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發改委:推動智能機器人等核心領域關鍵技術產業化
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
(2018-2020年)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國製造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總量規模大幅提升,轉型升級快速推進,產業體係日趨完善,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為保障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全球範圍內創新資源快速流動,產業格局深度調整,我國製造業迎來“由大變強”的難得機遇。
為全麵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突破製造業重點領域關鍵技術實現產業化,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在《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的實施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結合新時代製造業發展形勢、任務和要求,製定本行動計劃。
一、當前形勢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推動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生活、參與國際競爭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根本所在。縱觀世界強國的崛起,都是以強大的製造業為支撐的。在虛擬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世界強國仍然高度重視製造業的發展。製造業始終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堅強保障。
通過精準施策、有的放矢,上一輪行動計劃實施取得顯著成效,為我國製造業培育了競爭新優勢,積蓄了發展新動能。主要表現在:重大裝備亮點頻現,示範應用紮實推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複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投入商業化運營,城市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係統實現示範應用。關鍵技術多點突破,自主創新成果豐碩。諧波減速器等機器人關鍵零部件、靶向腫瘤藥甲磺酸阿帕替尼等重大疾病1.1類新藥實現產業化。檢測認證能力提升,產業基礎不斷夯實。以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標準化總體組、檢測認證聯盟為架構的中國機器人檢測認證和標準體係日趨完善。新興領域異軍突起,結構調整成效顯著。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軌道交通裝備等產業快速發展,產業規模位居全球前列,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
當前,我國製造業發展麵臨的形勢錯綜複雜。從全球看,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和“製造業回歸”步伐加快,發展中國家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從國內看,我國製造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尚未根本解決。為此,要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關於建設製造強國的決策部署,加快推進製造業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切實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我國製造業加快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二、總體要求
(一)基本原則
1、堅持創新驅動。把創新作為製造業實現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全球視野謀劃創新,推動包括科技創新、模式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等在內的全麵創新,引導創新資源向製造業領域匯聚,培育提升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探索彈性治理新機製,構建保護創新、包容創新的社會氛圍。
2、堅持市場主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製造業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尊重企業主體地位,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最大程度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和創造力。注重運用經濟手段和法治辦法加強對產業發展的引導,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及時彌補市場失靈和調節滯後。
3、堅持質量為先。質量是製造業強大的重要標誌。把提高供給體係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完善質量管理機製,夯實質量提升基礎,優化質量發展環境,提高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能力,以質量提檔升級帶動製造業提質增效,推動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4、堅持重點突破。加強製造業發展的前瞻性和戰略性研究,順應產業變革趨勢,立足經濟社會需要和產業發展基礎,聚焦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核心問題,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製度優勢,整合資源,集中發力,以重點突破帶動製造業整體競爭能力提升。
(二)總體目標
到“十三五”末,軌道交通裝備等製造業重點領域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實現產業化,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領軍企業,打造一批中國製造的知名品牌,創建一批國際公認的中國標準,製造業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產品質量大幅提高、綜合素質顯著增強。
三、重點領域
在軌道交通裝備、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智能機器人、智能汽車、現代農業機械、高端醫療器械和藥品、新材料、製造業智能化、重大技術裝備等重點領域,組織實施關鍵技術產業化專項.
