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89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百萬億家族財富麵臨“交班” 私行信托逐鹿傳承風口

中國私人銀行業正麵臨一場“供給側革新”。

從2016年的58萬億元到2020年預計百萬億元,中國高淨值人群財富迅速膨脹。雖然近年來私人銀行正在加速深入高淨值市場,然而,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末,國內各家私人銀行管理的資產規模僅10餘萬億元,滲透率仍然較低。

與此同時,私人銀行亦麵臨信托、保險、第三方財富管理等機構分羹的壓力。為了在市場站穩腳跟,經過十年跑馬圈地後,私人銀行開始挖掘細分客戶的財富需求,伴隨著中國富一代代際傳承需求大漲,家族財富傳承正成為私人銀行的轉型契機。

“服務家族客戶要踐行一套以方案設計為宗旨的服務哲學,從私人到法人、從搖籃到墳墓;要構建一條圍繞家族需求的生態鏈,涵蓋生活與生意、金融與非金融之需;要構建一個開放式、順勢而為、逆勢布局的資產配置平台;要打造一支有專心更有恒心的專業化隊伍。” 北京銀行私人銀行負責人如是表示。

從“創富”到“傳富” 私人銀行藍海掘金

中國私人銀行發展的十年,亦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十年。此前國內湧現出的靠自我經營企業發跡的一大批“創一代”,在這十年更積累了大量財富。

中國高淨值人群財富市場有多龐大?據BCG(Boston Consulting Group )谘詢的數據,中國高淨值人群財富市場保持著較快的增速,2013年高淨值家庭個人可投資資產總規模為29萬億元。2013年至2016年複合增速為26.3%,預計到2020年,中國高淨值人群財富市場將達到14.7%的年均複合增長率,至102萬億元。隨著個人財富的積累,中國高淨值人群亦不斷壯大,2016年中國高淨值家庭約237萬戶,2013年至2016年4年複合增長率為22.2%,預計到2020年高淨值人群複合增速為13%,達到388萬戶。

某國有銀行私人銀行部總經理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中國富裕人群的崛起順應了改革開放大潮的經濟發展規律,而隨著財富的不斷積累,財富結構的複雜性和需求的特異性凸顯。“中國高端人群財富市場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不過從市場占有率來看,目前國內私人銀行的滲透率並不高。”

記者從普益標準獲得數據顯示,在2016年,我國私行客戶數占國內高淨值人群的比例為24.1%,私行管理資產規模占高淨值人群可投資資產的比例為13.91%。

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白瑞明在公開場合表示,中國家族財富管理業務作為新興業務,服務機構論數量不少,但是還處於探索階段,相關法律製度也不太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了市場的發展。

隨著高淨值人士財富市場不斷擴大,私人銀行迎來了新的轉型發力契機。經曆了30多年的財富積累,中國“第一代”富豪已經進入了世代傳承、家業交替的曆史時期。隨著越來越多的“創一代”跨過半百,逐步走向退休的年齡,他們的財富目標從“創富”到了“傳富”。

然而現實情況卻不容樂觀。根據北京銀行與北京信托、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財富管理研究中心、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家族信托行業發展報告(2016)》的研究,以福布斯富豪榜100家民營企業為樣本來看,民營企業家業治理仍然處在初級階段,正在或已經完成傳承的家族企業占比不足40%,創始人多在60歲以後才考慮傳承問題。中國第一代家族正麵臨金融、產業、姻緣與血緣 “三期疊加”的風險。家族與企業的股權、不動產等財富主要構成有待梳理;家族憲章與家族辦公室(Family Office)等家族治理頂層設計尚屬空白;家族信托在家業治理方麵的應用將是一片藍海。

針對客戶需求的轉變,私人銀行開始為客戶提供全球範圍的資產保護和資產傳承的服務,包括設立家族辦公室、家族信托等服務,助力高淨值客戶家族財富的傳承和風險隔離。

這其中不僅國有銀行和股份製銀行,城商行亦有所布局。早在2011年底,北京銀行在城商行中率先啟動私人銀行業務,以“大財富管理”組織模式實現私人銀行服務的公私聯動,采用了支行(含理財中心和財富中心)、分行私人銀行中心、總行私人銀行部“三位一體”架構,構築“1+1+N”服務鏈條,在私人銀行跨平台資源整合體係中統籌兼顧私人與法人、家業與事業服務。

“傳承家業和企業家精神要踐行一套以方案設計為宗旨的服務哲學,從私人到法人、從搖籃到墳墓;要構建一條圍繞家族需求的生態鏈,涵蓋生活與生意、金融與非金融之需;要構建一個開放式、順勢而為、逆勢布局的資產配置平台。”上述北京銀行私人銀行負責人表示。

