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維生素價格暴漲 原料藥廠家三季報業績兩重天
一年時間,維生素C原料報價從29.5元/千克暴漲至如今的69元/千克,在這背後,無論是上遊的原料藥生產廠家還是下遊的加工企業,都迎來了新一輪的洗牌。
“維生素價格暴漲,主要還是因為環保問題,環保成本加大,小企業關停,存留下來的壟斷企業都在提價。”一位醫藥行業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明了原因,而在她看來,隨著環保核查力度以及政府對醫藥企業飛行檢查的力度進一步加劇,這一變局極有可能在其他原料藥行業複製、重演。
維生素龍頭企業淨利暴增
主營維生素C的東北製藥(000597.SZ)日前公布出了一份亮眼的三季報:營收41.91億元,增長12.22%,淨利0.8億元,增長1213.92%。在此前公布的兩個季度的財報中,淨利增長也都達到了293.45和360.21%。
東北製藥的財報中顯示,之所以淨利大增,主要原因還是來自於今年以來維生素C價格大漲的原因。數據顯示,從去年11月到今年11月的一年時間內,維生素C的原料價格從29.5元每公斤增長至69元,增幅達到134%。而相比之下,原本維生素C產能僅次於東北製藥的華北製藥,卻因環保核查要求停產以及搬遷等諸多因素錯失此輪增長紅利。該公司三季報顯示,華北製藥今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下降達66%,若在今年剩下的兩個月內公司再次因環保停產,該公司今年業績則不容樂觀。
輻射到維生素行業,根據飼料信息網的相關數據,由於原料藥行業供給的壟斷特性,經過一輪小幅洗牌後,存留下來的供應廠家相約提價。相關維生素種類:維生素A、維生素B係列(1、2、5)、維生素D3、維生素H、維生素K3等產品在進入下半年前後反彈暴增或加快上漲,提價密集期集中在6-8月。
而在此輪公布的三季報中,6家龍頭企業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前三季度,花園生物(300401.SZ)淨利增長287.42%,兄弟科技( 002562 .SZ)淨利增幅157.91%,億帆醫藥淨利增幅63.35%。而相比之下,華北製藥( 600812 .SH)、浙江醫藥( 600216 .SH)、安迪蘇( 600299 .SH)等原料藥巨頭企業卻與紅利失之交臂,淨利降幅分別達到66.47%,67.55%以及41%。
“在這一輪環保核查中,受影響的不僅僅是小企業,很多傳統的原料藥生產巨頭也被停業整頓,如果生產能力不升級,未來環保要求取藥,這些企業的日子會更加難過。”以上分析師表示。
今年8月上旬,第四批中央環境保護督查工作啟動,8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分赴多地開展督察進駐工作。根據環保部要求,對於無法升級改造達標排放的企業,今年9月底前一律關閉。而京津冀周邊是我國原料藥企業分布最為密集的區域,在原料藥企集中地區浙江台州,在2001年之前有2000餘家製藥企業,主要以生產原料藥和中間體的中小企業為主,但加大環保整治力度後,台州關停近千家醫藥化工廠,截至目前僅剩百餘家。
市場觀點認為,由於維生素行業普遍有3個月左右的提價滯後期,因此此番新一輪提價在前三季度業績中尚未完全體現出來,未來將會兌現。包括申萬宏源、中泰證券在內的多家機構也認為,此番漲價將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兌現業績,屆時行業分化將表現得更為明顯。
傳統藥企轉型迫在眉睫
對於原料藥巨頭企業而言,轉型迫在眉睫。兩年前,浙江醫藥在紹興的新廠建成,彼時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就透露,相比較十多年前,如今78億總投資的新廠區花在環保上的投資成本翻了十倍不止。
而伴隨著近兩年衛生部門藥企飛行檢查加速、GMP要求進一步提高以及環保質量要求提升的一係列高壓,傳統醫藥企業可謂真正迎來了轉型期,以維生素為代表的原料藥行業或許隻是行業洗牌的開端。
在此次公布的醫藥行業三季報中,包括麗珠藥業、恒瑞醫藥( 600276 .SH)、複星醫藥( 600196 .SH)在內的創新型龍頭企業依舊業績表現不俗,而包括東阿阿膠( 000423 .SZ)在內的老牌醫藥企業則表現出了增長乏力的態勢,其中東阿阿膠前三季度經曆同比增長僅為1.7%,遠低於以上龍頭創新企業20%左右的增長速率。
羅蘭貝格製藥與醫藥行業合夥人林江翰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國內的5000家醫藥企業仍是以仿製藥製造為主,在此前激烈的競爭環境下,隻有在細分領域排名前10%~20%的這些企業才具備真正賺錢的能力。
“環保要求升級、一致性評價以及臨床試驗數據核查,這些政策多管齊下,如果小型企業再不進行升級改造,恐怕日後連被並購的機會都沒有。”林江翰說。
最後更新:2017-11-02 18: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