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2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新華社主管報紙頭版:經濟同步增長為貨幣緊縮提供契機
剛剛落幕的IMF和世行秋季年會透露出對經濟前景較為樂觀的態度,但對發達國家持續低迷的通脹水平依然感到擔憂。美聯儲主席耶倫表示,美國經濟今年最大的意外是通脹,但她估計通脹疲軟不會持久,持續發展的經濟實力將保證循序漸進加息。管中窺豹,或許能從中找到未來全球央行貨幣緊縮進程的些許端倪。
未來,主要經濟體央行貨幣政策將持續呈現寬中趨緊的特征,央行之間的分歧將逐漸從貨幣政策取向不同轉為方向相同,但步伐不一致,但這一過程仍很難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IMF近期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將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上調至3.6%,2018年為3.7%,此數值較7月份預期值均上調0.1個百分點。IMF還預計今年全球75%的經濟體增速都將加快,這也是全球經濟近十年來最大範圍的增長提速。
無獨有偶,OECD的數據也對全球經濟複蘇表現出樂觀。本月,OECD稱,該組織追蹤的45個國家今年全部有望實現經濟增長,其中33個國家的增速將比一年前加快。這是2007年以來45個國家第一次全部實現增長,也是2010年以來經濟增速加快的國家數量最多的一次。
這種並不經常出現的同步增長現象給各國微調政策組合,適時推進結構性改革,改變貨幣政策唱主角的意願創造了較好的條件。
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以來,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的分歧不但沒有縮小,反而還經曆了一個分歧加大的過程,這主要和美國經濟率先在全球表現出一枝獨秀有關,貨幣緊縮方麵,美聯儲也一直在有滋有味地唱著獨角戲。現在,美聯儲進入縮表和加息組合的新階段,其他經濟體在經濟好轉的情況下也有了更多空間來重新權衡各種政策組合,實施非常規貨幣政策的經濟體也麵臨新的選擇。如果經濟增長動能繼續保持,勢頭能夠持續,那麼這些經濟體有望從明年開始逐漸結束超寬鬆貨幣狀態。
盡管貨幣緊縮可期,不過過程仍會較慢。主要經濟體如歐洲、日本總體利率環境是超低的,並且仍然都在實施量化寬鬆。從經濟表現上看,歐洲有望比日本更早結束量化寬鬆,但量化寬鬆的規模調整也是漸進的。已經開始縮表的美聯儲初期縮表規模極其有限,加息如能漸進推進,到明年底利率水平也才能接近2%。
更為主要的是,各國的通脹之謎仍然沒有答案。耶倫認為,今年的通脹表現是一個意外,其實也可以說是意料之中的意外。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並不否認歐洲經濟的增長,但同樣擔憂歐洲的通脹水平未能達到目標,因此表示需要在貨幣政策方麵除了信心之外要保持更多的耐心。通脹之憂是不少經濟體的共同問題。英國雖然通脹逼人,但是經濟表現卻不爭氣,因此,喊了許久的加息之聲起起伏伏,始終未能成真。
當然,經濟增長動能的進一步積累,仍可能加速物價和薪資的上升,從前一階段表現看,這一過程比較緩慢,未來沒有特殊因素支持的話,也需要一定時間。但是,隻要經濟同步增長勢頭不變,全球貨幣緊縮力度加大隻是時間問題。
(原標題:經濟同步增長為貨幣緊縮提供契機)
最後更新:2017-10-27 07: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