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53 返回首頁    go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全麵屏之後,Apple Watch 預示 iPhone 下一個風口?

近日,蘋果公布第四季度財報,形勢可謂一片大好。

財報顯示,蘋果第四財季營收526億美元,超出市場預期的507億美元;每股收益2.07美元,超出市場預期的1.87美元;淨利潤為107.1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90.14億美元增長19%;中國區營收為98.0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7.85億美元增長12%。

目前蘋果的現金儲備已達2689億美元,市值突破9000億美元。

而在如此輝煌的成績背後,Apple Watch 銷量同比增長50%這件事兒,似乎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但是,Apple Watch 卻引起了機哥的注意——從今年最新款的 Apple Watch 身上,機哥似乎看到了 iPhone 可以想象的未來。

Apple Watch 的升級創新 —— eSIM 卡

eSIM 卡,是指直接將鏈接網絡的芯片內置在設備中,從而完全拋棄傳統的 SIM 卡及卡槽的網絡服務技術。通過這一技術,用戶可以直接通過設備選擇運營商,並在所支持的運營商範圍內隨意更換。同時,達到一號多終端的效果。

今年的第三代 Apple Watch,相比前代最大的升級之處,就在於內置了 eSIM 卡,使得 Apple Watch 可以獨立鏈接 4G 網絡。這也讓 Apple Watch 第一次刷新了自身的存在感。

在此之前,售價兩千多的Apple Watch 對於用戶而言,除了裝飾炫耀的屬性之外,基本和售價149元的小米手環功能相同——主要用於記錄運動、心率等身體信息,除此之外一無是處。既然眾多功能都要依附手機傳遞信號,那為何不直接在手機上操作?

而通過 eSIM 卡鏈接 LTE 網絡的第三代 Apple Watch,則讓用戶在需要的時候,尤其在運動場景,可以拋棄笨重的手機,隻帶著手表出門,通過藍牙耳機及 Sir 接打電話、回複信息,以及在線聽音樂。

既不用擔心漏掉重要的電話信息,又不必忍受笨重的手機帶來的墜落感,可以說直到這一代,Apple Watch 才真正找到了目標人群和使用場景,也由此,帶來了銷量上的大幅提升。

而事實上,這不是蘋果第一次在移動設備上使用 eSIM 卡。在這方麵,蘋果已經準備了多年。

早在2009年,蘋果便申請了一項關於 eSIM 卡的專利,這項技術被蘋果命名為 Apple SIM。直到五年後的2014年,這項專利才第一次出現在蘋果的終端設備上,即當年發布的 iPad Air 2。

為了使Apple SIM 卡可以接入更多的通訊運營商,蘋果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了長期的推廣,目前已經在180個國家和地區,完成了通訊運營商的準入。

那麼,蘋果如此耗費力氣,為的就隻是讓自家的手表和平板更方便的上網嗎?

當然不是。機哥認為,手表和平板,不過是當前移動通信設備中極小的一部分。蘋果最終的目的,必然是讓傳統的 SIM 卡,在手機上消失。而這,對於蘋果來說,有著非凡的意義。而由此,我們也可以推測,iPhone 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蘋果為什麼要幹掉 SIM 卡槽?

關於蘋果要幹掉 SIM 卡的言論早已屢見不鮮。不過,有媒體認為,蘋果可能會在新的 iPhone 上使用 Apple SIM卡,從而拋棄運營商。甚至有媒體進行猜測,通過Apple SIM 搶占用戶終端的蘋果,有沒有可能轉型成為一家虛擬運營商。很顯然,這屬於無稽之談。

蘋果之所以要幹掉 SIM 卡,理由其實很簡單 —— 為了iPhone 的美觀和空間。

自蘋果誕生以來,喬布斯近乎變態的完美主義便成為坊間津津樂道的話題。而自認唯一繼承了喬布斯天賦了老羅,在這一點上有著同樣的追求和偏執。

在錘子的首款機型 T1 上,老羅不惜將 SIM 卡放在手機背部,隻能通過螺絲刀打開後蓋才能更換。在之後的機型中,老羅又將 SIM 卡槽放在了音量鍵下麵。為了追求視覺上的完美,老羅堅定地認為,一定要拋棄 SIM 卡槽這一傷疤。

