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6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A股6月正式“入摩” 更多境外資金將持續加大布局

2017年6月,明晟公司宣布將把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按照相關時間表,A股正式納入的時間是今年6月1日。有業界人士預計,隨著這一日期的臨近,將會有更多境外資金流入A股布局,對A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市場生態與投資理念,正在產生潛移默化而又深遠的影響。

證券時報記者采訪了多位業內專業人士,雖然對外資流入的原因、方式解說各有不同,但均一致認為當前A股始終處於被外資低配的狀態,從長期來看,外資將持續布局中國市場。

另一方麵,A股市場上目前有不少MSCI主題基金正在申報,香港市場上也有不少類似的專門投資MSCI主題的基金,同時在海外發行的A股ETF的走勢,是A股在海外的鏡像,可代表外資機構的市場態度,對理解A股未來運行邏輯會有一定的幫助。

A股6月正式入摩

2018年開局的幾個交易日中,石化雙雄異動明顯,中國石化4個交易日大漲15.17%,中國石油漲6.18%,加上近期滬股通買入中國石油的力度明顯加大。有業界人士認為,這是由於今年6月1日A股將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因此有外資在提前布局。

對此,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基本認同。他表示,據清暉智庫的統計數據,2017年12月份以來,外資借道滬股通、深股通北上提前布局A股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並且月內北向資金已經出現3次淨流入超過30億元。這些因多次精準抄底著稱的“聰明錢”是不會打無把握之仗的,今年6月初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222隻大盤股值得投資者關注。A股納入MSCI指數具有裏程碑意義,這也是A股被外資接納的一大信號。

信達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研發中心執行總監陳嘉禾則表示“不好講”,除非看到外資機構的交割單。其表示,主流的外資機構通常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經驗,長期以來就是一個風格,偏重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區間驅動隻是一個很小的部分。外資機構不太像A股投資者,主流外資機構不會跟風投資,短期行為幾乎不考慮。

陳嘉禾認為,這一波石化雙雄的連袂大漲,主要是油價帶動,A股、港股相關股份齊漲。目前中國石油的A股比H股溢價超過70%,而中國石化相對好點,其A股比H股溢價超過30%,對重視估值的外資來說,顯然港股更便宜。不過,他認為,從長周期來看,外資會一直布局中國市場。過去A股始終處於被外資低配的狀態,其中既有資本管製的原因,也有國內外認知偏差的因素。中國經濟不斷增長,是全球三大經濟引擎之一,外資目前的配置,對於中國經濟的龐大體量來說肯定是低了,所以外資長期布局是毫無疑問的。

東航國際金融(香港)副總經理廖料認為,當前外資基金對中國市場低配明顯,而外資對A股的悲觀情緒正在好轉。2017年人民幣升值增速大,因此人民幣計量的A股也更有吸引力。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累計升值了4028個基點,幅度達到5.8%。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從2014年開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連續3年出現年度貶值,2016年全年人民幣中間價更是貶值近6.83%。

廖料表示,去年下半年以來外資的配置在增長。中長期來看,隻要中國經濟增速在6%左右,對外資的吸引力會很大。長期來說,用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錢投資新興市場資產,是一個合理的邏輯,隻要這個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的資產價值和匯率均走好。“日前一隻美股上市的A股封閉基金一度大漲10%,收盤也大漲超4%,這也說明了外資的態度。”

對於外資將如何流入布局,香港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表示,外資基本不會到6月1日才開始進入,會在之前先偷步進行買賣,比如提前一個月或是現在就先行分批買入,這是一個有序的過程,以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標的作為篩選對象。

外資影響A股生態

按MSCI公布的A股納入時間表,2018年第一季度,將發布詳細的A股納入文件;3月1日,將“MSCI中國A股指數”更名為“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同時發布新的“MSCI中國A股指數”,追蹤的個股將限定在“滬股通”和“深股通”範圍之內;6月1日,按照2.5%的納入因子將A股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9月3日,將A股的納入因子提高到5%。

事實上,業界普遍認同,短期來看,加入MSCI為A股帶來的增量資金有限,不過,外資機構的投資思路與交易特征,成為業界展望2018年市場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宋清輝表示,在中國宏觀經濟各項因素全麵改善背景下,預計2018年外資對A股的看漲情緒更強,或會加大參與中國市場的力度。同時,北向資金料將會持續流入A股市場,對藍籌股等板塊進行布局。隨著外資加速布局A股,對A股市場風格正在發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價值投資”已在路上。