(一)軌道交通裝備關鍵技術產業化
軌道交通裝備是構建安全、高效、環保的現代交通運輸體係的重要基礎。持續提升軌道交通裝備現代化水平,進一步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有利於鞏固和提高在國際競爭中的優勢地位。產業化的重點任務是:
1、發展高速、智能、綠色鐵路裝備。研製新一代時速600公裏高速磁懸浮列車,搭建懸浮導向、車載供電等關鍵技術研發試驗調試平台。打造係列化中國標準動車組,加快研發時速250公裏等速度級別的中國標準動車組、中國標準高速綜合檢測試驗列車。發展智能高鐵裝備,推進智能動車組及自動駕駛控製係統、智能化調度指揮係統等關鍵技術裝備產業化,形成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開展馱背運輸專用車、混合動力機車、時速160公裏快捷貨車、大型養路裝備等產品研製和產業化,形成批量生產能力。
2、發展先進適用城市軌道交通裝備。研製中國標準城市軌道車輛及牽引、信號等關鍵係統,完善技術標準體係,推動互聯互通和裝備統型。加強全自動運行、綜合運營管理與服務、主動安全檢測與維護等智能化係統及裝備研製,積極開展示範應用。加快研製時速160公裏中速磁懸浮列車、跨座式單軌列車等自主化產品及核心係統部件,滿足多樣化市場需求。開發城市軌道交通綜合檢測列車及專業檢測裝備,提高綜合檢測和安全保障能力。
3、構建新型技術裝備研發試驗檢測平台。建設軌道交通研發平台,圍繞智能車間、智能工廠建設,重點研製機車車輛、列車控製係統、高速道岔等智能製造係統及裝備,形成人機一體、集約高效的新型製造模式。建設高鐵關鍵係統及部件試驗檢測平台,提升高鐵車輛、列車控製係統、信號係統試驗檢測能力,滿足新技術、新產品試驗檢測及認證需要。建設城市軌道車輛及關鍵係統試驗檢測平台,提高多品種、多製式裝備試驗檢測能力,形成行業技術服務體係,滿足新產品開發及認證需要。
(二)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關鍵技術產業化
發展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是海洋運輸、資源開發和國防建設的重要保障。加快船舶工業自主創新、轉型升級,有利於提高國際競爭力。產業化的重點任務是:
1、發展高技術船舶與特種船舶。加強郵輪研製國際合作,逐步掌握設計和總包建造等技術,提升工程組織、供應鏈管理等能力。加快研製超大型集裝箱船等高技術、綠色船舶,提升自主設計、係統集成和總承包能力,開展關鍵配套設備和係統的示範應用。加快極地多用途船等極地船舶裝備的設計、建造,開展極地開發相關裝備實船應用。積極發展深遠海多功能救助船、公務執法船和應急保障船等專業船舶和關鍵設備係統,增強海上綜合保障裝備能力。
2、發展海洋資源開發先進裝備。推動第七代半潛式鑽井平台(鑽井船)等高端海洋油氣開采裝備的研發製造、示範應用,提升海洋油氣裝備的自主設計、係統集成和總承包能力,完善海洋油氣裝備體係。突破海洋新能源開發裝備自主設計建造瓶頸,加快示範應用和產業化,建立新型海洋資源開發裝備體係。推動深遠海漁業裝備的研發、示範應用與產業化,提升海上養殖、捕撈、運輸、加工等智能化水平,拓展海洋經濟發展新空間。
3、提升關鍵係統和核心部件配套能力。通過技術引進、自主創新等方式,開展大功率中高速柴油機、雙燃料發動機等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動力係統技術攻關,突破關鍵技術,推動技術成果產業化。開發大型遠洋船舶尾氣處理等智能和環保裝備,發展深水多點錨泊係統、鑽井係統、通訊導航係統等關鍵專用配套設備,提升產業化能力,推動實船應用。
4、提升研發製造基礎能力。加強研發設計和試驗檢測能力建設,打造虛擬現實設計與試驗平台、產品試驗檢測平台,提升研發效率和試驗檢測安全性、可靠性。加快虛擬製造、數據庫管理等新技術開發應用,依托骨幹企業建設智能示範生產線、智能示範車間、智能船廠等,優化生產流程工藝,促進研發製造服務深度融合。
(三)智能機器人關鍵技術產業化
機器人的研發、製造、應用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水平的重要標誌。隨著智能控製、導航定位、多傳感信息耦合等新技術快速發展,機器人產品智能化趨勢愈加明顯,具有感知、識別、決策、執行等功能的智能機器人已成為產業競爭角力的新戰場。產業化的重點任務是:
1、提升關鍵共性技術集成創新能力。整合行業協會、產業鏈骨幹企業、相關科研院所的優勢資源,組建上下遊緊密協作、利益共享的集成創新平台,重點開發基礎性、關聯性、開放性的機器人操作係統等關鍵共性技術。
