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16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轉載】小米的野心:新時代下的開放生態

隨著互聯網用戶量增長速度的逐漸放緩,中國互聯網開始步入“下半場”。企業競爭從用戶之爭向平台之爭轉移,移動終端也從關注數量轉向重視質量,種種根植於互聯網環境的新型競爭行為不斷湧現,市場也亟需創新來引入新的發展機會,開放平台隨即在國內得到了迅速發展。

針對企業開放業務的核心邏輯,小米開發者生態負責人李曉璐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她認為:“企業所追求的目標就是業務的成功,在移動互聯網領域,企業需要將更多的用戶聚集在平台上,並向他們提供內容和服務,那麼平台自然需要引入更多的內容提供商、開發者來提供相應的內容和服務。這時候,平台勢必就要向合作夥伴開放出自己最具優勢的部分。”

既然開放業務是需要基於企業自身優勢來做開放的,那麼回歸到小米本身來說,它采取的又是怎樣的業務模式?跟大家分享一張最近出鏡率頗高的旋風圖:

 

這是最近雷布斯在外界講得比較多的小米戰略模式。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小米的核心戰略包括了以下三個部分——硬件、互聯網、新零售。

2010年,小米在創業初期做出了自己的第一個產品MIUI,期間保持了一天開發一個體驗版、一周更新一個開發版的頻率,逐漸吸引和聚集了眾多熱情的米粉;基於MIUI這個ROM的優勢,小米借勢又發布了自己的硬件產品——小米手機,其最初的用戶正是線上積累的眾多米粉;為了將小米手機準確送達至米粉受眾,小米又順勢而為做了小米網。至此,小米在自身的業務模式上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

圍繞硬件、互聯網、新零售三大核心業務的開放,深度挖掘三大核心業務的價值,然後將自己在這三個方向上最有優勢的部分開放給開發者,這就是小米的開放戰略。

那麼,小米開放平台的業務邏輯,又是如何與小米的戰略優勢進行結合的呢?近日,李曉璐作為第六屆TOP100全球軟件案例研究峰會的開幕式嘉賓,在現場為大家詳細解讀了新時代下開發者所麵對的開放生態,以及小米直達服務的特質與優勢。

 

李曉璐坦言,小米在開發者生態圈深耕已有四年時間,在這四年中持續挖掘小米內部優勢,為開發者輸出靠譜的服務能力及平台價值。目前已有24種不同類型的服務對外全麵開放,涵蓋了從立項開發到上架推廣的全流程。從小米團隊的經驗來看,開發者對於開放平台的需求大體可以分為兩類,簡稱“水電煤”和“加速器”。其中“水電煤”一般代表基礎設施共享,譬如雲服務;“加速器”即平台及用戶價值輸出,譬如運營推廣。

對於小米直達服務的推出,李曉璐認為,這是順應技術趨勢的必然結果:移動APP的發展速度放緩,長尾開發者流量的獲取成本越來越高,市場急需創新來引入新的發展機會。而移動APP目前存在的缺點,包括應用孤島、體積大、分發代價高、版本碎片、更新緩慢、開發代價高等問題,恰恰就是創新的機遇。與此同時,H5則有易傳播等優勢,通過結合移動APPH5這兩者之所長,小米直達服務以Hybrid技術加平台的形式解決了這些問題。

小米為其直達服務給出的定義是:秒開及內容直達。

據悉,小米直達服務的核心,在於它是一個操作係統。就目前而言,操作係統仍然是用戶使用手機的第一入口。在入口層盡可能地貼近用戶,用戶的體驗才會最好。在之後的媒體專訪中,李曉璐向趣味科技小編透露:“小米手機上95%的應用下載來自小米的應用商店。這說明小米的應用分發已經是絕大部分用戶使用小米手機時的習慣。如果說應用商店的下一代有新的服務分發形態,那麼在做新的生態探索和新的生態培養方麵,操作係統仍然有很大的優勢。”

此外,小米直達服務還提供了橋接模式,將很多API暴露給前端,在此基礎上提供藍牙、傳感器等係統功能,此外還暴露了如賬號、推送、支付等很多服務能力。在此基礎上,小米還提供了一套JS開發框架,除逐漸暴露標簽、接口能力以外,還提供了APP開發需要的頁麵生命周期管理、頁麵之間路由跳轉等功能。整個核心采用的寫法是模板+數據綁定,這也是目前前端比較流行的一種寫法,可提供模型-視圖-視圖模型(Model-View-ViewModel,簡稱MVVM)模式框架的實現。

據介紹,小米推送目前的規模已經做到了月活8.4億。這也就是說,絕大部分移動端的推送都是通過小米進行推送的,而且有3/4的體量來自非小米的手機,比如iOS以及其他安卓機型,開發者也達到了1.5萬家左右。小米推送是小米開發者生態的最直接體現,以上數字說明,小米已經擁有相對比較成熟的開發者服務。而小米直達服務勢必還將在開發者側發力,構建更為成熟的開發者生態。

對於開發者來說,Native原生形態遇到的最大瓶頸,就是流量的獲取成本太高,用戶從應用商店下載的APP激活率隻有60%。而小米直達服務這樣的新型應用形態,使得用戶開啟應用不再需要下載,點擊即可激活。除此以外,小米直達服務還提供了對H5形態的兼容,傳統H5可以跳轉到直達服務上,把過去H5無法承載的滑動流暢度、頁麵切換、添加到購物車等體驗,在直達服務上實現提升。而對於原來的H5開發者來說,則可以無縫地將比較弱的H5功能轉化成類似於Native體驗的全新服務形態,提升用戶轉化率。

隨著移動互聯網產品競爭的日趨白熱化,如何解決商業變現成為了擺在很多創業團隊麵前的難題。產品如果不能持續盈利,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打擊開發者的積極性。針對商業化變現這個問題,李曉璐表示:“直達服務生態類似Native生態,商業模式基本可以複用Native生態的變現方法,無論是廣告,內容,增值服務等變現模式。而更有吸引力的地方在於:由於交互環節的大大縮短,用戶無需下載即可直達交易環節,增加了最終成單的可能性。因此在O2O等交易型業務模式上,直達服務有相當的優勢。”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小米直達服務不僅僅是技術驅動,而且還承擔起了生態建設的角色,既影響小米硬件、互聯網、新零售三大業務形態,也影響用戶側、開發者側、合作夥伴側的整個產業鏈條。通過小米直達服務,我們看到了小米在生態建設上的野心和決心。如果說當年雷軍的名言“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上天”是對小米手機成功的一種謙遜態度,那麼如今的小米直達服務,是否也能成為激活整個生態圈的關鍵棋子?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原文作者:趣味科技  原文出處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中觀點不代表小米社區;原文作者若有異議,請聯係樓主妥善處理


最後更新:2017-11-14 07:44:06

  上一篇:go 小米6可以讀出sim卡的手機號,但是一直無服務
  下一篇:go 好多軟件都卡在進入界麵進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