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84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國土資源部專家:我國非常規能源發展獲得多項重大突破

從頁岩氣到可燃冰,再到幹熱岩,今年以來,我國非常規能源發展獲得多項重大突破。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主任張大偉日前在上海表示,國土資源部正在向國務院申報天然氣水合物新礦種,組織編製《天然氣水合物勘察規範》。

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今年5月10日,我國在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截至7月9日,試開采連續試氣點火60天,累計產氣30.9萬立方米,平均日產5151立方米,甲烷含量最高達99.5%。

張大偉說,目前來看,天然氣水合物仍是一種潛在能源,開采成本依然高昂。隨著科技不斷突破,預計2030年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年產能達到10億立方米。

伴隨著技術突破,頁岩氣作為獨立礦種,在我國已經實現了從潛在能源到現實能源的跨越。張大偉介紹說,2016年我國頁岩氣產量達到78.82億立方米,預計2017年產量達到100億立方米,僅次於美國、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

我國頁岩氣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力爭實現產量300億立方米,2030年實現產量800億到1000億立方米。“目前來看,我國頁岩氣的產量目標可以實現,甚至偏保守。”張大偉說。

今年以來,在長江沿線,我國頁岩氣勘探開發連續取得重大突破。截至目前,我國累計探明頁岩氣地質儲量7643億立方米。其中,重慶涪陵頁岩氣田累計探明地質儲量6008億立方米,成為北美之外最大的頁岩氣田。

在能源科學家看來,大自然給予人類的能源資源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有很多未來能源有待發現挖掘。

幹熱岩,一個新鮮的名字開始走進了人們的視線。作為地熱能的一種,幹熱岩資源量巨大、分布廣泛,排放幾乎為零,熱能連續性好,具有可觀的商業價值。近期,我國在青海共和盆地3705米深處鑽獲236攝氏度的高溫優質幹熱岩體,實現了幹熱岩勘查重大突破。

張大偉說,全球對幹熱岩有著不同的定義,我國正在組織編製自己的《幹熱岩勘查技術要求》。目前,我國對幹熱岩的定義是指一般溫度大於150攝氏度,埋深6000米以淺,內部不存在流體或僅有少量地下流體的高溫岩體。根據目標規劃,2020年至2030年度,我國幹熱岩有望實現商業化運作。

此外,國土資源部正在積極與國際通用標準建立對接關係,將中國礦產資源儲量標準推向世界。

(原標題:國土資源部專家:我國非常規能源發展獲得多項重大突破)

最後更新:2017-10-16 03:48:18

  上一篇:go 樂視影業否認拒絕股東查賬 雙方說法大相徑庭
  下一篇:go 我國環保企業加速走出去 超六成訂單分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