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9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2018券商新看點:開放擴容扶優限劣 開啟全麵轉型時代
展望2018年,在擴大直接融資、落實外資準入政策、引導各類長期資金有序入市、推動滬倫通等政策下,資本市場將持續擴容,證券公司作為重要的資本中介,行業發展的政策紅利依舊存在。
2018年的新年鍾聲即將敲響,在經曆了過去一年的IPO加速、港股大牛市、A股藍籌波瀾壯闊、智能投顧興起、可轉債火熱、資管新規等諸多熱點之後,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之一的券商,麵臨新的行業變革!
開放與擴容
2018年,證券行業的對外開放進程還將繼續。2017年政策已經允許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直接或間接投資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的股權比例限製放寬至51%。
2017年12月7日,東亞前海證券、匯豐前海證券兩家合資券商在深圳前海正式揭牌開業。在CEPA(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的框架下,先後已有多家合資券商獲批設立。證監會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行政審批名單顯示,近一年來新增的排隊券商共有7家,包括方圓證券、瀚華證券、珠江證券等。目前仍有十餘家籌備中的合資券商處於排隊狀態。
同時,隨著境內外股市進一步互聯互通,加之滬深港通的推動,中資券商海外布局麵臨良好的發展機遇。內地與香港市場的聯係越來越緊密,中資券商也在香港市場快速布局,占據市場容量的比重不斷上升。
公開數據顯示,中資券商在香港IPO發行量排名持續上升。據《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2016年至今,以保薦人身份參與香港股市IPO的券商中,中資券商已經逐漸超越了外資。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不包括從創業板轉主板上市的公司在內,預計香港將有161隻新股,新股數量較去年120隻增加了34%,主板和創業板的新股數量均創下了曆史新高。雖然融資額不能延續全球第一,但對於中資券商卻是全麵發展的一年。
有多家內地券商對2018年港股新股市場的前景看好,一方麵,香港2018年將落實“同股不同權”架構,有望成為2018年香港IPO的催化劑。另一方麵,2018年H股全流通亦有望開通,使得香港上市更具吸引力。在“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及國企改革、國內互聯網新興科技公司蓬勃發展等利好背景下,2018年港股也將會有不俗表現。
海外業務占比提升
同時,《國際金融報》記者了解到,2017年上半年,17家券商境外業務收入同比實現不同幅度的上漲,7家券商漲幅超過100%,東興證券漲幅高達1019.22%。
從海外業務收入的占比來看,券商海外業務分化較為明顯。2017年上半年,有三家上市券商海外收入占比超過了10%;但還有一些券商海外收入占比則不足0.1%。海外業務收入占比最高的是中信證券,占比為15.05%,比2017年同期提高了3.83個百分點。緊隨其後的是海通證券,2017年上半年海外業務收入占比也達到了14.72%。光大證券以10.81%的收入占比位居第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券商的分類評級新規中,監管層將“境外子公司收入占比”納入新增加分項當中。具體來說,是按照“證券公司上一年度境外子公司證券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40%、30%、20%,且營業收入位於行業中位數以上的,分別加4分、3分、2分”這一標準計算的。從境外子公司收入這一經營指標看,2016年滿足20%這一最低加分標準的券商,僅有海通證券和中金公司2家,各自可加2分。而從2017年上半年的情況來看,尚無券商滿足這一加分要求。
“券商海外布局仍處於初級階段,在政策紅利下,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大,境外子公司收入占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業內人士表示。
上市家數增加
除了對外開放的不斷推進,隨著IPO提速,2017年底華西證券的過會成為第30家上市券商,券商加速上市將在2018年形成群體效應。
2017年以來,已有中原證券、中國銀河證券、浙商證券、財通證券先後上市。截至2017年底,德邦證券、湘財證券、恒泰證券、渤海證券和國融證券等6家券商已經進入了IPO輔導期。此外,天風證券、中泰證券、國聯證券、中信建投證券、紅塔證券、華林證券和長城證券7家券商正在A股排隊上發審會。
此前,新三板掛牌券商華龍證券公告稱,公司於2017年11月23日向甘肅證監局報送了首發(IPO)輔導備案材料並獲受理,正在接受中信證券的輔導。至此,新三板券商IPO的隊伍再次擴容。除了華龍證券以外,目前在新三板掛牌的券商還有南京證券、國都證券、湘財證券、開源證券、聯訊證券及東海證券。華龍證券、南京證券、湘財證券都已公告在籌備上市。
A股H股上市券商的隊伍持續擴大,行業不斷提升資本實力,擴大影響力,公眾公司在經營發展中也將更為規範合規。
轉型與突破
除了整個券商市場的擴容,2018年在業務布局上,券商已經顯露出布局的各有側重。
