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8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五糧液已啟動收購計劃:不考慮20億以下的企業 不排除跨界可能

“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

杜甫的詩句,讓我們得以管窺宜賓名酒的曆史。川酒,產量大,名牌眾多,在中國消費市場上曾留下“川酒雲煙”的名聲。川酒的“帶頭大哥”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糧液),市值曾碾壓初到A股的茅台。

但隨著黔酒、蘇酒的崛起,五糧液漸漸被茅台拉開了5435億元市值的巨大鴻溝。

要振興川酒,下一步棋該怎麼走?

11月3日,《國際金融報》記者從五糧液公司內部獲悉了其“強強聯合”收購計劃的最新進展。

“20億以下的都不考慮”

一位五糧液管理層人士直接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目前(公司)正在篩選標的企業,原則上,20億以下的企業都不考慮,寧可空,不可濫。”

一位接近五糧液管理層的投資界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國內規模在20億以上的酒廠不少,可選標的有幾十個。

不過,他也表示五糧液的收購地域不局限於國內,目前也在聯係一些歐洲、澳大利亞的企業、協會。標的企業也正在篩選過程中。“收購國外企業是出於拓展產業鏈的策略,目前白酒的消費場合主要是商務宴請,而商務場合也需要洋酒,所以白酒企業需要拓展這類產品。不過國外的酒莊一般固定資產很重,20億的預算可能不夠。

五糧液甚至在考慮跨界收購,如果有合適標的,不排除金融板塊的企業,而這可能使預算變成“上百億”。

前述投資人還向記者透露,其實從三四年前開始,五糧液一直在做並購。

此前,五糧液的並購主要是為解決生產方麵的一些問題,如處理“不合適”的產能,收購標的較小,也沒有市場影響力。

具體地說,五糧液酒廠生產的每1噸酒中,最多隻有50%能成為符合品牌定位的高端酒,剩餘的產能則需要收購一些規模較小的酒企,做成中低端的產品來銷售,這也算是利用現有產能,向低成本方麵擴張。

而未來,五糧液的收購計劃會更傾向於強強聯合,這也是在學習茅台和洋河的做法。

1999年,茅台收購習酒,兩年後茅台上市;2010年,洋河收購雙溝,組建蘇酒集團。這些在業內看來,都是成功的收購案例。

複蘇階段急於突圍

五糧液的收購思路為何發生轉變?據業內人士分析,這或許是為了在行業複蘇階段,突破競爭對手對其市場份額的入侵。

中信證券分析師認為,本質上,白酒需求結構在過去幾年內發生了良性轉變,大眾白酒消費升級,支撐了大部分中高端白酒需求,固定資產投資及地產複蘇、餐飲行業回暖等積極因素也帶動商務需求增加。

中高端白酒市場在“黃金十年”結束後的低迷期正在過去,再次進入上升通道。高華證券的研報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白酒企業總收入同比增長29%,高於上半年20%的增速;淨利潤增長42%,較上半年的25%明顯加速。

隨著10月結束,白酒企業三季報披露陸續完成,五糧液前三季度實現營收219.78億元,同比增長24.1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9.65億元,同比增長36.53%。

數據顯示,11月2日,五糧液現身深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位居深股通港資成交額第4位,港資總計成交1.88億,淨買入1.16億,淨買入額占該股當日總成交量的6.4%。今年以來,五糧液上漲101.37%,上榜深股通188次,年內外資累計淨買入29.57億。

但是,在交出5年來最好的同期成績單的同時,五糧液也難以忽視愈加嚴峻的競爭局麵。

隨著黔酒(以茅台為代表)、蘇酒(以洋河為代表)的凶勐增長,曆史悠久的川酒麵臨著“進步越慢,領地越少”的緊迫局麵。在資本市場上被茅台遠遠落下的五糧液,正試圖通過“強強聯合”的收購,進一步開疆擴土,以求拉小差距。

除了通過收購處理產能,五糧液也調整過產品價格。

2016年,五糧液兩次將普五的出廠價格上調,從659元/瓶漲到739元/瓶。在年度股東大會上,五糧液上市公司董事長劉中國強調稱,五糧液價格是恢複性調整,符合品牌定位,總體產能達不到目前市場需求。

至於當前,前述五糧液管理層人士透露,公司暫時沒有主動提價打算,而是把目標放在做大需求。

(原標題:獨家 | 五糧液已啟動收購計劃,不考慮20億以下的企業,不排除跨界可能)

最後更新:2017-11-04 00:18:43

  上一篇:go 北京2宗共有產權住房用地成交 1宗普通商品住宅用地流拍
  下一篇:go 亞特蘭大聯儲GDPNow模型:預計美國第四季度GDP增長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