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專家:抓緊修訂《證券法》 盡快推出《期貨法》
資本市場法治建設要助力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的完成。
證監會主席助理張慎峰日前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推動《證券法》、《期貨法》以及私募基金管理條例等修訂或製定工作。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近年來,資本市場法治建設多措並舉全麵推進,成為支持資本市場健康、穩定、有序發展的堅強後盾和有效保障。證監會本著依法監管、從嚴監管、全麵監管理念,紮實推進資本市場法治建設,重點推動建好作為資本市場法律製度基礎的“四梁八柱”,完善資本市場頂層製度設計。但是,麵對資本市場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樣需要與時俱進。
對此,業界專家普遍認為,下一步,資本市場法治建設將突出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處理好穩定、創新和發展之間的關係,不斷完善法律體係建設的總體規劃設計,全麵推動基本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和司法政策的健全和完善,進一步厘清投資者合法權益,維護金融安全,助力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的完成。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建議,完善“良法善治”,促進中國資本市場治理現代化和實體經濟發展,既要抓緊推出《證券法》的“升級版”以及盡快推出《期貨法》,同時又要廣義理解法律。行業協會、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的自律規則也是法律規則的一部分,資本市場必須要有行業自律的規矩。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湯欣表示,未來需要認真做好資本市場法律體係建設的總體規劃設計,全麵推動基本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和司法政策的健全和完善,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清理整合現行有效的法律實施規範,不斷提升資本市場法律製度的係統性和科學性。
作為“四梁八柱”核心的《證券法》,其修訂工作進展長期以來備受各方關注。在2015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一讀”之後,由於種種原因,一直到今年4月24日才進行“二讀”
據了解,在充分考慮我國證券市場實際情況、認真總結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證券法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聚焦七大市場焦點。專家表示,完善證券法律製度,有利於健全市場體係、補齊監管短板、形成發展和監管的強大合力,有利於提高證券業競爭能力、抗風險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讓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基礎功能得到充分發揮,使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障。但是,近年來,我國證券市場在運行中暴露出不少問題,對證券市場規律的認識和把握,還有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如何在法律層麵進行規製,還需要繼續深入研究。同時,如何進一步加深對證券市場的規律性認識,預防新的可能出現的問題和風險,也要引起重視。
對期貨行業而言,同樣需要一部屬於行業的大法。據記者了解,2007年實施、2012年修訂的《期貨交易管理條例》,至今仍為我國期貨市場最高層級的立法。
對此,期貨領域專家表示,近年來我國期貨市場運行平穩,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進一步發揮,《管理條例》已不適應期貨及其衍生品市場深化發展的要求,必須加快推動製定《期貨法》,引導我國期貨市場進一步改革發展。
按照全國人大立法規劃,《期貨法》是本屆人大確立的一項重要財經法律。今年5月2日,中國人大網發布全國人大常委會2017年立法工作計劃。根據計劃,製定《期貨法》等被列入預備及研究論證項目。
據記者了解,證監會一直積極配合立法機關推動這一期貨及其衍生品市場基礎性法律的立法進程。同時,證監會高層也多次表態,加快推進《期貨法》的製定工作。
上交所原理事長桂敏傑認為,製定《期貨法》可以對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市場進行全麵規範,對場外衍生品交易進行適度監管,使期貨能在國民經濟更多領域發揮作用。同時,加快推動製定期貨法是更好地保障期貨市場安全的需要,將已為期貨市場實踐證明有效的風險控製措施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提高其法律效力,可以更好地保障期貨市場的安全。
上市公司是證券市場的重要基石,為了加強上市公司監管,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證監會在多年前就已開展研究,推進製定《上市公司監督管理條例》的工作。
其實,早在2007年,國務院法製辦就公布了《上市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並對我國上市公司監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做出了具體規定。但是,這部被稱為給上市公司戴上“緊箍咒”的條例遲遲未出台。
專家表示,上市公司作為我國經濟運行中最具發展優勢的群體,是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石和投資價值的源泉。隨著證券市場的不斷發展,我國上市公司不斷發展壯大,已經成為推動企業改革和帶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中堅力量。但是,由於上市公司的規範條例長期缺位,很大程度上製約了上市公司的規範運作以及依法監管的效果,影響了上市公司質量的提高,因此,推出《上市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刻不容緩。
8月30日,國務院法製辦就《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時間為一個月。
作為連接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紐帶”和“引擎”,經過多年迅勐發展,私募基金在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等方麵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不可或缺的力量和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力量。
來自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0月底,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1628家,已備案私募基金63248隻,管理基金規模10.77萬億元,如果從單家的管理規模來看,管理基金規模在100億元及以上的達到183家。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副會長張小艾表示,私募基金是重要的直接融資工具,擔負著將社會資金轉化為金融資本,服務實體經濟的重擔。“私募基金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有利於產業結構優化和經濟轉型升級,提升資源整合和重組的效率。”
但是,在私募基金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以私募名義變相公開募集資金、部分私募基金資金募集和投資運作不規範等問題。因此,就必須要有專門的行政法規對這些行為加以規範,為私募基金活動、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據。
事實上,據記者了解,此前監管層不止一次表示將盡快出台《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夯實私募基金監管法律基礎。
業界認為,私募立法,解決了證監會和基金業協會對私募基金監管的法律法規基礎。私募立法明確了監管要求,意味著私募基金的發展將會“由粗到細”,這對規範私募基金行業發展,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原標題:專家:抓緊修訂《證券法》盡快推出《期貨法》)
最後更新:2017-11-28 01: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