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供暖季漲價限氣 氣源地“氣荒”再襲
10月31日,陝西、內蒙古的液化天然氣企業陸續接到了中石油的通知稱,11月國內開始全麵集中供暖,由於供需矛盾突出,將陝西、內蒙古LNG(液化天然)工廠的天然氣價格上調至1.88元/立方米。這已經是9月以來,中石油第二次上調LNG天然氣價格。
在此前中石油開展的10月管道氣競價交易中,陝西、內蒙古LNG工廠作為試點,要求企業用氣量全部都要在交易中心競價完成。競拍起價1.43元/立方米,最高限價為1.70元/立方米。
但競價交易並未如預期順利。後續中石油將供應價格從1.34元/立方米上調至1.61元/立方米。如果再算上此次上調到1.88元/立方米,兩個多月以來,陝西、內蒙古LNG工廠用氣成本上升了40%,漲價未來也將傳導至終端消費者。
在近期的環保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環保部相關官員表示,現在天然氣價格在一些地方確實有波動,對此環保部正與有關部門協調此事,將確保市場平穩。
提價限氣“氣荒”再襲
《中國經營報》記者獲得的一份來自中石油天然氣西部公司蒙西代表處的函件顯示,中石油增加補充采購大量高價現貨彌補缺口。在盡量滿足城市燃氣供應的情況下,不能足額滿足陝西、內蒙古區域LNG工廠客戶用氣需求。
其稱,經努力平衡,中石油向陝西、內蒙古LNG工廠供氣量為600萬立方米/日,11月起供氣價格為1.88元/立方米。中石油長慶油田內部人士以及多個LNG企業也都向記者確認了此次漲價的消息。
根據一家能源谘詢公司向記者提供的數據,陝西和內蒙古是中國LNG的最大生產地,總產能為4000萬噸/天,占到國內LNG產能三分之一以上。陝蒙兩地實際開工、並使用中石油天然氣的LNG工廠,每天的天然氣需求量約為1760萬立方米。
而現在中石油的供氣量為600萬立方米/日,也意味著陝西、內蒙古兩地LNG工廠的開工率或降到三成左右。
金聯創天然氣分析師苗瑩瑩表示,用氣成本上升也導致LNG出廠價 “水漲船高”,陝西及內蒙古LNG出廠均價已達到4200元/噸,較兩個月前上漲了1100元/噸, 漲幅約為30%。
供給端價漲量跌,但下遊需求卻在快速增加。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由於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工程加快,二地“煤改氣”力度加大,今年前三季度的城市燃氣、發電用氣、工業燃料、化工用氣需求全麵增長,前三季度全國天然氣消費量約為171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5.7%左右。
此前,國家能源局西北監管局長黃少中向媒體提到,2016年11月15日至2017年3月15日,陝西省天然氣供應實際缺口超1.6億立方米。初步預測,由於天然氣使用增長及“煤改氣”影響,陝西今冬明春采暖期天然氣需求缺口將超6億立方米。
“今年因為環保政策因素影響,下遊天然氣需求旺盛,供應確緊張。”陝西屹立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經理陳誌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的LNG運輸現在成本也上升了很多,這種由上遊傳導的漲價最終都由終端消費者買單,過快的漲幅將不利於下遊“點供”市場利用,或也將影響各地的“煤改氣”進程。
9月13日,陝西省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了陝西省天然氣供需銜接協調會,要求各市各企業落實“煤改氣”需求氣量,務必於9月底前簽訂民用氣硬缺口合同。
據了解,LNG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煤改氣和車用氣,兩者占比達85%~90%,發電用氣和城市燃氣使用占比較少,約為10%~15%。
陝西一運輸車主表示,現在LNG氣價上漲之後,燒氣和燒油的成本幾乎持平,但是一輛LNG重型卡車比燃油車價格高出近10萬元,後續維修成本也大,很多地方的加氣站也比加油站少,所以感覺LNG卡車經濟優勢越來越低了。
無奈卡殼的競價交易
陝西是全國最重要的油氣生產基地之一,坐擁國內第一大油氣田長慶油田和全國唯一的地方油氣田延長石油,長輸管道陝京線、榆濟線、西氣東輸一線、西氣東輸二線也從陝北、關中穿過。
作為氣源地的陝西遭遇“氣荒”,究竟是什麼原因?