“分羹者”入場家族信托競逐升級

某銀行私人銀行部副總經理認為,家族財富管理需要建立一個治理機製,比如設立家族信托,建立家族辦公室來管理家族事務,聘請第三方來做家族的管理,來製定規範家族產業的權利和義務,做好家族財富的頂層設計。

隨著財富管理市場的快速發展,私人銀行在迎接機遇的同時,也遇到了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如信托、第三方理財等金融機構都紛紛布局家族信托這一財富管理業務市場。目前,中國境內已有14家商業銀行和21家信托公司開展了家族信托業務,家族信托規模約為441.8億元。信托、銀行、第三方機構與家族辦公室在從事家族信托的業務模式各具特色,初步可歸結為資產管理型、競爭合作型、投行/基金型、機構部門型和三方平台型5類。

其中,商業銀行雖然因沒有信托牌照及長期以存款立行的相對劣勢。但由於對於大多數家族企業的“創一代”來說,自身代表企業和個人的雙重身份,容易形成“公私聯動”,使私人銀行成為客戶財富管理的第一“入口”,且擁有信譽基礎、自管能力方麵優勢突出。業內人士認為,未來私人銀行的管理會逐漸走向主動型,通過專業化的能力和經驗,對市場進行判斷。

“家族信托解決的是財富管理中的管和權的分離,最終期望是凝結第一代創業者的情懷,幫助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傳承至第三代、第四代。”上述北京銀行私人銀行相關負責人說,針對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北京銀行通過家族信托的安排和設計,圍繞創一代企業家的子孫與事業開展公益慈善、姻緣與血緣家庭關係管理、私人與法人財產分隔以及資產配置的國際化。

隨著高淨值人群不斷的壯大和眼界的開闊,私人銀行客戶的財富管理需求更加多樣化和全麵化。除了私人銀行提供的各種金融產品和谘詢服務外,私行客戶對非金融的谘詢和增值服務的需求也十分強烈。為滿足私行客戶的需求,私人銀行聯合國內外知名專業機構,為私行客戶提供各類非金融谘詢服務和各類增值服務,包括稅務籌劃、法律谘詢、房產谘詢、藝術品投資谘詢和公益慈善谘詢。

“以北京銀行為例,多年來北京銀行私人銀行已擁有理論、製度、條款、流程和專業隊伍來為中國的高淨值及超高淨值人群提供家族財富傳承的服務。我行私人銀行在房產管理、股權管理、海外投資、人壽保險嵌套、全權委托、慈善信托為主題的家族信托應用中不斷深化創新。”上述北京銀行私人銀行相關負責人如是說。

普益標準研究報告認為,非金融服務有助於私行提升客戶忠誠度和黏性,是私行不可忽視的一項服務。雖然各家私行紛紛推出自己的非金融服務,但該服務同質性強,容易複製。目前還沒有更好的商業模式,基本上處於概念和試水階段,成本收益不匹配。

隨著2016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慈善法》,並於9月1日起正式實施,國內私人銀行開始嚐試家業治理和財富傳承的更高境界——家族慈善和財富精神。

《慈善法》明確了慈善信托備案與設立的“頂層設計”,填補了我國多年來在慈善領域的法律空白,對我國通過信托機製開展慈善事業有重大意義,家族財富管理的意義升級。

上述銀行私人銀行部副總經理告訴記者,如今中國高淨值客戶亦看中無形財富的傳承現狀,關注人力財富和社會財富的傳承。

“通過私人銀行服務創新打造‘私人銀行+信托公司+慈善基金會’的慈善信托模式,可以引導中國第一代富裕人群財富傳承與家族慈善的有機結合。” 上述北京銀行私人銀行負責人認為。

記者了解到,在《慈善法》實施首日,北京銀行與華能信托、中航信托合作開展家族信托服務,對接家族信托管理資產發起設立國內首批慈善信托並擔任監察人。上述北京銀行私人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行依法對信托公司在慈善信托管理中的受托人行為進行監督,並引導高資產淨值人士在財富管理與家業傳承過程當中回報社會。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家族信托發展仍麵臨諸多困難。例如,“一法三規”構成了當前國內營業信托監管的法律製度體係,但作為一項創新型業務,中國本土家族信托目前尚缺乏針對性的法律法規明確具體的操作便利及流程。此外,中國本土家族信托還麵臨主體地位的單一性、保密製度的不足性、隔離功能的弱有效、登記製度缺乏操作性規定、稅收製度的空白點、監察製度的局限性、信托判例的稀缺性、財產運用的域內性等諸多不利因素。

(原標題:百萬億家族財富麵臨“交班” 私行信托逐鹿傳承風口)

最後更新:2017-12-16 00:35:57

  上一篇:go 賈躍亭四天兩入老賴名單 他還有多少欠債未還?
  下一篇:go 美元指數刷新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