2、加快智能服務機器人推廣應用。聚焦市場潛力大、產業基礎好、外溢效應明顯的智能服務機器人領域,推動醫療康複機器人、特種服務機器人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範,加快公共服務機器人、個人服務機器人推廣應用。
3、研究布局新一代智能機器人。密切跟蹤全球智能機器人最新發展動態,順應個性化定製和柔性化生產的發展趨勢,提高機器人安全性、易用性和環境適應性,加快研製全自主編程工業機器人、人機協作機器人、雙臂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機器人。
4、推動典型領域示範應用。提高搬運機器人、焊接機器人、裝配機器人、噴塗機器人、潔淨機器人等整機係列化產品開發能力,在新能源、汽車、電子、輕工、紡織、醫藥、冶金、金屬加工、建材、民爆、危險化學品等行業加大示範應用力度。
(四)智能汽車關鍵技術產業化
智能化是全球汽車產業新一輪變革的趨勢。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網絡通信和道路設施發展水平較高,汽車消費市場廣闊,為智能汽車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發展智能汽車,有利於培育智能經濟、構建智能社會、建設智能強國。產業化的重點任務是:
1、開展智能汽車基礎共性技術研發。建設智能汽車基礎技術體係和數據庫,重點研發汽車與通信等領域交叉融合的技術架構,環境感知等汽車人工智能基礎技術,自然語音識別等人機交互及人機共駕技術,數據采集等大數據技術,加快建設覆蓋全國的智能汽車典型場景庫和大數據基礎係統。突破智能汽車關鍵共性技術,重點研發新型智能終端模塊、多核異構智能計算平台技術、全天候複雜交通場景高精度定位和地圖技術、傳感器融合感知技術、車用無線通信關鍵技術、基礎雲控平台技術等。
2、開展智能汽車信息安全和測試評價技術攻關。重點突破新型安全隔離架構技術、軟硬件協同攻擊識別技術、終端芯片安全加密和應用軟件安全防護技術、無線通信安全加密技術、安全通訊及認證授權技術、數據加密等安全防護技術。完善智能汽車測試評價技術,重點研發測試評價體係架構,虛擬仿真、實車道路測試等技術和驗證工具,整車級和係統級測試評價方法,構建反映我國道路環境和駕駛行為的測試基礎數據庫。
3、提升智能汽車關鍵軟硬件水平。聚焦智能汽車產業鏈薄弱領域和關鍵環節,重點加強傳感器、車載芯片與中央處理器、車載操作係統、無線通信設備、以及北鬥高精度定位裝置等產品開發與產業化。加強輔助智能駕駛係統在整車上批量化、集成化示範應用。提升動力係統技術水平,開展新型車用動力電池材料、單體及係統研發及產業化,加強先進動力電池生產線示範應用,開發動力電池單體、係統等拆解先進工藝及專用設備。推動新型電動直驅係統研發和規模化應用。
4、加強智能汽車創新能力建設。依托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等研發機構,優化創新能力布局,建設智能汽車創新合作生態。推進國家智能汽車技術試驗評價中心建設,建立智能汽車虛擬評價、在環測試、實路測試等檢驗檢測能力。依托新型城鎮化和道路交通設施等重大工程建設,建立智能汽車技術應用示範基地,開展示範運行驗證。
5、推進智能汽車軍民融合發展。建立軍民融合創新中心,實施軍民融合重點專項,開展軍民聯合攻關,推動科技成果相互轉化。加快北鬥定位導航係統、高分辨率對地觀測係統在智能汽車相關領域的應用,促進車輛電子控製、高性能芯片、計算平台、雷達、夜視裝備、微機電係統等自主知識產權軍用技術的轉化應用,加強無人駕駛係統、網絡信息、基礎雲控平台、人工智能等在軍用車輛、作戰平台的開發應用。
(五)現代農業機械關鍵技術產業化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現代農業機械是農業現代化和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發展先進適用農機裝備,對於滿足農業生產多樣化需求十分重要。產業化的重點任務是:
1、加快高端農業裝備研製和示範應用。以高效智能、資源節約為重點,構建高端和適用型產品共同發展的產業格局,重點研發新型高性能拖拉機及複式作業耕整地機械、大型高效聯合收割機、甘蔗收獲機、秸稈高效收集利用裝置、地膜殘膜回收等裝備。引導骨幹農機企業對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高端動力換擋和CVT無級變速拖拉機及複式作業耕整地機械、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等示範應用。