根據南方能源觀察的統計,長慶石油年產氣量近400億立方米,其中一半來自陝西。長慶油田天然氣產量近年增產乏力,陝西省的天然氣消費增長速度也有所放緩。而由於陝西本地天然氣氣量55.3%外輸,44.7%自用,其中外部市場主要集中在華北地區,尤其北京地區的供氣82%來自陝西。隨著需求的增加,本地保障能力受到限製。
而201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調整天然氣價格的通知》發出,明確了天然氣價格改革思路,將原有的“出廠價+管輸費=門站價格”的定價方式,更改為根據市場製定門站價格、再反推出廠價格。這對於作為氣源地的陝西而言,定價方式由出廠價變更為門站價格,氣價漲幅較大。也由此拉開了陝西省相關部門與中石油之間的博弈序幕。
2017年開始,中石油改革了自身的銷售體製,在全國建立了五大區域天然氣銷售分公司,推動競價銷售提升價格的市場化程度。而這一變動與山西省內統購統銷、輸配氣一體的油氣企業和管道氣液化工廠的存在衝突越發突出。
回溯兩個月以來,天然氣價格的上調,一個關鍵的事件不能被忽視,那就是9月中旬,中石油天然氣銷售分公司在東部、北方、南方、西部及西南五個區域分批次開展管道氣網上競價交易。
首場東部的交易共成交146筆、共計900萬立方米的管道天然氣,成交均價為2.5元/立方米,全部以最高價成交。
根據中石油天然氣西部分公司發布的《關於開展陝西、內蒙古自治區LNG工廠用天然氣專場競價交易》的通知,自9月起,中石油天然氣銷售分公司不再安排陝西、內蒙古各LNG工廠用戶(含轉供)用氣計劃,LNG工廠用氣均須在交易中心上競價交易完成。
9月18日,陝西、內蒙古LNG專場交易展開,掛牌8000萬立方米天然氣,競拍起價為基準價1.43元/立方米,最高限價為1.70元/立方米。
最高限價1.70元/立方米這個價格也比此次公布的1.88元/立方米要低不少,但是在9月18日,西部陝西、內蒙古LNG專場交易上,卻一改此前東部地區競價“火爆”局麵——當天隻成交了5000萬方,而且基本上都以基準價1.43元/立方米成交,隻有首單兩筆加價1分錢。
不僅如此,交易當天下午還未結束,就匆匆收場。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對外稱,由於“係統技術原因”交易暫停。
據記者了解,實際上,這次交易暫停的背後另有隱情。
就在9月18日當天交易開始,陝西省液化天然氣產業協會即委托康達西安律師事務所,向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通過微信及書麵形式發去了律師函,認為此次交易違法,要求立即暫停交易。
代理律師李蓉告訴記者,根據《價格法》的規定,主要包括了市場調節價、政府指導價和政府定價三種形式。市場調節價是由經營者充分競爭形成的價格。但是國內70%以上的長輸管線掌握在中石油手裏,陝西、內蒙古的LNG工廠要獲得天然氣原料基本上隻能向中石油購買,所以這種情況應該是在政府指導價範圍內進行定價。
而且,此次交易選取的1.43元/立方米是蘭州的基準價格,這一價格比陝西、內蒙古的工業用氣價格高出0.09元/立方米,采取的價格也沒有和下遊LNG企業進行過協商。
另外,此次交易機製是將1.43元/立方米作為底價,上浮20%至1.70元。這種交易機製隻能向上不能向下,違反了國家發改委的規定。
2015年11月,國家發改委將當時調整後的非居民用氣門站價格改為基準價格,並明確供需雙方可以基準門站價格為基礎,在下浮不限、上浮20%的範圍內協商確定具體門站價格。
李蓉認為,如果要競價交易,應該以當前陝西、內蒙古1.34元/立方米的基準價、上浮20%即1.488元/立方米為最高限價、下浮不限的交易方式進行交易。
由於對交易價格及機製存在爭議,陝西、內蒙古LNG企業也向地方政府、國家發改委反饋了此事。
博弈的結局是,中石油天然氣西部分公司沒有再安排對陝西、內蒙古自治區LNG工廠的天然氣競價交易,但是供應價格上調至1.61元/方執行,較此前的1.34元/方上漲了20%。
陳誌強告訴記者,石油天然氣企業既擁有上遊資源又占據了中遊管道,下遊用戶缺乏議價能力,隻能被動接受漲價。近兩年來國內天然氣市場改革力度很大,相較於市場熱議的管網獨立,企業更希望能夠培育出多元化的市場主體,加大供應和競爭。
最後更新:2017-11-04 12: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