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71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地方國資基金遍地開花 國企改革專項基金加速組建

結構調整及新興產業成為布局熱點

隨著國企改革進入深水區,中央及地方國企改革基金正加快落地,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邁出實質性步伐。據了解,目前重組整合、軍民融合等專項改革基金以及新興產業的基金布局逐漸豐滿,而隨著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目標的提出,業內人士表示未來針對“一帶一路”等的境外基金也有望取得更多突破。

日前在山西成立的山西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基金就是為提升鋼鐵行業集中度,推進鋼鐵行業並購重組、產業升級而設立的。該基金總規模50億元,由山西省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北京建龍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陝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中冶京誠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等多方合夥人共同設立。據悉,這是繼中國寶武鋼鐵集團發起設立四源合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基金、河北鋼鐵集團發起設立長城河鋼產業發展基金後,中國第三支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基金 , 也是第一支由民企和國企聯合發起設立的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基金。

在“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加速的背景下,國資運營平台以市場化原則放大國有資本的引導作用進一步顯現,以資本運營促進國企結構調整、布局優化的基金不在少數。由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發起設立的上海國企改革發展股權投資基金也在近期成立,首期募資達到200億元人民幣。據悉,目前明確出資的企業和金融機構共15家,包括:國盛集團、國際集團、電氣集團、城投集團、城建集團、光明食品集團、長江聯合集團等7家國有企業,浦發銀行、建設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上海銀行、浙商銀行等6家金融機構,及1家民營企業——德力西集團。與此同時,國家結構調整基金、中國太保集團旗下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表達了後續進行戰略合作或投資的意願。

據上海國資委介紹,該基金將配合上海國資運營平台對國有資本的運營管理,擔當起以市場化方式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的功能,促進國有資本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未來,上海國企改革發展股權投資基金將結合在經濟、金融、航運、科創等方麵優勢,發揮國有資本影響力,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促進創新的產業基金、創投基金也成為新一輪國企基金戰隊中的亮點。據悉,重慶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近期聯合上海新微科技集團、重慶臨空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發起了重慶上創科微股權投資基金。根據重慶科學技術委員會公開的數據,該基金規模為3億元,是重慶市首隻專注於軍民融合領域的創投基金。重慶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是由重慶市科技開發區、財政局、重慶市科委等單位聯合出資建立的公司,目的在於促進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除了自有資金外,還代管開發區的產業基金。

此外,由安徽省投資集團組建的量子科學產業發展基金也於2017年12月正式啟動運營,計劃總規模100億元,前後分兩部分設立,主要投資但不限於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測量等量子科學領域有關企業和上下遊企業,以及其他前沿技術企業。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國企向世界一流進軍腳步加快,未來涉及“走出去”及“一帶一路”的基金布局將有望增多。據了解,國家開發銀行旗下的國開金融正聯合廣西投資集團 , 推進廣西東盟“一帶一路”係列基金設立 , 基金總規模500億元人民幣 , 將主要投向廣西和東盟“一帶一路”地區的基礎設施、優質產業等重點項目。在設立基金之外 , 國開行也和廣西簽署協議 , 未來5年雙方將加強綜合金融服務、地方金融發展和海外機構方麵的合作。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指出,目前用基金平台的方式多方籌集資金,實際上已形成國企供給側改革中“金融+”現象。這個現象有利於解決國企改革、供給側改革過程中“錢從哪裏來的問題”,有利於推進國企重組整合、去產能、混改及實體經濟的發展。“作為管資本的重要嚐試,基金是國資運營的一種市場化手段”,他表示,未來地方政府將會更多運用這一工具,這是可以預料的,“金融+”現象將成為國企改革的新動力。

(原標題:地方國資基金遍地開花 國企改革專項基金加速組建)

最後更新:2018-01-12 01:33:53

  上一篇:go 標普刷新盤中紀錄高位
  下一篇:go 2017年中國GDP預計增6.9% 失業率創多年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