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5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明年起數千億網絡餐飲市場迎全麵監管新規
為解決食品新業態帶來的監管空白,規範網絡食品經營行為,保障食品安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出台了《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該辦法將於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國家食藥監總局食品監管二司副司長範學慧在日前舉行的“2017年中國食品發展大會”上表示,《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明確了網絡餐飲服務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通過第三方平台和自建網站提供餐飲服務的餐飲服務提供者義務,監督管理以及法律責任等內容。“辦法主要是按照線上線下一致原則,強化經營信息的公開,明確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台,質檢網站的責任義務,明確送餐人員和送餐過程的管理。”
9月初,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發布了《走進零售新時代——深度解讀新零售》報告,報告稱2016年網上零售額達5.1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6.2%,規模穩居世界第一。消費在經濟發展中充分發揮了“穩定器”“壓艙石”作用,其中,零售業發揮的作用功不可沒。而生鮮、食品、餐飲類的電商平台體量也在增速加快,從而給保障虛擬交易平台後的食品安全監管帶來了挑戰。
網絡銷售透明化
2015年國務院引發《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推動我國互聯網經濟蓬勃發展,“互聯網+食品”這種新的業態已經乘勢而上,各大商超目前正在陸續推出網購APP,生鮮、送貨等到家,或者線上訂單等業務,最為迅勐的當數網絡餐飲服務。
“2016年中國互聯網餐飲外賣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3500多億元,占全國餐飲業營業總額10%左右。互聯網+食品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但在迅勐發展過程當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範學慧表示。
這些問題包括: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台責任落實不到位,對入網餐飲服務者審查把關不嚴;部分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的食品安全意識不高,經營管理水平有限,經營條件較簡陋,食品安全存在隱患;與傳統餐飲服務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相比,網絡餐飲服務由於經營主體和經營環節增加,涉及信息發布、第三方平台、線上線下結算、餐食配送等,法律關係更加複雜。
“這種互聯網+模式,監管難度較大。由於網絡餐飲的虛擬性和跨地域特點,對行政管轄、案件調查、證據固定、行政處罰、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帶來一些問題。針對上述問題,製定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的管理辦法,非常必要。”範學慧表示。
農產品標準化
除了監管之外,確保食品的源頭安全依然是重點。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副主任陳金發表示,“農產品質量安全必然是農業發展中需要解決的一大重要緊迫和現實的問題。”
陳金發介紹稱,當前農產品供求關係發生深刻的變化,供給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消費需求加快升級,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傳統農戶比重明顯下降,新型經營主體同步發展。另外,農業生產與生態的關係發生深刻的變化,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可持續發展要求更為緊迫,在國內國際市場融合加深,國際競爭壓力日益凸顯下,農產品市場環境更是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這些變化處理的好,能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順利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社會化協調發展,為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否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就會基礎不穩,讓老百姓信心不足,製約國產農產品消費需求,影響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甚至會拖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後腿。”陳金發表示,今後一個時期,農業部重點是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為目標,堅持綠色發展,推進質量興隆,突出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切實保障農業產業發展和公眾舌尖上的安全。
這其中,就要在標準上下工夫,標準是農產品質量安全跟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的基礎。
陳金發表示,重點是在這幾個方麵做文章:一是加快消耗吸收國際組織的一些標準,深入研究主要貿易國的一些標準設計。二是要在國內兩個殘留物標準上下大工夫,爭取在2020年農獸藥殘留標準超過1萬項。“標準其實就是競爭力,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企業能夠通過標準去增強產品在市場的競爭能力。”
但標準化生產是要有成本的,所以隻有實現了優質優價,才可能確保生產者按照標準化的要求去開展生產。
“從科技創新角度講,加強針對農產品商品化的收、存、運、品質等方麵的技術創新。綠色優質的農產品不僅是要產得出來,還要運得出去,賣得通暢,最後才能保證消費者吃得舒心,這是一個很複雜的社會工程。”陳金發表示。
最後更新:2017-12-02 15: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