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央行逆回購首現63天品種 操作利率中性維穩流動性
央行的貨幣政策工具箱裏,又多了一個新期限的逆回購品種。10月27日,央行開展了14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其中首次出現了兩個月期限——63天的新品種,操作量為500億元,中標利率為2.90%。至此,央行常用貨幣政策工具中,1個月到半年之間的期限工具得以豐富。
提前維穩跨年資金麵
“央行選擇開啟63天逆回購工具,可能是出於維穩年末時點資金麵的考量,27日投放的逆回購將於12月29日到期,屆時正好度過年度流動性緊張階段。”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副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告訴記者,較長期限的逆回購投放,有助於平滑流動性,減少市場短期波動。
按照63天的操作期限推算,從下周起,這部分逆回購資金就將實現跨年。目前市場對於第四季度資金麵,尤其是年末時點的流動性仍存擔憂。“央行在這個時點提前操作,有助於為資金麵平穩跨年做準備。”興業銀行下屬興業研究分析師何津津表示,央行操作前瞻性有所凸顯,幫助穩定市場對於流動性的預期,未來63天期逆回購操作有望常態化。
從操作量來看,趙慶明認為並不大,其主要目的可能不是為了補充流動性,而是通過中標利率向市場釋放一定的價格信號。
此次63天品種的利率價格,延續了現有7天、14天和28天品種之間逐級差15個基點的定價方式。何津津認為,2.90%的操作利率顯中性,各期限逆回購操作利率將繼續發揮利率走廊隱性下限的作用。時隔一年之後,央行再次通過逆回購“鎖短放長”,強調機構負債的穩定性,推進“去杠杆”進程。
貨幣政策不轉向操作更顯靈活
其實,早在今年的央行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就已經向市場透露了推出新期限品種的信號。報告指出,研究豐富逆回購期限品種,提高資金麵穩定性並引導金融機構優化資產負債期限結構,維護銀行體係流動性基本穩定、中性適度。
此次工具落地,正是央行貨幣政策計劃的逐步推進。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認為,這並不代表貨幣政策取向的轉變。完善逆回購期限品種,有助於靈活把握和搭配各類期限工具投放和回籠節奏、力度,實現更加靈活精準的流動性調節,其背後透露的仍是央行穩定資金麵水平、削峰填穀熨平擾動的意圖。兩個月逆回購更大可能是對原有流動性投放工具組合的替代。
他認為,考慮到63天逆回購更長,所以,未來幾周大量操作到期時,央行可能就不會再全額續作。
下周,全口徑統計將有10070億元資金到期。其中,11月3日將迎來11月的首筆中期借貸便利(MLF)2070億元到期,剩下為8000億元逆回購到期。雖然央行在10月上旬至中旬連續投放大額逆回購,但這是為了應對稅期高峰和政府債券發行繳款,並非放鬆貨幣政策。因此,業內預期,央行接下來的操作會延續穩健中性的思路,在期限組合上或更趨靈活。
(原標題:央行逆回購首現63天品種 操作利率中性維穩流動性)
最後更新:2017-10-28 07: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