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iPhone_iPad_Mac_手機_平板_蘋果apple
PPP刮起集中清理風暴 財政部提高入庫門檻
在財政部高層頻頻放話規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之後,市場期待已久的“靴子”及時落地,PPP風向大變。
11月16日,財政部網站公布《關於規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台項目庫管理的通知》(下稱《通知》),通過負麵清單嚴控新項目入庫,並對總投資超17萬億元的萬餘個PPP入庫存量項目進行集中清理,清退不合規項目,在2018年3月底前完成。
“經過幾年高速發展,PPP不規範現象越來越多,並可能會半途而廢,財政部發文規範非常及時。隨著清理行動的開展,雖然2018年PPP項目數量會有所下降,但質量會越來越高,PPP實現可持續發展。”PPP專家、大嶽谘詢總經理金永祥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集中清理入庫項目
中央自2014年起大力推廣PPP模式,希望通過社會資本介入來提升公共服務的供給質量和效率。隨後PPP變熱並呈現爆炸式增長,使一批批轉型發展和民生保障項目在落地的同時,也帶來不小隱患。
財政部主管PPP工作的副部長史耀斌近日在第三屆PPP融資論壇上表示,在PPP改革實踐中,一些地方對新發展理念貫徹還不到位,特別是把PPP模式簡單作為了政府的一種投融資手段,產生了風險分配不合理、明股實債、政府變相兜底、重建設輕運營、績效考核不完善、社會資本融資杠杆倍數過高等泛化異化問題,積累了一些隱性的風險。
在這番講話半個月之後,防範PPP風險的解決之策《通知》公布,著手點正是財政部管控的PPP項目庫。PPP項目入庫是財政資金予以支持的前提,因此成為不少企業、金融機構願意投身參與的關鍵。
根據財政部PPP中心數據,截至2017年9月末,財政部全國PPP綜合信息平台項目庫合計14220個,累計投資額17.8萬億元。“當初由於一些地方政府打擦邊球,或者政策模煳,使不少不合規的PPP項目也能夠入庫。”金永祥說。
這次,《通知》要求各地財政部門對這17.8萬億元的PPP項目進行集中清理,堅決清退踩了以下紅線的PPP項目,這些紅線分別是:不適宜采用PPP模式實施的;前期準備工作不到位的;未按規定開展“兩個論證”(包括已進入物有所值評價或財政可承受能力)的;不宜繼續采用PPP模式實施的;不符合規範運作要求的;構成違法違規舉債擔保;未按規定進行信息公開。
在這些紅線中,一些新條款引起業內關注。比如,違反相關法律和政策規定,未按時足額繳納項目資本金、以債務性資金充當資本金或由第三方代持社會資本方股份的PPP項目將被清退。
財政部金融司司長王毅在上述PPP融資論壇上談及不規範PPP時表示,要堅持並強化對PPP項目資本金的管理。任何投資項目、任何金融活動,自己要投入一定的自有資金,再進行適度的融資,這是必須守住的底線。不能讓政府的各種公共性基金作為資本金,更不要讓社會資本用借款作為資本金,然後再用銀行資金做運營。
“在PPP不規範時,嚴格要求資本金有助於降低地方政府風險。等到PPP運作規範了,可以適當降低對資本金的要求,應該建立專門適於PPP項目的資本金政策。”金永祥說。
中國投資谘詢有限責任公司政府與公共谘詢事業部谘詢總監朱磊表示,多數PPP投資的基金公司並不具備項目的建設運營能力,為了規避相關風險,多采用“明股實債”的方式進行投資。“50號文”和“87號文”發布後,以政府或政府平台公司為回購主體的做法得到了遏製,這些基金逐步將回購主體轉向了央企、上市公司等財力雄厚的社會資本,用股東借款、明股實債的方式為社會資本方籌集項目資本金。如今根據《通知》規定,“以債務性資金充當資本金或由第三方代持社會資本方股份”的項目未來將難以入庫,傳統債務型基金參與PPP模式的道路幾乎全被堵上,未來缺乏項目監管能力的“PPP基金”必將麵臨生死劫。
新項目入庫必須捆綁30%績效
重建設輕運營一直是PPP不規範的現象。在嚴格新項目入庫標準方麵,《通知》設立了三大紅線,其中一條紅線就是“未建立按效付費機製”的項目不得入庫。
這些不得入庫的項目,包括通過政府付費或可行性缺口補助方式獲得回報,但未建立與項目產出績效相掛鉤的付費機製的;政府付費或可行性缺口補助在項目合作期內未連續、平滑支付,導致某一時期內財政支出壓力激增的;項目建設成本不參與績效考核,或實際與績效考核結果掛鉤部分占比不足30%,固化政府支出責任的。這是我國首次以政策文件的形式,明確規定了可用性付費與績效考核的掛鉤,並明確掛鉤比例。
財政部PPP專家紀鑫華告訴第一財經,關於績效考核的要求,目的是為了約束社會資本的長期運營責任,而不是僅僅做施工。這將會加大部分項目的落地難度,一些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也會存在規避該限製的客觀需求。期待下一步細化該項規定,充分約束社會資本的長期履約責任。
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告訴第一財經,可用性付費與績效掛鉤非常及時,可以避免PPP領域重工程輕運營的現象進一步惡化,而捆綁的要害在於所對應的績效。比如對維護難度極低的普通綠化項目,即便捆綁績效也很容易達到。再比如,黑臭水體PPP項目捆綁以河道斷麵長期改善作為績效基點就很難做到,但是這能避免社會資本幹了工程就跑,使得真正運營商發揮實力。
龍元建設集團副總裁賴朝輝告訴第一財經記者,30%這一比例限製還有待驗證,這需要與地方政府洽談協商。在未來,PPP市場將更合規,更重視運營。
金永祥表示,過去幾年政府付費類項目中建設投資與績效掛鉤關係不是十分密切,以後這種做法不受政策支持了,地方政府將在項目運作方麵做出相應調整。
(原標題:PPP刮起集中清理風暴,財政部提高入庫門檻)
最後更新:2017-11-17 00:04:10