據廣證恒生的統計,一旦A股被納入MSCI指數,其主要覆蓋的市場指數有三:全球市場指數(ACWI)、新興市場指數和亞洲市場指數。據MSCI估計,全球目前大約有10.5萬億美元的資金在跟蹤MSCI指數,其中約有2.8萬億美元跟蹤全球市場指數,1.5萬億美元跟蹤新興市場指數,0.2萬億美元跟蹤亞洲市場指數,A股在這三大指數中的初始權重分別約為0.1%、0.75%和0.7%,將這些資金與納入後粗略估算出跟蹤這三類指數所帶來的短期潛在資金流入量為:28億美元、77億美元和13億美元,三者總計約118億美元。

在廖料看來,這100多億美元的增量資金,雖然對A股的資金利好非常有限,但是帶來的信號積極。未來隨著A股在MSCI權重提升,還會有增量資金持續進來,A股市場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說明其已被全球資本市場接受。深、滬港通開通以後,北向資金持續活躍就說明了這一趨勢。

確實,MSCI作為全球投資的風向標,為MSCI體係所接納對於A股市場的國際化發展具有標誌性意義,在長期看有利於A股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的興趣和認可,從而改善市場參與者結構和投資風格,進而影響市場生態與投資理念。

中航證券認為,A股市場國際化的不斷推進,會逐步提高機構投資者以及外資在市場中的占比,改善投資者結構,最終提升市場整體的風險調整收益。其通過梳理中國台灣和韓國的股市發展曆程,發現成熟市場都曾經曆過由個人投資者為主向機構投資者為主轉型的階段,並且開放資本市場是改善投資者結構的重要渠道。未來A股市場的國際化進程或許也會不斷優化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從而進一步改善股市的運行環境。

國信證券的研究結果顯示,如果以美股為全球估值體係的基準,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市場與美股估值是不斷收斂的,而且是最終收斂到美股估值存在相對溢價的位置。其判斷,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開放,中國市場估值體係最終也會與國際接軌,呈現出趨同的情況,對A股市場而言,加入MSCI以後,此前存在的許多不合理的高估值將逐步減少,同時低估值公司估值會得到修複。

A股將加大海外聯動

另一方麵,A股入摩的巨大邊際影響目前已經開始,隨著市場的成熟有望持續擴大,未來市場的波動率和換手率不排除進一步下降,與海外聯動將越來越明顯。

財富證券認為,未來隨著A股的國際化,外資對於A股的投資勢必會大幅增加。因此,研究掛鉤A股標的且在海外發行的ETF基金,對理解A股未來運行邏輯會有一定的幫助。

香港市場上有很多類似的專門投資MSCI主題的基金,覆蓋範圍也比較廣,不過非常不活躍,成交量很小。因為活躍度低,相關衍生產品也少,另外買賣麻煩,有限製,隻有規模較大的基金吸引力大些。

廖料表示,香港、美國市場均有跟蹤內地A股的ETF,是外資進入內地市場的渠道之一。其中一些ETF的折溢價狀況,也反映了外資對A股的態度,比如香港市場上安碩A50中國的折溢價狀況就是一個很好的指標,同時其折溢價狀況對拐點也有預判的作用,可以說是A股市場的晴雨表。安碩A50中國是追蹤新華富時中國A50指數的指數ETF,在2017年的漲幅高達42.50%。

此外,目前港股市場上有一些RQFII-ETF,這些 ETF往往被機構用作借道香港投資內地股市的主要工具,業界認為可以代表外資機構的市場態度。一位基金行業人士表示,有些RQFII-ETF也受益於A股入摩,可從三個角度篩選。第一是看與A股納入MSCI的方案關聯度,比如南方富時中國A50ETF,在MSCI建議收入的“222”隻A股中,市值排名的前30隻股份與其持倉完全重合。因此,投資者可關注跟蹤指數標的的具體細節。

財富證券認為,通過對掛鉤A股標的且在海外發行的ETF基金的研究,預計未來A股運行邏輯將會朝全球化、機構化、指數化轉變。具體表現為,市場全球化,外資投票權增加;投資者機構化,市場微觀結構分化;投資方式指數化,被動投資將占半壁江山。

(原標題:A股6月正式“入摩” 外資將持續加大布局)

最後更新:2018-01-06 09:18:55

  上一篇:go PPP進入規範發展階段:央企參與PPP項目呈收緊態勢
  下一篇:go 雄安需要的不是熱錢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