2、增強關鍵核心零部件供給能力。加快發動機、傳動係統、電液控製係統、智能係統等核心零部件的研發與產業化。發展國四階段柴油機、動力換擋和CVT無級變速傳動係、大馬力拖拉機懸浮橋等零部件,研發農機自主導航、智能控製、作業監控技術、智能化精準作業裝置等智能化控製係統,建設農機大數據和物聯網服務平台。
3、推動農機加工製造技術升級。推動農機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建設,運用高精度智能切割、機器人作業係統等數字化製造技術和裝備,建設智能化與柔性化生產線。建設智能檢驗檢測係統和智能物流係統,提高產品在線監測、在線控製和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能力。運用新工藝、新設備,改造現有農機加工製造工藝和裝備,提升拖拉機動力換擋和CVT無級變速傳動係、大型收獲機割台、采棉頭、甘蔗機割刀等部件的加工製造技術水平。
4、提升產品試驗檢測和服務管理能力。建設產品虛擬驗證、試驗、檢測和服務管理平台,形成麵向行業服務的關鍵零部件檢測體係,增強認證和檢驗檢測能力。重點開展農機產品虛擬工程技術研發,拖拉機變速箱試驗驗證和在線監測,大型收獲機械脫粒分離係統、清選係統等核心模塊試驗,大型收獲機線下檢測,智能化農業裝備控製技術匹配驗證等。
(六)高端醫療器械和藥品關鍵技術產業化
醫療器械和藥品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基礎,也是建設製造強國的重點領域。提升中高端醫療器械和藥品供給能力,是保障人民群眾就醫用藥需求的重要支撐。產業化的重點任務是:
1、加快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化及應用。重點支持PET-MRI、超聲內窺鏡、手術機器人、全實驗室自動化檢驗分析流水線(TLA)等創新醫療器械產業化。支持具備一定基礎的PET-CT、CT、MRI等高性能影像設備,高能直線加速器及影像引導放射治療裝置等治療設備,高通量基因測序儀、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新型分子診斷儀器等體外診斷產品,全降解冠脈支架、神經刺激器、組織器官誘導再生和修複材料等新型植入介入產品,高端智能康複輔助器具、高精度即時檢驗係統(POCT)等產品升級換代和質量性能提升。
2、推動高端藥品產業化及應用。針對腫瘤、心腦血管、糖尿病、免疫係統、病毒及耐藥菌感染等重大疾病治療領域,推動靶向性、高選擇性、新作用機理的創新藥物開發及產業化。支持市場潛力大、臨床價值高的專利到期首家化學仿製藥和生物類似藥的開發及產業化,支持通過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產品產業升級。支持2015年以來已獲新藥證書或已申報新藥生產的化學藥1-2類新藥(新化合物和改良型新藥)、中藥1-6類新藥(含民族藥)及新經典名方產品、國內首家上市的生物藥產業化。
3、加強專業化技術服務平台建設。支持醫療器械、藥品專業化谘詢、研發、生產、應用示範服務平台建設,為行業提供關鍵技術開發、標準製訂、質量檢測和評價、臨床研究、應用示範等公共服務,推動行業全麵轉型升級,促進產品質量性能提升,提高醫藥產業分工協作和生產集約化水平。
(七)新材料關鍵技術產業化
新材料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加快培育和發展新材料產業,對於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保障重大工程實施,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產業化的重點任務是:
1、加快先進金屬及非金屬關鍵材料產業化。重點發展汽車用超高強鋼板及零部件用鋼,高鐵關鍵零部件用鋼,高性能矽鋼,發動機用高溫合金材料,海洋工程及高技術船舶用鋼,核電關鍵裝備用鋼,大型壓鑄模用熱作模具鋼,極地環境用鋼,大型水電用高級別壓力鋼管及蝸殼用鋼,高爐渣提鈦產鈦白粉,航空用輕合金材料,高端稀土功能材料,電子信息用關鍵材料,高端伺服電機用熱壓磁環及熱壓磁粉,核燃料貯存格架用鋁基碳化硼中子吸收材料,新型稀有稀貴金屬材料,石墨烯,8.5代TFT-LCD及以上玻璃基板,顯示麵板用高強蓋板玻璃,鋼化真空玻璃,高性能氮化矽陶瓷材料,高性能石英玻璃等產品。
2、加快先進有機材料關鍵技術產業化。重點發展聚碳酸酯、特種聚酯等高性能工程塑料,高碳α烯烴、茂金屬聚乙烯等高端聚烯烴,高性能氟矽樹脂及關鍵單體,溴化丁基橡膠、氫化丁腈橡膠、氟矽橡膠等高性能合成橡膠,聚烯烴類、氫化苯乙烯類、聚氨酯類等新型熱塑性彈性體,海水淡化處理用膜,鋰離子電池用軟包裝膜,偏光片及配套膜材料,微棱鏡型光學膜,聚乙烯醇縮丁醛膠膜,新一代鋰離子電池用特種化學品、電子氣體、光刻膠、高純試劑等高端專用化學品等產品。