而顯然,蘋果並沒有這麼激進。蘋果對於 SIM 卡槽的最大動作,是不斷壓縮其占用手機的內部空間。

2012年,蘋果開發的 Nano-SIM 卡打敗了諾基亞、摩托羅拉和黑莓聯合開發的SIM 卡方案,成為了行業通用標準。從體積上來看,Nano-SIM 卡的誕生,為原本寸土寸金的手機騰出了寶貴的空間。

不過,追求美觀和空間,是每個智能手機廠商都在追求的方向。但是,如果從近幾代 iPhone 來看,蘋果對於幹掉 SIM 卡這件事兒,或許透露出更加宏大的願景。

在 iPhone 5 上,蘋果拋棄了原本占據極大空間的 30 pin 數據接口,轉而采用了目前手機上占用空間最小的 Lightning 數據接口;

在 iPhone 7 上,蘋果對已經延續了多年的3.5 mm 耳機孔動了刀,不顧消費者如何反映,直接就去掉了耳機接口;

在 iPhone 8 上,蘋果開始采用無線充電,這使得iPhone 未來拋棄充電接口稱為了可能;

在 iPhone X 上,蘋果則是將指紋識別及 Home 鍵都給幹掉了。

而在 Macbook 上,蘋果的傾向性更為明顯。為了既不在機身開孔,又要保留唿吸燈,蘋果在機身上用激光雕琢了無數個肉眼不可見但光線和空氣可以通過的細小微孔;

而如今的最新款 Macbook,已經隻剩下了 USB Type-C 和耳機接口,其他接口全被蘋果幹掉了。甚至於電源鍵都被幹掉了,取而代之的是開蓋即開機的操作邏輯。

由此可見,無開孔、無線化、一體化,是蘋果對與設備的終極追求。而阻礙著這一方向的眾多元素,將會在蘋果的產品上逐漸被取消。而 SIM 卡,顯然是蘋果幹掉耳機孔之後,首要考慮的目標。

推測絕非無稽之談,蘋果早年專利暴露未來 iPhone

對於未來 iPhone 的推測,從蘋果的專利上,或許能窺探到一絲痕跡。

2014年,美國專利局通過了一項蘋果申請的全玻璃材質機身移動設備專利。這項專利是一款幾乎全部使用玻璃材質打造的手機,整體呈現透明或半透明狀態。同時,一體式的套管密封設計使得手機具有防水性能,而在頂部和底部都使用了密封技術。

網友根據專利示意圖,製作了一款渲染圖。

當然,專利反應的,是蘋果在產品上的設想,未來的真機不見得會是這個樣子。而對於蘋果來說,一款完美的手機是什麼樣的?

在今年的蘋果發布會上,蒂姆·庫克曾這樣說到:

我們關於 iPhone 的願景向來是創造一種無比強大、無比沉浸、無比魔幻,最終硬件徹底消失。

而一款正麵全是屏幕,搭載玻璃機身,四周無開孔,完全不需要任何線路鏈接的 iPhone,或許就是庫克眼中的未來。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這樣的未來還很遙遠。對於當前的蘋果來說,如何與運營商達成協議,讓 eSIM 卡成為現實,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尤其是在中國市場。在 Apple Watch 發售之初,蘋果曾明確表示,中國市場會與聯通合作,在北京等六個城市率先接入 4G 網絡,然而一切進展的似乎並沒有那麼順利。

當前,蘋果的官網上,三大運營商都還未能支持。而聯通的臨時調整,則是由於聯通隻拿到了工信部的試用許可,還未通過正式的審批。隻能說,在幹掉 SIM 卡的這條路上,蘋果還要繼續艱難地走下去。

不過,可以確認的是,在技術上,eSIM 卡已經完全做好準備。不過,麵對全新的運營方式,需要等待的是各大運營商逐漸了解滲透,並在各個環節達成一致,才能確保順利實施。

好在,從 Apple Watch 身上已經看到了可能性,而未來手機的形態,也一定會讓夢幻的科技成為現實。

最後更新:2017-11-03 19:50:26

  上一篇:go Apple Watch出現設備崩潰漏洞:疑與時令變化相關
  下一篇:go 京東手機雙11第2日戰報:iPhone X迎來首發 Apple問鼎品牌銷售額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