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05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減持新規”發布將近半年 違規減持減少監管高壓不變

距5月26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幹規定》(以下簡稱“減持新規”)已將近半年,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規模同比下降明顯,違規減持、清倉式減持等行為明顯減少。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從2017年5月26日到2017年11月15日,累計有885家上市公司大股東發生減持行為,減持金額1795億元,同比均大幅下降。

同時,監管部門對違規減持等行為仍保持高壓態勢。上交所近日發布的《關於做好落實減持新規相關信息填報工作的通知》,重點規範減持相關基礎信息的填報。上交所明確信息填報主體責任。對上市公司及相關信息披露義務人未按要求及時填報、更新,或者所填報的信息存在差錯、遺漏的,上交所將會視情況對公司及相關責任人采取相應的監管措施或予以紀律處分。

業內人士認為,上交所此舉意在加強對上市公司董高監等持股信息摸查,繼續保持對減持行為的強監管。

減持新規效果顯著

據東方財富choice統計,從今年減持新規發布至11月15日,發生減持行為公司數量同比下降22%,減持金額同比下降幅度高達45%。

上海一家中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監管部門對維護投資者利益,維護市場穩定態度堅定。此前,大行其道的清倉式減持等行為受到越來越嚴的限製,是減持規模減少重要原因。

減持新規對市場影響正逐漸深入。以大宗交易為例,因為交易隱蔽性高、規模大、結構設計靈活,大宗交易此前一直是大股東減持重要通道之一。但是,目前大宗交易規模逐漸萎縮,行業從業者紛紛謀求轉型。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從5月26日到11月15日,市場累計發生大宗交易1253次,累計成交規模1904億元,同比下降45%。

上海一家從事大宗交易的私募總監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在減持新規發布後,部分大宗交易私募就開始轉型減員。目前,這一趨勢更明顯。大宗交易接盤資金在逐步減少。

“我們現在的策略是多元化,包括個股期權、對衝基金甚至產業基金等都會涉及。”這位人士介紹,大宗交易萎縮迅速,公司在尋求新的發展方向。

除擴展業務領域,大宗交易原有業務在轉變方式。在監管趨嚴後,接盤方會采取措施避免雙方複雜的資金往來,以減少接盤機構的“代持”嫌疑。這位人士介紹,類似融資方式對標的公司質量要求很高。

一些私募的投資周期逐漸拉長。前述投行人士表示,由於投資周期拉長,快進快出的投資行為減少,資金目前投資上市公司變得更看重基本麵,價值投資成為共識。

違規減持難打“擦邊球”

在減持新規發布後,上市公司“繞道”手段層出不窮,但是從目前市場反饋的信息看,監管部門對這些新通道的封堵卓有成效。

此前,市場曾推出“大宗+場外期權”減持方式。該方案的具體做法是,接盤方設立資管計劃,通過大宗交易受讓定增產品所持有的全部定增解禁股票。定增產品賣出所持有的股票獲得資金。為對衝風險,接盤方和減持方簽訂期限6個月場外期權合約,行權時間為6個月後,接盤方通過期權對衝接盤後6個月鎖定期內股價波動風險。

上述方案由於使鎖定期股價風險得以控製,一度被股東和接盤方追捧,但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監管層已要求券商不得在大宗減持中開展場外期權業務。

“過橋式”減持也被遏製。例如,上海證券交易所10月27日披露,近期,上交所核查發現,張某等4名投資者於10月中旬通過大宗交易受讓維維股份大股東的減持股份。根據相關規定,張亮等4名投資者通過大宗交易受讓的上述股份6個月內不得轉讓。但該4名投資者在受讓後的第1或第2個交易日即出現減持少量受讓股份的違規行為。受讓股份僅一周後,該4名投資者在1-2個交易日內通過競價交易集中、大量賣出受讓股份。其中,3名投資者將全部受讓股份減持完畢,1名投資者減持了96%的受讓股份,違規情節極為惡劣。

上交所表示,對此,決定對張某等4名投資者名下證券賬戶做出限製交易6個月的紀律處分決定。鑒於上述投資者的減持行為涉嫌違反相關法規,已將相關線索上報證監會。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監管部門在監管範圍和監管領域都與時俱進,“對於違規減持的遏製效果確實比較明顯。”

(原標題:違規減持減少 監管高壓不變)

最後更新:2017-11-16 06:04:09

  上一篇:go 調研典當、租賃、保理三類機構銀監會或接手監管
  下一篇:go 1239家上市公司年報業績預告出爐 近八成“報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