3、提升先進複合材料生產及應用水平。重點發展高性能碳纖維、對位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聚酰亞胺纖維、碳化矽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其應用,新型溶劑法纖維素纖維、聚乳酸纖維、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纖維、生物基聚酰胺纖維等生物基化學纖維及其應用;土工建築、醫療衛生、安全防護、高溫過濾等高端產業用紡織材料。加快開發航天航空、軌道交通、無人機製造等領域用紙基新材料,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高安全高比能電池等高性能電池材料及產品,照明用第三代半導體材料、LED照明芯片等先進半導體材料及產品。
(八)製造業智能化關鍵技術產業化
智能製造是製造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推動製造業智能化,將極大帶動智能裝備等新興產業的發展。智能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和高度滲透,將有力促進產品創新、業態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提升製造業發展質量和效率。產業化的重點任務是:
1、加強高端智能化係統研製應用。加快智能化關鍵裝備研製,推動在重點行業的規模化應用。加快核心部件技術突破,提高核心部件的精確度、靈敏度、穩定性和可靠性。加快新型智能終端開發示範平台、第三方檢測評定中心建設,形成覆蓋“雲+端”的體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能力。
2、提升產業基礎支撐能力。加強數字化係統(軟件)開發及應用,促進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和運營管理的有效集成。加強網絡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設,研究開發網絡信息安全軟硬件產品。加強製造業智能化係統集成標準研製,推動與工業互聯網標準有效對接。
3、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深度融合。加快工業雲服務平台建設及示範應用,促進生產製造全過程、全產業鏈、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優化管理。加快工業大數據平台建設及示範應用,加強企業內部與外部數據的整合集成與統一訪問。加快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及示範應用,製定中國工業互聯網相關標準。
4、推進“互聯網+”協同製造集成應用。建設係統集成應用體驗驗證中心,開展集成應用適用性、可靠性測試驗證。建設重點行業智能化示範工廠,推動先進過程控製和製造執行係統的全麵應用和優化升級。開展產業集聚區智能化試點示範,構建智能化工業園區和新型智能終端產業集聚區。
(九)重大技術裝備關鍵技術產業化
重大技術裝備是國之重器,事關綜合國力和國家安全。加強重大技術裝備整機及核心係統部件、關鍵材料的供給能力建設,促進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示範應用,有利於保障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工程建設。產業化的重點任務是:
1、發展重大技術裝備整機和成套設備。加強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和產業化能力建設,加快創新產品示範應用,積極發展先進化工成套裝備、大型智能化礦選設備、鋼鐵冶金關鍵技術設備、有色金屬先進熔煉關鍵技術設備、建材製造關鍵技術設備、新型紡織機械成套設備、高端數字化印刷成套設備、汽車製造裝備、集成電路生產裝備等,為石化、冶金、建材、輕紡、汽車、電子等重點產業轉型升級提供裝備保障。
2、提升重大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及工藝設備配套能力。加快基礎零部件、基礎工藝和關鍵配套產品的研製及產業化,發展專用生產和檢測裝備,攻克基礎工藝、試驗驗證等基礎共性技術,建立健全基礎數據庫,完善技術標準體係和工業試驗驗證條件,構建重大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及工藝設備配套供給體係。
