攔路虎”之時,中石油高達200億元的投資也麵臨著困境。
中石油天然氣銷售廣西代表處副總經理趙黎對本報記者說:“中石油已經在廣西完成了天然氣管道骨幹網絡建設,總裏程達到了2066公裏,總投資約200億元,但是現在由於加價等因素,製約了廣西當地天然氣發展,對於中石油來說巨大的投資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果,對於廣西當地來說,也是經濟發展的製約因素。”
據了解,中國石油在廣西一共建設了西氣東輸二線、中緬管道廣西段兩條幹線和蒼梧-賀州、南寧-百色等七條支線,管道覆蓋了12個地級市、18個縣市。
函件中還提到,近年來中石油向廣西逐年增加供氣,但是增長幅度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中石油表示,中石油為廣西天然氣用戶供氣,主要是通過廣西管網公司按照統購統銷模式買斷後賣給用戶,出現了種種問題。中石油指出,與直接供氣給用戶相比,管網公司存在增加了工程投資和運營成本,導致向用戶供氣成本偏高,影響了用戶天然氣消費量。中石油在函件中提出,這種“統購統銷”模式與國家發改委等部委出台的一係列政策明顯不符合,存在合規性風險。
據了解,國家發改委在2016年以來陸續出台相關文件明確提出了“建立用戶自主選擇資源和供氣路線的機製,用戶可自主選擇資源方和供氣路徑,減少供氣層級,降低用氣成本”,以及“天然氣主幹管網可以實現供氣區域,不得以統購統銷等名義,增設供氣環節,提高供氣成本”。今年10月23日,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發布公平競爭審查製度實施細則,明確提出限製地方政府采取有利部分行業或企業的壟斷性政策及其他市場幹預措施。
然而,正如中石油致函廣西自治區的函件中顯示,“統購統銷”加價正在影響著天然氣行業的發展。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廣西、廣東、江西等地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加價模式。目前,廣西管網加價0.36元/方、江西省管網代輸費0.35元/方、廣東省管網代輸費0.24/方。接近中石油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國家在西氣東輸一線和二線建設上的投資高達數千億元,巨大的投資卻遭遇到了加價帶來的“腸梗塞”。
麵對這樣的情況,中石油也承受著巨大投資無法發揮效用的壓力。中石油向國家發改委進行匯報時明確提出,中石油增加天然氣資源供應,加快重點管道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天然氣市場開發,推進管網公平開放和天然氣市場交易;同時,積極發展直供直銷用戶,降低企業用戶用氣成本,但這些工作與部分省管網“統買統賣”或“統一代輸”運營模式產生矛盾。
中石油表示,盡管國家主管部門三令五申,但在部分省份正在製定或已經下發的加快省內天然氣利用文件中,再次強調要通過省管網“統買統賣”或“統一代輸”。
神秘的廣西管網公司
麵對嚴峻的形勢,中石油向國家發改委提出了三點建議:建立落實用戶自主選擇資源和供氣路徑的機製。國家天然氣主幹管網可以實現供氣區域,省管網不得以統購統銷名義,增設供氣環節,提高供氣成本。對於目前省管網沒有實質性投入或用戶不需要提供輸配服務的加價,要予以取消;省級天然氣主幹管網由省能源主管部門統一規劃,避免重複建設;有步驟、分階段推進省管網建設。
中石油向國家發改委提出三點建議之外,也向廣西自治區提出了“雙選”及供氣企業不得以“統購統銷”名義增加供氣環節和提高供氣成本。
然而,本報記者在廣西調查期間卻了解到,當地依然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著進一步加大“統購統銷”的力度。本報記者獲悉,今年8月底在廣西自治區領導主持下,廣西自治區發改委、物價局等部門參加,聽取了廣西投資集團的情況匯報。其中,廣西投資集團提出了“全區一張網、同網同價”的意見。
截止到記者發稿時止,《中國經營報》記者與廣西自治區相關領導以及自治區發改委、自治區能源局領導進行了聯係,並多次前往自治區發改委及自治區能源局辦公室,然而相關部門及負責人均未對實質性問題進行回應。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實地探訪發現,具體實施“統購統銷”加價的廣西管網,曆史也頗有背景。
2011年4月2日,廣西自治區發改委以桂發改能源(2011)258號文件的形式下發了《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廣西天然氣支線管道和各市天然氣專供管道建設及城市燃氣業務等若幹問題的通知》。在通知中,明確提到中石油同意將國家“十二五”分配給廣西的天然氣供氣量23億立方米提高到50億立方米以上,而廣西自治區也同意將廣西區內天然氣分銷經營權特許給廣西中石油昆侖天然氣有限公司。
工商檔案顯示,廣西中石油昆侖天然氣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7月5日。這意味著,廣西自治區文件下發之時,廣西中石油昆侖天然氣有限公司尚未正式注冊成立。這家還未降生就獲得了特許經營權的公司,由昆侖利用、廣西投資集團、瑞川新能三方投資組建,總注冊資本為40000萬元。然而,2012年陶玉春落馬,昆侖利用被“合並”到兄弟公司。其後,中石油案件發酵,廣西中石油昆侖天然氣有限公司從投資人到名稱均發生了一係列的變化。目前,該公司已經更名為現在的廣西廣投天然氣管網有限公司,股東也從三家變更為廣西投資集團和瑞川新能,中石油的身影由此消失。根據天眼查提供的工商檔案資料顯示,廣西投資集團出資30200萬元,瑞川新能(北京)投資有限公司出資9800萬元,股份占比分別為75.5%和24.5%。
工商資料顯示,廣西管網經營範圍包括天然氣管道建設、輸送及相關技術服務,天然氣銷售核定的經營類別等。根據廣西投資集團官網上的消息,廣西管網自2013年1月19日投產,目前,公司已投產運行的場站有南寧分輸站等13座場站,日輸氣量為100萬方左右。
《中國經營報》記者與廣西管網聯係未能獲得進一步情況,但從接近廣西管網公司的人士處了解到,2017年廣西管網在全區的銷售量會達到4個億氣量。按照這一數據簡單計算,今年廣西管網收取的“過路費”或達到1.5億元。
中國社科院工經所研究員羅仲偉表示,廣西出現的天然氣加價情況會產生一些不利後果:一是地方視野短淺,隻顧眼前蠅頭小利,實際從長遠來看將得不償失,一旦有替代選擇,下遊用氣企業會立即拋棄;二是誠信喪失,外來投資會三思而行;三是本地的用氣企業也不堪重負,本就不高的競爭力繼續下降。
(原標題:中石油緊急向國家發改委匯報 200億天然氣投資遭遇“腸梗塞”)
最後更新:2017-11-11 23: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