“2017年以來的從嚴監管為券商轉型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8年將迎來券商全麵轉型的新時代。”華融證券分析師趙競萌表示。
經紀業務重塑
2018年的鍾聲即將敲響,根植於交易的資本中介,受益於市場的繁榮,同時也在不斷調整自身的策略。
一家大券商表示,2018年經紀業務的發展模式將更為創新,重在科技與服務手段。
一家華東區分公司的券商負責人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2018年公司發展布局的重點是輕型營業部。“我們的傳統營業部目前總共隻有十幾家,公司未來一年在經紀業務上,還是以發力輕型營業部為主,走互聯網券商的路線。”2018年乃至未來五年,智能投顧都是公司業務布局的重點。
據中信證券統計,預計2017年證券行業新增網點達到創紀錄的1600家(1-8月實際新增1087家),新設營業部以C型網點為主,兼顧成本與效率。
權益投資加碼
“目前自營業務收入已經超過了經紀業務,成為券商收入的最大來源。而隨著各家券商自營規模的快速擴張,自營業務收入對總營業收入的貢獻程度也越來越高。可以預見,2018年自營業務依舊是券商發力的重點。”上海一家券商負責投資的人士這樣告訴記者。
“投資方向上,我們公司2018的業務布局,是在鞏固已有‘拳頭產品’的基礎上,打造新的‘拳頭產品’,主要是股權投資和二級市場股票投資。其中,股權投資主要是房地產基金、能源行業基金、上市公司並購基金。二級市場股票投資方麵,主要是希望在2018年建立業內優秀的投研團隊,堅持一切從長期出發的投資理念。”上述人士介紹。
A+H券商實施IFRS9,利潤波動將增大。平安證券分析師認為,進入2018年,A+H上市券商會將大部分金融資產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自營業務利潤波動性將會增大,券商自營投資將更注重穩健性。但從中長期看,會計準則的變化不會顯著影響公司的長期業績表現,關鍵還是要看公司的實際盈利能力和經營水平。
承銷業務調結構
從承銷業務上來看,2017年新股發行數量不少,收入占比較去年有所提升。但是2018年是否能持續向好,仍舊存在不確定性,記者統計發現,當前項目儲備仍舊集中在個別大券商手中,導致2018年券商的投行業務強者恒強格局仍將持續,中小券商必然需要調整業務布局。
IPO排隊企業的情況來看,廣發、招商、中信建投位列前三,分別有143、142、135家企業儲備。排名其後的則是海通、國金、中信這三家也都有超過100家的企業排隊。
從總收入看,2017年65家券商有主承銷收入,主承銷收入超過1億元的有36家。其中,中信證券、廣發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國信證券、國金證券和海通證券的主承銷收入超過10億元。但是2016年僅有3家券商主承銷收入超過10億元。
資管發力主動管理
資管業務新政落地,通道業務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券商資管正處於轉型的十字路口,2018年將何去何從?
“從資管業內的回應口徑上看,回歸本源,積極發展主動型資產管理才是未來資產管理的正道和大方向。”有業內人士表示,申請公募牌照、走公募化道路,成為了部分券商資管人士考慮的方向之一。近日,中泰資管獲批2017年唯一一張公募牌照,華林證券也在加速申請的過程中,券商在主動管理上發力的動作十分迅速。
“我們2016年才設立資管公司,雖然布局較晚,但是目前主動管理的資管產品已經有40多隻。大趨勢下,擴建投研團隊,回歸主動管理才是整個行業的主流。”一位券商資管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扶優與限劣
在2018年實施和落地的新規不少,對於行業來說,扶優限劣是大趨勢。業內人士認為,經過去年整年的嚴監管,市場對政策預期已較為充分,且監管將呈現邊際改善的態勢。
政策紅利持續
滬倫通將是2018年可以期待的又一政策利好,有非銀行業分析師認為,預計中英雙方將加快推進準備工作,適時審視啟動“滬倫通”的時間安排。
業內人士認為,按照“滬港通”的經驗看,“滬倫通”開通後,短期內有利於倫敦離岸人民幣資金回流到A股市場,帶來增量資金,提振市場情緒。長期看,A股的國際化程度將繼續加深,估值水平、投資風栺、上市公司治理將逐漸與世界接軌,境外資金更青睞行業龍頭、大型藍籌等,業績差、講故事的小股票將被逐漸邊緣化。
此外,2017年針對放寬外資投資券商比例限製,證監會將出台相應的法規和實施細則,有望在證券行業形成“鯰魚效應”,加速淘汰實力小的券商,使服務質量提高和成本降低,資源配置得以優化。
監管持續
新年新氣象,2018年券商要執行的新規和新政不少。
首先是按照《證券公司全麵風險管理規範》,要求2017年12月31日年通過落地完善風險管理組織機構建設,以及規範具體操作指引。
今年資管產品增值稅塵埃落定,將於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征收,這對於券商的資管產品也將迎來新的挑戰。
2017年證監會加大監管力度,全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224件,罰沒款金額74.79億元,同比增長74.74%,市場禁入44人,同比增長18.91%,行政處罰決定數量、罰沒款金額、市場禁入人數再創曆史新高。這些處罰不僅僅是針對從業人員,同時也更多地約束了券商行業,未來扶優限劣的大趨勢下,行業發展生態將更為良性。
(原標題:2018券商新看點:開放擴容,扶優限劣,開啟全麵轉型時代)
最後更新:2017-12-31 23: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