3、完善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創新體係。建設重大技術裝備研發創新平台,加強創新頂層設計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加快創新成果轉化。建設重大技術裝備檢驗檢測平台,完善相關標準、驗證測試方法和認證製度等,健全檢測評定體係。建立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示範應用基地,組建由用戶、工程設計、設備成套、研發、製造、檢測等單位參加的示範應用聯盟,建設示範應用生產線。
四、政策措施
(一)加強支撐體係建設
整合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等多方資源,積極開展標準的製修訂、評估、試點、驗證、宣貫和推廣應用工作,積極主導或參與國際標準製定。加強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建設,按照自願性認證和強製性認證相結合的原則,建立健全重點領域產品認證製度和市場采信機製。加強企業信用體係建設,完善企業質量信用動態評價、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製。推行企業產品標準、質量、安全自我聲明和監督製度,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和行業自律。
(二)優化完善激勵政策
充分利用現有渠道,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支持重點領域核心技術攻關和關鍵共性技術平台建設。創新資金使用方式,積極運用先進製造產業投資基金、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投資基金等產業投資基金,扶植創新發展的骨幹企業和產業聯盟,推進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產業化項目。完善對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示範應用的鼓勵政策,健全研製、使用單位在產品創新、增值服務和示範應用等環節的激勵約束機製。
(三)強化金融政策扶持
積極發揮政策性金融和商業金融的優勢,利用貸款貼息、擔保等方式,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行動計劃實施的信貸支持,合理確定貸款利率。支持重點領域製造業企業產融結合,開展產品融資租賃業務,推進租賃資產證券化試點。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對符合條件的行動計劃實施企業在發行股票、企業債券、公司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以及吸收私募股權投資等方麵給予支持。
(四)加大國際合作力度
落實“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推動建立國際對話交流平台,構建國際合作長效機製。圍繞標準製定、認證認可、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等,組織開展交流與合作,不斷拓展合作領域。加大出口信用保險的支持力度,統籌利用產業基金、政策性貸款等資金渠道,鼓勵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加強技術合作,並購海外高水平研發機構和優質企業,推動全球領先企業與國內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資合作。發揮各類引智工程的作用,吸引全球優秀人才來華創新創業。
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行動計劃以3年為一個周期滾動實施,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環境條件變化,動態調整重點領域和主要任務。為確保行動計劃順利實施、有序推進,將逐一製定出台各重點領域突破關鍵技術實現產業化實施方案。
最後更新:2017-11-27 18: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